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视角
“视角”(point of view)这个词有多种含义。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摄影机的角度。但在这本书里,视角指的是作者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让观众感知故事的主题。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作家在写一部侦探小说,那他必须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描述。
这些视角包括:
·此侦探智力超群,解决难题易如反掌(夏洛克·福尔摩斯)。
·此侦探茕茕孑立,愤世嫉俗而深藏不露(山姆·斯派德[1])。
·此侦探风趣幽默,左右逢源(尼克·查尔斯和诺拉·查尔斯[2])。
·此侦探言行笨拙,总是把工作搞得一团糟(克鲁索探长[3])。
·此侦探童心未灭,总是做一些古怪可笑的举动(艾斯·文图拉[4])。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是侦探,但是观众对于每一个侦探人物的感觉却全然不同。这就是因为创作者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视角是故事的核心,必须根据它去选择其他的视觉元素。
好的故事总是有独具匠心的视角。例如《致命赌局》(The Grifters,1990)中绝望而低贱的人物形象,又例如《骗中骗》(The Sting,1973)中优雅整洁的绅士。《原野奇侠》(Shane,1953)塑造了美国牛仔的英雄形象,而《不可饶恕》(The Unforgiven,1992)则树立起一个亦正亦邪的杀手形象。《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1963)和《奇幻核子战》(Fail Safe,1964)都描述了核大战的情景,可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前者呈现的是黑色幽默,而后者则是一出悲剧。在《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中战争是梦魇,可是在《巴顿将军》(Patton,1969)中,战争是爱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拳击冠军的成长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在电影《洛奇》(Rocky,1976)中,主角输掉了比赛却成为了英雄;在《愤怒的公牛》中,主角赢得了比赛却失去了所有;而在《百万美元宝贝》中,赢得比赛的渴望造就了一个自我牺牲的悲剧。
电视广告总是有着鲜明的视角。例如:
·饮料味道很好;
·饮料喝起来很有趣;
·饮料让你身强体壮;
·饮料让你在交际中左右逢源。
电子游戏也有视角。例如:
·冲突是有趣的;
·冲突中总有难题;
·冲突是暴力的;
·冲突是显而易见的。
纪录片也有视角。例如:
·一个好人,一件好事,或是一个好想法;
·一个坏人,一件坏事,或是一个坏想法;
·一个令人着迷的人,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或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想法。
我已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些视角。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更多思考和更多细节。挖掘独特的视角极其重要,因为其他有关创作的决定都必须在确定视角的基础上才能妥善完成。
因此,建立视觉结构的第一步,就是寻找一个适合故事主题的视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演绎莎士比亚戏剧。相同的剧本经由不同的视角成为了不同的故事。故事视角是否鲜明,是好的演员、导演、摄影以及美术设计师用以选择视觉风格的标准。但在有些故事中视角并不鲜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者必须先定义好自己的视角,因为没有视角就没有视觉结构。创作者必须明确自己希望观众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感知故事和人物。
[1]山姆·斯派德(Sam Spade),电影《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41)中的侦探。
[2]尼克·查尔斯和诺拉·查尔斯(Nick and Nora Charles),电影《瘦人》(The Thin Man,1934)中的侦探。
[3]克鲁探长(Inspector Clouseau),电影《糊涂大侦探》(Inspector Clouseau,1968)中的侦探。
[4]艾斯·文图拉(Ace Wentura),电影《神探飞机头》(Ace Wentura,1994)中的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