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
希区柯克的电影《西北偏北》就是这种结构的绝佳范例,因为这部电影故事张力的变化极其清晰。我们可以把故事分成几个部分,通过故事次序表展现出来。
你必须了解电影《西北偏北》才能看懂下面的故事次序表。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影,那么你现在就应该看一看。
故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被归类为开端、冲突、高潮和结局。
故事次序表
1.开端:罗杰·桑希尔是一位忙碌的执政官
2.冲突:罗杰·桑希尔被绑架了
3.开端:在一间大厦里,罗杰·桑希尔遇见了凡丹
4.冲突:酒后驾车
5.冲突:先在警察局,然后回到大厦
6.冲突:桑希尔找到了宾馆的房间,并逃了出来
7.冲突:联合国
8.开端:情报机构总部
9.冲突:中央车站
10.冲突:火车上,桑希尔遇见了肯达尔
11.冲突:芝加哥火车站
12.冲突:农药喷洒机
13.冲突:芝加哥宾馆
14.冲突:拍卖
15.开端:教授打断了拍卖
16.冲突:总统山游客服务中心
17.冲突:肯达尔和桑希尔再次联手
18.冲突:桑希尔进了医院
19.冲突:凡丹家
20.冲突:步行到凡丹的飞机
21.高潮:总统山
22.结局:桑希尔和肯达尔在火车上

图D
图D中的数字对应着电影《西北偏北》故事次序表中的数字。列表的作用就是在图表中生成锯齿形线,显示电影张力的变化。随着电影的段落不断变得紧张,线段也到达了图表中的最高点。
段落1,也就是故事的开端中,介绍了罗杰·桑希尔这个人物,本身没有张力。段落2中,冲突逐步展开,故事的张力也在桑希尔被绑架后逐步显露出来。段落3和段落4中,随着桑希尔被下药、被迫驾驶汽车,故事的张力越来越强。段落5中,桑希尔在警察局恢复过来,张力也就随着下降。图D展示了电影每一个段落的张力变化。全电影中,张力最强的部分发生在总统山(段落21)。这幅图片就是展示电影张力变化的视觉地图。
也许你会不同意本书对电影《西北偏北》张力的分析方式。根据你自己对于视觉结构的理解,你可以自己找到电影中张力的变化,然后画出图表。图表可以表现出任何你希望它表现的内容。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导演都会对张力有不同的理解。重要的是你需要画出一张图表来表示故事张力的变化。
一张图表既可以表示整部电影的张力变化,也可以仅表示某一个段落的张力变化。例如电影《西北偏北》中的“农药喷洒机”段落就有自己的张力变化。这个过程包括了开端,矛盾/高潮和结局。我们可以列出这个段落的具体内容,然后画出图表。
农药喷洒机段落的故事次序表
1.开端:桑希尔乘坐公共汽车到达
2.冲突:两辆轿车和一辆卡车路过
3.冲突:有人到了,然后上了公共汽车
4.冲突:飞机攻击
5.冲突:飞机用机关枪攻击
6.冲突:桑希尔试图拦住一辆路过的轿车
7.冲突:飞机用机关枪攻击
8.冲突:飞机攻击,没有用枪
9.冲突:飞机喷射农药进行攻击
10.高潮:飞机撞上了卡车,发生了爆炸
11.结局:桑希尔偷到了一辆卡车,夺路而逃

图E
图E中的数字对应着农药喷洒机段落列表中的数字。注意一下故事结构的变化:随着飞机攻击的开始,故事的张力从开始五分钟几乎没有迅速增长。飞机每攻击一次,电影的张力都会大幅增长,飞机爆炸时也就到达了高潮。结局是桑希尔偷得一辆卡车夺路而逃。
下一个例子是电影《谍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2002)的故事次序表。你必须熟悉电影才能理解这个列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那么你现在就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