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谭霈生:《戏剧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彭万荣:《戏剧编剧》,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4]彭万荣:《表演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6]顾仲黎:《编剧理论与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8]王光祈:《西洋音乐与戏剧》,中华书局1925年版。

[9]张庚:《歌剧创作漫谈》,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10]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1]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2]刘庆苏:《音乐戏剧艺术——歌剧》,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3]刘志明:《西方歌剧史》,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95年版。

[14]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蒋一民:《音乐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16]张弦等:《西洋歌剧名做解说》,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17]丁毅:《西洋著名歌剧剧作选》,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18]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委会编:《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1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

[20]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21][宋]程颢、程颐:《二程集》,王孝鱼点校、注解,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3][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4][德]弗莱塔克:《论戏剧情节》,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25][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邵牧君、齐雷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

[26][美]贝克:《戏剧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27][美]科贝:《西洋歌剧故事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28][美]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29][英]阿契尔:《剧作法》,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年版。

[30][俄]霍赫洛夫金娜:《歌剧〈卡门〉分析》,曹洪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31][俄]别林斯基:《诗歌的分类与分科》,满涛译,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32][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郑雪来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

[33][苏]克里斯蒂:《歌剧导演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探索》,夏立民、吴一立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34][苏]克尼别尔:《在动作中分析剧本和角色》,马华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35][法]萨特:《萨特戏剧集》,沈志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6]Hunter Mary:The Culture of Opera Buffa in Mozart's Vienna:A Poetics of Entertainment,Materialprufung,1999.

[37]Hans Busch ed:Verdi’s Otello and Simon Boccanegra in Letters and Documents(Vol.Ⅱ),Clarendon Press,1988.

[38]James A.:Hepokoski,Verdi’s Composition of Otello:The Act Ⅱ Quartet,In Carolyn Abbate and Roger Parker ed.Analyzing 0pera:Verdi and Wagn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39]Andreas Giger:Staging and form in Giuseppe Verdi’s Otello,In Roberta Marvin and Hilary Poriss ed.Fashions and legacies of Nineteenth-Century Italian Oper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40]James.A.:Hepokoski,Staging Verdi’s Operas:The Single,Correct’Performance,In Alison Latham and Roger Parker ed.Verdi in Perform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1]Joseph Kerman.:Opera As Dram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

论文类

[1]杨孜孜:《论歌剧重唱的审美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2]杨靖:《从情感出发把握歌剧〈伤逝〉重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大众文艺》,2013(01)。

[3]赵静:《歌剧重唱的音乐诠释比较——以〈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两段重唱为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02)。

[4]朱依依:《理查·施特劳斯中期歌剧的重唱与戏剧建构——〈玫瑰骑士〉、〈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阿拉贝拉〉三部歌剧的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3)。

[5]易靖平、张亚丽:《论西洋歌剧中重唱的艺术特征》,《黄河之声》,2011(01)。

[6]王晶一:《论莫扎特歌剧重唱的功能性》,《黄河之声》,2011(03)。

[7]程福文:《中国歌剧重唱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艺术研究》,2016(01)。

[8]高巧艳、布日古德:《威尔第对歌剧重唱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文教资料》,2010(10)。

[9]刘红霞、李伟伟:《莫扎特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读后札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10]杨云慧:《歌剧〈弄臣〉中重唱美的艺术呈现》,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06)。

[11]丁超:《中国民族歌剧重唱作品演唱与教学分析——以〈伤逝〉二重唱〈紫藤花〉为例》,《当代音乐》,2015(02)。

[12]谈云波:《歌剧重唱在喜歌剧中的价值》,《青海社会科学》,2008(03)。

[13]高巧艳:《歌剧〈弄臣〉重唱戏剧性功能及其审美价值》,《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3)。

[14]徐艺:《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以歌剧〈魔笛〉为例》,《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15]高静:《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威尔第歌剧〈弄臣〉四重唱戏剧特色分析》,《艺术教育》,2007(12)。

[16]吴灵芝:《论〈艺术家的生涯〉重唱特征》,《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17]张俊:《歌剧文学的音乐性》,《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03。

[18]卞祖善:《柴可夫斯基的警世之作——歌剧黑桃皇后》,《音响技术》,2000(12)。

[19]彭万荣:《戏剧即相遇》,《中国文化报》,2016(03)。

[20]曹超君:《莫扎特歌剧重唱的音乐与戏剧关系研究》,上海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1]尹小虎:《威尔第歌剧〈弄臣〉中重唱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2]杨颖:《歌剧〈阿依达〉中的重唱演唱艺术探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3]张铁译:《以八首经典重唱为例谈西方歌剧中的重唱艺术》,天津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4]连晖:《试论莫扎特和威尔第歌剧重唱中的音乐戏剧性》,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5]徐立翔:《论歌剧重唱的审美形态及其教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6]张冉:《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7]高巧艳:《歌剧〈弄臣〉重唱艺术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8]王璇:《论歌剧中重唱的作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9]王淑芳:《歌剧〈卡门〉的重唱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0]王小岩:《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重唱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1]陈缨:《〈费加罗的婚礼〉重唱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2]孟昭龙:《多尼采蒂歌剧中的重唱艺术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33]张菲菲:《歌剧〈蝙蝠〉中的重唱艺术探究》,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4]刘旭:《试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的重唱艺术特色》,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5]王慧甜:《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重唱艺术研究》,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36]王唯宇:《浅谈歌剧〈弄臣〉中重唱的艺术魅力》,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37]Baba N.M.:Current issues in ensemble methods and its applications,Journal of Theoretical &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5.

[38]Grempler Martina:Ensemble Arrangements at the Opera buffa in the vienna's theaters in the 1760s,Musikforschung,2012.

[39]Webster James:To Understand Verdi and Wagner We Must Understand Mozart,19th-Century Music,1987.

[40]Monde Olga Lisa:The Role of Ensemble Mise en Scenes in Musical Theatre,Resear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2.

[41]Roger Parker and Mattheew Brown:Ancora un bacio:Three Scenes from Verdi’s Otello,19th Century Music,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