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重唱与形体动作
所谓的形体动作,是指直观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可以直接看见的动作,如搏斗、击剑、走路、拥抱、舞蹈等。是否这些外部的形体动作都具有戏剧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一个拥抱的动作,可以是朋友相见表示友爱的礼仪、亲人相见表示亲情的相拥,也可以是恋人相见表示相思之苦等,那这个拥抱便只是一个动作,而不具有戏剧性。动作是戏剧的根基,但是要解释动作究竟指什么却并不简单,至少我们要明确戏剧性动作和一般性动作的区别。所以,演员的形体动作要具有戏剧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贝克指出:“目前我们听到许多讨论:在所行所为即动作、性格描写、对话这三者之中,哪一样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呢?在一出好戏之中,哪一样是主要因素呢?历史无可置辩的表明,戏剧从一开始,无论在什么地方,就极其依靠动作。”[7]贝克在此指出的动作是纯粹的外部动作,是能迅速激起观众情感反应的动作。而谭霈生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把纯粹的外部动作与内心动作截然分开,是不科学的。”[8]也就是说外部动作不仅要能迅速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而且还要具有推动剧情发展并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功能,才是具有戏剧性的。而戏剧中缺乏外部的形体动作,只是运用大段的对话来刻画心理,便会造成戏剧剧情的松散、拖沓,气氛沉闷,大大削弱戏剧的表现力和戏剧性。因此,形体动作在戏剧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孤立起来分析。如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巴西里奥、苏珊娜的三重唱,外部动作就非常具有戏剧性。这首三重唱发生在苏珊娜的屋子里,先是凯鲁比诺(伯爵的小听差)来找苏珊娜哭诉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伯爵夫人的爱慕之情,结果这时伯爵突然造访,凯鲁比诺慌忙躲在床上的衣服底下。伯爵进来便向苏珊娜表白自己对她的感情,完全不知凯鲁比诺已经听到了他的“表白”;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又来敲门,伯爵慌忙之中躲到了椅子背后。巴西里奥一进门便跟苏珊娜油腔滑调地说着凯鲁比诺喜欢伯爵夫人的消息,伯爵听到后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从椅子背后走出来,便进入了三人的重唱。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分析的重唱是结合对唱来分析的,因为在西方歌剧中没有出现“对唱”这个名词,本书没有就对唱进行单独分析,因为结合在重唱中的对唱本身就是重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一幕
第七号 三重唱
伯爵 (对巴西里奥)你说的是什么?马上去,让那个偷情的卷铺盖走人。
巴西里奥 我来得不是时候!主人,请饶恕我。
苏珊娜 (几乎要晕倒)真糟糕,我完蛋了!倒霉的事我全遇到了。
巴西里奥和伯爵
(扶着苏珊娜)啊,这可怜的孩子晕倒了!天哪,她心跳得多么厉害!
巴西里奥 小心,小心。扶她到这把椅子上去。(他们把苏珊娜拖到安乐椅上坐下)

(对伯爵)我说到那听差的事,那只不过是我的怀疑。
苏珊娜 这是个阴谋,这不是真的,别相信这骗子的话。

①吴祖强:《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王绍仁等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65-69页。
凯鲁比诺、伯爵、巴西里奥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苏珊娜的房间,不料发生了冲撞,凯鲁比诺和伯爵都害怕被别人发现,于是在听到敲门声后分别躲在了苏珊娜的房间里。在这段三重唱中,苏珊娜和伯爵的外部动作最具戏剧性,先是苏珊娜为了使伯爵不再追问巴西里奥所说的凯鲁比诺喜欢伯爵夫人的谣言,以晕倒相威胁,这个外部动作揭示出了苏珊娜的心理动作:用晕倒来吸引伯爵和巴西里奥的注意力,阻止伯爵继续追问。同时这个动作也会激起观众的好奇:苏珊娜该怎样应付这样的场面呢?伯爵赶紧趁此大献殷勤去搀扶苏珊娜,随后向两人描述他曾发现凯鲁比诺躲在园丁女儿巴巴丽娜房间的桌布下面,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着当时的动作,顺势揭开了躲在床上的凯鲁比诺身上的衣服。此时观众和苏珊娜是一样的紧张:当伯爵揭开衣服发现凯鲁比诺又该怎样收场呢?伯爵大惊,以为苏珊娜也和凯鲁比诺之间有染,伯爵对苏珊娜产生了误会,推动着剧情迅速发展。此时的苏珊娜焦头烂额,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不要让自己再处于这样的窘境。同时,伯爵更加相信巴西里奥所说的凯鲁比诺喜欢伯爵夫人的谣言,为费加罗用写匿名信的方式谎称伯爵夫人与别人有染、激起伯爵的嫉妒做了铺垫和准备。在这段重唱中,人物丰富的外部动作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和推动剧情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费加罗婚礼》中第三幕十八号的这段六重唱的外部动作同样具有戏剧性。伯爵为了阻止苏珊娜与费加罗的婚礼,以此达到占有苏珊娜的目的,和律师巴西奥一起带着马塞利娜、巴托洛来到费加罗和苏珊娜布置婚宴的大房间,裁决是否应该以婚姻来抵消费加罗所欠下马塞利娜的债务。苏珊娜听后去房间拿钱准备还给马塞利娜,而费加罗跟他们据理力争,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居然是马塞利娜和巴托洛丢失的儿子,喜极而泣,与母亲马塞利娜热切相拥。六重唱便开始了:
马塞利娜 我最亲爱的儿子,这样的拥抱是否让你想起你的母亲。
费加罗 亲爱的父亲,也拥抱我,别让我一个人在这里脸红。
巴托洛 别因为你的良心过不去,就不敢去实现你的愿望。
(他拥抱费加罗)
……

