6.1 平静与混乱的对比恐怖

6.1 平静与混乱的对比恐怖

天灾人祸的发生、瘟疫的横行总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打破人们原有平静的生活。灾祸来临后,人类社会生活秩序被打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内心惶恐不安,世界有时会出现恐怖景象,比如空无一人的街景、医学隔离带来的分离之痛、密闭的医院带给人的窒息感等都会给人带来一种日常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恐惧。这些场景被放到电影中,被放大,被凝视,被思考,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也带来心灵上的冲击。

诺埃尔 · 卡罗尔在《恐怖的哲学》中曾把恐怖分为艺术恐怖和现实恐怖,认为艺术作品的形象、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等激起的恐怖情绪是一种艺术恐怖;辛西娅 · 弗里兰认为艺术恐怖也可以是一种现实恐怖,因为这些描写使人们如同经历了一场恐怖的事故;罗伯特 · 所罗门认为,艺术恐怖与现实恐怖是密切联系的,艺术恐怖的客体是对思想性、认知性的真实恐怖的模仿。

灾疫来临时,民众面对来源不明的瘟疫无计可施,为了生存又必须在这种极端境遇中行动并做出选择。卡罗尔将这种艺术作品中的恐怖称为“艺术恐怖”,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恐怖相区分,源于人们的恐惧与反感。

作为灾难电影的一种亚类型,灾疫电影里面充斥着灾难来临时人们的恐慌、社会的崩坏和环境的崩塌。它通常将灾难带来的恐怖直观而又强烈地推送在人们面前,通过时空的转化,将瘟疫暴发前的平静生活与瘟疫暴发后的混乱失序形成对比。比如,灾疫电影里那些病症的特写、人们痛苦表情的特写将传染病带给人们的痛苦血淋淋地展现出来,增加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在《釜山行》中,僵尸撕咬着车厢内的人,受伤的人瞬间面目狰狞,最后变成魔鬼。在《流感》中,患者挥动着无力的双臂,口吐白沫,两腿一蹬瞬间离世。这些镜头让没有机会看到死亡的人感受到死亡来临的恐惧。《卡萨德拉大桥》里,病毒在没有传播之前,列车上气氛祥和,军火商的妻子与情人调情,出门旅行的人憧憬着美好的旅途。可是,病毒扩散时,平静被打破,混乱开始成为列车生活的主旋律。从平静到混乱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灾疫类电影通过这种对比,让人更能痛定思痛,珍惜眼前幸福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