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与歌剧
“重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由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按照多声思维的法则叠置起来并加以发展的一种声乐体裁。”[2]重唱一旦运用于歌剧,每个抽象的音乐声部便根据剧情的需要被不同的人物所取代,使得重唱成为推动戏剧发展的重要音乐形式,称之为“歌剧重唱”。如何为歌剧重唱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呢?居其宏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由特定人物发出的歌唱旋律按照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表现要求以及多声思维的法则叠置起来并加以发展。这就是歌剧重唱。”[3]南利华指出:“在多数情况下,歌剧中的重唱往往是异曲异词,即各个声部拥有自己独特的剧诗和旋律,各自担负着不同的戏剧任务,诉说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并由此构成情节、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4]因此歌剧重唱不仅兼具了咏叹调抒发人物内心情感,宣叙调连接、推动剧情,合唱烘托、渲染气氛的功能,同时又体现出了以上三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声部叠置的立体性的戏剧效果。因此重唱这种音乐形式被运用到歌剧中,不仅是戏剧的需要,也是歌剧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那么重唱是怎样产生并应用到歌剧中的呢?
最初,声乐演唱形式只包含了独唱与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都是单声部的旋律,只有横向的乐音运动,并没有纵向的声部排列。原始的合唱也并没有涉及声部的划分,实际上是齐唱。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人们在演唱时需要情感的抒发和交流,这便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不同的空间内不同的人物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或抒发各自的内心独白,于是便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由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的重叠性歌唱,这便产生了最早、最简单的重唱形式。重唱的产生,对声乐艺术尤其是对歌剧中演唱形式的丰富和戏剧性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重唱除了横向旋律的发展,主要是运用了纵向的声部组合,因此其发展应追溯到复调音乐时期。复调音乐最早产生在9世纪欧洲的宗教音乐之中,那便是最初的复调形式——奥尔加农。奥尔加农主要是二声部的复调音乐,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旋律声部,在其上方或下方加上新的平行4、5、8度的演唱声部,主要包括平行奥尔加农、自由奥尔加农、复合奥尔加农和花唱式奥尔加农。其中花唱式奥尔加农声部由原来的下声部转向上声部,音符增多,与低声部格里高利圣咏构成了多音对一音的关系,具有流动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因此,华丽奥尔加农起到了由单声部合唱向多声部合唱过渡的重要作用。见谱例1:

谱例1
到13世纪中叶,相继产生了第斯康特(用节奏模式统一上方的花唱式旋律与下方的主声部,形成音对音的织体,并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点)、克劳苏拉(礼拜音乐中的一个片段,用来替换圣咏的单声部片断或复调片断,也称替换clausula,它是13世纪最流行的复调)、经文歌(二声部的克劳苏拉与第斯康特一样,上方声部是无歌词的,13世纪时,有人在上方声部加上歌词,上方声部有歌词的clausula就成了经文歌)。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上方声部被附加歌词开始时是拉丁文,后来歌词逐步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的“复歌词”现象:上方两声部是法语歌词,下方圣咏旋律是拉丁文。这已经具备了重唱的特征。
到了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复调的声乐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意大利牧歌,既有简洁的主调风格,也有模仿的复调织体,既有音节式的宣叙性音调,也有装饰性的旋律线条,其重唱特征开始凸显;此外还出现了尚松、利德等复调声乐演唱形式,声部的划分和多层次的复调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7—18世纪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主复调音乐“平分天下”的局面,以亨德尔和巴赫两位音乐大师的作品为代表,重唱这种演唱形式已经明确的运用在清唱剧、康塔塔和受难乐的声乐体裁之中。如在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以色列人在埃及》中,就有男声二重唱和女声二重唱;在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中重唱曲就有三首。进入到18、19世纪的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主调音乐成为时代创作的主流,重唱、合唱的声乐艺术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歌剧的兴起、繁荣,戏剧性音乐的需求增加,使得单纯的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作品的需求,重唱这种演唱形式便迎合了歌剧戏剧性和音乐性的需要,成为歌剧舞台上抒发情感和体现矛盾冲突的重要表现手段,重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
重唱最大的贡献和价值在于它能高度集中、凝练地体现出歌剧中音乐戏剧的特质,既有历时性又有共时性。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发生矛盾时,歌剧艺术家已不能满足用几首各言其事的咏叹调加几个宣叙调组合而成的戏剧样式了,这样的横向组合的戏剧样式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让剧情变得松散拖沓,而多声部的重唱便成为能够承担起将几个人物的咏叹调同时叠置起来,并在同一时间呈现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性格特征和情感对比的不可替代的重任,不仅加深了人物之间的彼此联系,让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尖锐,而且成为戏剧矛盾的添加剂和催化剂,从而大大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戏剧表现力。同时,因为重唱中不同声部的人物同时发声,因此戏剧信息量会大大增加,歌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会得到多维的表达,这会极大吸引观众的情感注意力,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重唱的介入,不仅对歌剧创作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的复杂体验。重唱不仅强化了歌剧的戏剧性,也使整个歌剧的面貌发生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