……
苏珊娜 (转身看见费加罗拥抱着马塞丽娜)已经答应娶她为妻?老天呀,多么没良心!离开我,讨厌鬼!(她转身走开)
费加罗 (挡住她,她挣扎)不,待会儿。听我说,我最亲爱的。
苏珊娜 (打了费加罗一记耳光)听这个说。

(伯爵和库西奥下场)[9]
这段六重唱的外部动作非常丰富,不仅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且能迅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的关系也非常清晰地体现了出来。当苏珊娜拿钱回来看到费加罗与马塞丽娜拥抱时,非常生气,狠狠打了费加罗一记耳光,这个动作能迅速激起观众的情感注意,期待看到被冤枉的费加罗的反应,但是费加罗非但没有生气,而认为这是苏珊娜对他的爱,耐心地跟苏珊娜解释,可见两人感情的坚贞。当苏珊娜知道真相后,平息了心中的怒火,四个人拥抱在一起,在同一时间抒发了四个人内心的幸福,让观众的内心也和表演者一起沉浸在幸福之中。伯爵的计划落空,悻悻离开。为后面费加罗、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筹划新的计谋、让伯爵成全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婚礼做了推动。
外部动作除了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推动剧情发展并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动作外,还要结合外部动作产生的情境进行分析。谭霈生教授将动作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10],也就是要了解这个动作的前因后果,对外部动作产生情境的分析是体现戏剧性的重要元素。如上文提到的《费加罗婚礼》中的六重唱,苏珊娜打了费加罗一记耳光这个动作,如果不知道动作的前因后果,那么单靠这个动作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在吵架;这个男人做了对不起女人的事情;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欺负;这个女人是个十足的泼妇等不同的理解,因为单纯看到这个动作的观众并不知道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不知道剧中人物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也不知道做了这个动作的结果是什么。那么在剧中这个动作之所以能迅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具有戏剧性,是因为观众通过观剧,了解了这个动作的前因后果,把握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发生的特定环境,因此体现人物动作的戏剧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清楚地表现出动作产生的情境”[11]。动作的戏剧性与情境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情境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人物关系、事件与环境。要分析重唱中外部动作的戏剧性,还要分析动作的承载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起因以及所处的环境。如在《卡门》第三幕中,唐何塞和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的二重唱:
埃斯卡米洛 我是埃斯卡米洛,格拉那达的斗牛士!
唐何塞 埃斯卡米洛!
……

埃斯卡米洛 好吧!我会付的。
……

……
唐何塞和埃斯卡米洛
当心!摆开架势,保护好你自己!(搏斗又开始。斗牛士滑倒在草地上。唐何塞正要去刺他,卡门和丹凯雷急忙赶来)[12]
这段二重唱具有强烈的外部动作,即唐何塞与埃斯卡米洛进行击剑搏斗。如果把这个动作孤立起来,观众不了解击剑搏斗这个动作产生的情境,即事件的起因、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发生的搏斗,那么这场搏斗便失去了它的意义。二重唱开始之前加入了一段对唱,交代了埃斯卡米洛和唐何塞的关系:埃斯卡米洛为了追求卡门前来向唐何塞挑战。如果仅看这一段重唱,观众会认为仅仅是两个男人为争抢一个漂亮女人的搏斗,至于两个人为什么会争抢这个女人,卡门与两个人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观众只会“一头雾水”,充满疑惑,而不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产生情感共鸣,此时观众需要结合人物动作所产生的情境进行分析。第二幕中卡门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相遇,斗牛士便表露了自己对卡门的爱慕之情,但是卡门只是说:“你爱我可以,但是现在让我爱你不可能。”她的回答分明是给埃斯卡米洛希望,点燃了埃斯卡米洛追求她的欲望。而第一幕中士兵唐何塞为了得到卡门的爱而毅然放走她,宁愿承担进监狱的后果,出狱后又被迫加入了卡门的走私组织,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和之前的情人米卡埃拉。这是构成情境的重要因素,即卡门、唐何塞和埃斯卡米拉三者之间的人物关系。事件:两个人都喜欢卡门,埃斯卡米洛要将卡门从唐何塞手中夺走;环境:走私经过的山里,卡门跟唐何塞发生了争吵,唐何塞留在山里看守货物。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唐何塞却遇到了自己的情敌埃斯卡米洛,心中的怒火被点燃,挑起了和埃斯卡米洛的搏斗。如果观众知道两个人搏斗的前因后果就会产生情感反应,会跟着两人的动作紧张起来:两个人的搏斗谁会赢?卡门会移情别恋吗?如果卡门移情别恋了唐何塞会怎样呢?两个人搏斗的动作呈现出来的情境大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将唐何塞的心理动作也呈示了出来。同时也为卡门移情别恋,抛弃唐何塞,最终死在唐何塞的匕首下埋下了伏笔。
再如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卡瓦拉多西和斯卡皮亚的“审讯”三重唱:
卡瓦拉多西 (正在醒过来)芙罗里亚……
托斯卡 亲爱的……
……

