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在拍摄中控制运动

7.9 在拍摄中控制运动

利用故事板还能说明运动连续性在镜头中或镜头间的重要性。每个图片中的箭头都标示了被摄物的运动。

img

在故事板1中,注意曲线轨迹以及运动连续性的相似。观众的关注点在第一个镜头中被滞留在某个格子里,而下一个镜头中,又会从那个格子被“捡起来”。

img

故事板1 镜头1-16

将所有图片放在同一个画格中显示出镜头间被摄物运动轨迹构成的线性主题。观众的眼球被引导,以绕圈方式在镜头中移动。运动连续性的相似,降低了视觉强度,使得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过渡自然平缓。

img

故事板2则使用了直线轨迹,但是仍然存在运动连续性的相似。同样是在上一个运动停止的格子开始进入新的运动。

img

故事板2 镜头1-16

把所有的图片叠加到一个镜头中时,线性主题就显现出来。直线轨迹产生了平滑连续的轨迹,即运动连续性的相似。

img

故事板3中充满了对比。既有直线与曲线的对比,又有斜线、水平与垂直轨迹的对比,还有运动连续性的对比。在不同的镜头之间,关注点所在的格子永远都不一样。在每一个剪辑点,观众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个格子转移到另一个格子,去寻找下一个运动的物体。

img

故事板3 镜头1-16

这是故事板3中的线性主题,因为使用了很多视觉对比,其视觉强度最大。线的总数加倍了。图像中不仅有物体运动产生的轨迹线,还有观众视觉关注点移动产生的轨迹线。

故事板1、2和3形成了一个递进的视觉强度。仅考虑对比性和相似性,故事板1的视觉强度最低,因为使用的是视觉相似性。故事板3的视觉强度最高,因为应用了线条的特质、方向和运动连续性等各方面的视觉对比。

运动连续性由导演和摄影师设计,但是最终决定权还是落到剪辑师手里。显而易见,剪辑师对于连续性的把握是有限的,因为拍摄的镜头数量有限。但是,理解运动连续性的剪辑人员们,还有另外一种调整场景视觉强度的工具。

一旦进入剪辑室,要决定观众应该看镜头中的哪个位置就十分简单了。观看镜头,注意你自己的关注点。停下原带,用油性笔在显示屏上做个标记。基于本身的直觉,即能够找到正确的关注点。如果你不那么确定,在一间黑屋子里看看无声的原带,你的视觉直觉会自然而然地占上风,并指引你的双眼找到吸引观众的那个点。

动作的连续性几乎是一个不可见的视觉元素,但是会对观众产生巨大影响。当屏幕变大时,运动连续性的对比程度也会加大。当屏幕变小时,连续性对比的机会也减小了。

运动连续性的对比和相似,会影响剪辑片段的视觉强度或动感。连续性对比越多,视觉强度越大;连续性相似越多,视觉强度越小。

连续性相似引导观众的关注点在屏幕中移动。拍摄者可以掌控观众究竟在屏幕上观看哪个区域的内容(电视广告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成片中,观众就感觉不到剪辑了。运动连续性的相似会提升视觉上的一致感和流畅感,因此它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很好地修正视觉问题,比如画面方向不一致而导致的跳切等错误。相似性可以弥补一些视觉上的小事故,令变化看起来更加流畅和平滑。

任何一种对比都会产生视觉强度。运动连续性的对比可能会看起来支离破碎,让人很不舒服。当被迫在屏幕的不同区域快速转移注意力,而又没有合理的动机指引时,观众可能会感到厌烦,或是紧张刺激。运动连续性的对比,将动作分开,消除动作的过渡,当对比增加时,片段的视觉强度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