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结 语

戏剧中的相遇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过程,歌剧重唱中不同人物在同一时间的舞台相遇会产生不同的人物动作。动作是戏剧的根基,形体动作、心理动作和音乐语言动作是体现歌剧重唱戏剧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三者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一种动作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与其他戏剧元素共同存在于歌剧重唱之中,元素之间互相融合,共同为体现歌剧重唱的戏剧性服务,达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融合,彰显歌剧重唱不可替代的独特艺术魅力。歌剧重唱的外部动作不仅是激起观众情感最迅速的手段,而且对推动剧情发展、反映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歌剧重唱中,外部动作在戏剧中的作用是首要的;心理动作实际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它却是让动作具有戏剧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不管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还是语言动作,都是心理动作的外现形式,也是引起观众不同情感反应的重要元素。心理动作要具有戏剧性,必须要让观众通过形体或语言动作洞察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唤醒观众的情感注意,持续吸引观众的兴趣;同时心理动作要能够引发新的动作推动剧情发展,体现出动作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歌剧重唱的音乐语言动作体现出了与其他戏剧形式的不同之处:既包括体现剧情的戏剧语言也包括体现歌剧特性的音乐语言,成功的歌剧是音乐语言与戏剧语言相互融合、互相推动的。在戏剧语言动作中,“对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语言动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具有戏剧性,如果只是用对话的形式叙述已经发生的剧情和发展了的情节,便让戏剧失去了直观性的特征,让对话变成了叙述,其戏剧性无从可谈。史格雷尔认为,对话首先要具有动作性,即“以个人的见解、情操、情感相互影响,断然决定他们的相互关系”[29],也就是说有戏剧性的对话首先是能使双方的内心相互影响,促使双方关系有所改变或发展,进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反应,推动剧情发展。这样的戏剧语言动作在歌剧重唱中才能体现出它的戏剧性。音乐语言中的抒情性、叙事性和冲突性重唱,运用不同的音乐材料和手法,承载着不同的戏剧功能和任务,以独有的音乐形式与戏剧语言紧密结合,在歌剧不同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独特的戏剧功能,不仅推动着剧情发展,直观地外现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而且吸引观众情感注意,给观众听觉带来立体性交响的音色美感,是体现歌剧戏剧性的有力手段和方式。音乐语言动作作为歌剧重唱戏剧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离不开作曲家与剧作家的通力合作与相互沟通,作曲家运用特殊的音乐语言与剧作家的戏剧语言相互配合,使两者做到恰到好处的融合,共同推动着戏剧动作的发展。

【注释】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0页。

[2][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邵牧君、齐雷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4页。

[3][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郑雪来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第56页。

[4][美]贝克:《戏剧技巧》,余上沅译,中央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5]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6][美]贝克:《戏剧技巧》,余上沅译,中央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3页。

[7][美]贝克:《戏剧技巧》,余上沅译,中央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8]谭霈生:《戏剧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9]吴祖强:《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205页。

[10]谭霈生:《戏剧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11]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6页。

[12]吴祖强:《比才:卡门》,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193页。

[13]吴祖强:《普契尼:托斯卡》,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127页。

[14][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0页。

[15]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16][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邵牧君、齐雷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15页。

[17]吴祖强:《威尔第:弄臣》,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115页。

[18]吴祖强:《比才:卡门》,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151页。

[19][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邵牧君、齐雷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

[20][美]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2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191页。

[22]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委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1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230页。

[23]吴祖强:《威尔第:茶花女》,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67-87页。

[24]吴祖强:《比才:卡门》,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227页。

[25][苏]霍赫洛夫金娜:《歌剧〈卡门〉分析》,曹洪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第15页。

[26]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27]吴祖强:《威尔第:奥赛罗》,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

[28]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页。

[29]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委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1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