……
夏罗内 不,梅拉斯被打垮了!(卡瓦拉多西越来越激动地听着夏罗内说的话,他在激动中集结力量站起来,气势逼人的面对斯卡皮亚)
卡瓦拉多西 胜利了!胜利了!复仇的曙光亮起来,让敌人们心惊胆战!自由的旗帜升起来,把暴君们全部推翻!

托斯卡 啊……马里奥,马里奥……我跟你走……
斯卡皮亚 (拉她回来,把门关上)你不许走!
托斯卡 救救他![13]
这段三重唱外部动作相当丰富,震撼人心。当卡瓦拉多西听到以巴拿马为首的军队打败梅拉斯为首的暴徒们时,他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聚集了身体里最大的能量冲到斯卡皮亚面前,揭露他们的暴行。而托斯卡生怕触怒斯卡皮亚,一直劝说着激动的卡瓦拉多西,而卡瓦拉多西的举动触怒了斯卡皮亚,命令手下将卡瓦拉多西强行拉了出去。这段重唱外部动作虽然丰富,但离开动作情境的分析,其动作依然是缺乏戏剧性的,仅仅描写的是托斯卡在卡瓦拉多西和斯卡皮亚激烈的争吵中“劝架”的一个场景。促使人物行动的重要因素是事件:卡瓦拉多西为了保护革命党人安杰洛蒂被抓,斯卡皮亚严刑拷打卡瓦拉多西,逼迫托斯卡说出革命党人的藏身之处,托斯卡听到爱人被酷刑折磨的惨叫,说出了真相。这个事件促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三人之间的关系,斯卡皮亚和卡瓦拉多西之间的关系仅仅是警察局长和抓来的犯人的关系吗?托斯卡仅仅是卡瓦拉多西的恋人吗?其人物关系绝非这么单纯。在第一幕中交代了这段重唱中三个人物的关系:画家卡瓦拉多西为了救助被斯卡皮亚追捕的越狱革命党人安杰洛蒂而被抓,托斯卡深深地爱着卡瓦拉多西,而斯卡皮亚阴险毒辣,早就垂涎于托斯卡的美貌,想利用逮捕卡瓦拉多西并置其于死地的方法达到占有托斯卡的邪恶目的;由于斯卡皮亚的邪恶目的,导致人物关系复杂起来。情境分析同样也离不开这段三重唱动作发生的环境:在法内赛宫斯卡皮亚的寓所内审讯托斯卡,卡瓦拉多西在邻室接受酷刑,不时传出惨叫声,就在托斯卡招供后,卡瓦拉多西遍体鳞伤地从拷打室出来,恰在此时他听到了梅拉斯被打败的消息。通过对这段重唱中三个人物的动作所产生的情境的分析,使得人物的外部动作具有了强烈的戏剧性。观众的内心也不断产生出悬念:斯卡皮亚是不是在临近灭亡时要处死卡瓦拉多西?托斯卡该怎样救出卡瓦拉多西?斯卡皮亚的阴谋能否得逞?这不仅能够迅速激起观众的情感反映,而且对剧情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其戏剧性之所在。
由此可见,歌剧重唱的外部动作要具有戏剧性,除了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呈现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之外,还要结合动作产生的情境进行分析,因为动作产生的情境对激起观众情感反应、推动剧情发展、反映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六重唱中,当苏珊娜看到费加罗拥抱着马塞丽娜时,如果苏珊娜没有激动地给费加罗一记耳光,单纯靠语言是很难迅速吸引观众情感注意的,同时没有相应情境的分析也很难和观众形成情感共鸣,这个动作的戏剧性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歌剧重唱中,人物以剧本音乐为媒介同一时间在舞台相遇的过程中,形成的剧中人物不同的外部动作对体现歌剧戏剧性的作用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