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运动物体的视觉节奏

8.2 运动物体的视觉节奏

被摄物必须相对景框边线移动才能产生运动,因而大部分被摄物的运动并不产生节奏感。

运动物体的节奏有两种:主要的和次要的。整个物体的运动形成的是主要节奏,物体的一个部分的独立运动形成的是次要节奏。

主要节奏

运动的物体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形成主要的视觉节奏:

·进入和离开画面

·从另一个物体的前面或者后面经过

·运动和静止

·改变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球的运动来说明这四种方式是如何形成主要视觉节奏的。

进入和离开景框

当一个物体穿过景框边线的时候,就形成了单个视觉节拍。

img

镜头13

但是这还不能形成视觉节奏,因为缺少间隔、重复和节拍。

img

镜头14

如果这个球先进入景框,然后又离开了景框,那它就形成了视觉节奏,因为间隔和重复都齐备了。与其他区域相比,景框边线得到了视觉上的强调。当球依次穿过景框左右两边的时候,也就产生了重复。

如果多个物体进入、离开景框,那么就可以形成更加复杂的视觉节奏。每一个物体的进入和离开都会增加额外的节拍。

经过另外一个物体

当一个运动的物体从前面或者后面经过另外一个物体的时候,也会形成视觉节拍。

img

镜头16

镜头16中,灰色的球从右边进入景框,经过一个前景或后景的物体(在镜头16中是一根柱子),然后离开景框。当灰色球经过柱子的时候,它就形成了视觉节拍,这和物体进入和离开景框能形成视觉节拍是一个道理。

img

镜头17

增加前景或后景物体的数量就可以形成间隔、重复和节拍。运动的物体突出了由静止的物体形成的视觉节奏。随着运动的物体经过静止的前景物体或后景物体,已有的视觉节拍变得更强。

运动和静止

如果某个物体在景框中运动和静止的交替次数多于一次,那么就会形成视觉节奏。

img

镜头18

镜头18中灰色球的运动和静止就形成了间隔、重复和节拍,这和节拍器是一个原理。

改变方向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止一次地改变方向,那么也会形成视觉节奏。

img

镜头19

镜头19中灰色球每次改变运动方向都会形成视觉间隔、重复和节拍。

次要节奏

整个被摄物的运动可以形成主要视觉节奏,而被摄物中某个部分的运动则形成次要节奏。

img

上图中的主要节奏是人物的来回踱步,而次要节奏则是人物腿和脚的运动。

人物的走走停停和改变方向形成了主要节奏;而人物的腿和脚的运动也形成了间隔、重复和节拍,这些就是次要节奏,并完完全全地不同于主要节奏。

剪辑节奏

在剪辑中也存在节奏。剪辑师每剪一次,都会产生一个新的视觉节拍。

剪辑节奏同样也由间隔、重复和节拍这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剪辑的镜头是强拍,而剪辑镜头之间的时间段则是弱拍,这时就产生了视觉间隔。镜头之间的视觉元素的对比越强烈,剪辑所产生的节拍感就越强。

img

注意上面两幅图片的影调对比。左图漆黑,右图明亮。当两个镜头交切时,镜头间的影调对比可以形成非常强烈的视觉节拍。

img

上面的两幅图有着相似的空间、线条、影调和色彩。他们之间的视觉相似可以让视觉节拍变弱。

剪辑还可以创造出两种重复。第一种是剪辑上的重复,因为每一次剪辑都会形成一个节拍。随着一次次的剪辑,这种重复会不断出现。

第二种重复则是画面的重复,这种重复来自于镜头的重现。如果剪辑师将对话场景中的两个人物特写镜头交切,重复就出现了。观众所看到的是镜头在两个人之间不断切换。镜头切换的越频繁,重复也就越明显,影片所产生的视觉相似也就越强。随着镜头的重复,视觉冲击力也被削弱。

最后,剪辑还可以创造出节拍。由一系列的剪辑所形成的节拍可能是不变的,也可能会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对于观众来说,如果某个段落的剪辑节拍很快,那感知视觉节奏就比较容易。随着剪辑之间的时间增加,观众对于剪辑节拍的感知也会慢慢被削弱。很缓慢的节拍在观众的眼中可能就是没有节拍,因为剪辑之间的时间太长。如果剪辑间相隔的时间达到了10秒左右,那观众就很难感受到剪辑之间的重复。

剪辑还可以运用对比和相似原则。剪辑是创作者控制故事结构、演员表演和基本视觉元素的最后机会。对比和相似原理的最终控制权在剪辑师手中,但剪辑师的工作必须建立在拍摄所得到的影片片段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