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两场,喜剧一场,悲剧一场,使我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小问题并予以解决。
这两场戏中的第一场是《威尼斯商人》中求婚者在三个匣子中进行选择的那场。聪明美丽的鲍西亚遵从父亲的遗嘱,只能与从三个匣子中做出正确选择的求婚者成婚。这三个匣子分别是由金、银、铅制成。正确的匣子里放着鲍西亚的画像。已有两名求婚者因选择了金匣子和银匣子无功而返。巴萨尼奥,第三个求婚者,决定选铅匣子,从而赢得了在他碰运气之前就已钟情于他的新娘。每个求婚者都发表讲话,陈述他选择某一金属的原因,赞扬他所选的金属,同时贬低另外两种。最幸运的第三个求婚者任务最艰巨,因为他贬低金银而赞扬铅的话语不仅很少,而且牵强附会。如果精神分析实践中我们听到这种讲话,就会怀疑在这种令人不满意的说法之后定会藏有某些动机。
选择匣子的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创造的,而是取材于《罗马的业绩》(Gesta Romanorum)中的一则故事,一个女孩为赢得皇帝的儿子必须和《威尼斯商人》中的求婚者一样做出同样选择。[1]这则故事中也是第三种金属铅带来运气。不难猜出,我们在此遇到一个古老的主题,需要解读、解释并溯其根源。在金、银、铅三者中进行选择的含义我们做出第一个假设,得到斯塔肯讲话的肯定,斯塔肯在广泛的领域内研究过这种材料。[2]他写道:“从鲍西亚三个求婚者的选择中可看出他们的身份:摩洛哥王子选择金匣子——他是太阳,阿拉贡王子选择银匣子——他是月亮,巴萨尼奥选择铅匣子——他是新星。”他还从爱沙尼亚民间史诗《卡尔维坡埃格》(Kalewipoeg)中引用一则故事来证实自己的解释。这则故事中,三个求婚者分别以太阳、月亮、新星(北极星的长子)的身份出现,没加任何伪装,同样,第三个幸运地选中了新娘。
这样,我们的小问题竟引我们进入星宿神话!惟一的遗憾是这种解释并没有全部弄清这个问题。问题远远没有结束。某些调查研究者认为神话是从星宿中读出来,然后放到地球上来的。我们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我们更倾向于奥托·兰克的观点。[3]奥托认为神话是在纯粹的人为条件下产生,然后投射于星宿之上的。这种人为的内容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
我们再看一遍上述材料。爱沙尼亚民间史诗和《罗马的业绩》中的故事一样,主题都是一个女孩在三个求婚者中进行选择。《威尼斯商人》中,很明显,也是同一个主题,只不过从性质上主题完全相反:一个男人在三个匣子中做出选择。如果我们在梦中遇到同样的情节,马上会想到匣子是女人,匣子——大小盒子、箱子、篮子等也一样——是女人本质的象征,因此也就是女人本身的象征。如果我们假定神话中也存在这种象征性替代,我们认为《威尼斯商人》中匣子一场戏真的具有同一主题,只不过人物相反。我们一挥魔杖,就像在童话中一样,就从我们的主题上剥去星宿的外衣,这样,就露出了人的主题:一个男人在三个女人间的选择。
同样的内容也可见于莎士比亚的另一场戏,一部最感人的戏剧中的一场戏。这一次,不是选择新娘,不过,和《威尼斯商人》中选择匣子有许多潜在的相似之处。年迈的李尔王决定在生前把王国分给三个女儿,每个女儿分得的国土和她向父亲表达出来的爱成正比。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极尽赞美之能事来表达对父亲的爱;小女儿考狄利亚不愿这么说。他本应该分辨出小女儿真挚、无言的爱,并予以奖励,但他没看出来。他放逐了考狄利亚,把王国分给大女儿和二女儿。最终导致自己及一切的毁灭。这难道不又是在三个女人中进行选择,其中最年轻的女人最好、最优秀吗?
我们马上会联想到在神话、童话和其他文学作品中还有别的故事内容和上述故事相同:牧羊人帕里斯(Paris)在三个女神中选择,他认为第三个女神最美。灰姑娘(Cinderella),也是最小的女儿,王子喜欢她而不喜欢她两个姐姐。阿普列尤斯(Apuleius)故事中普绪格(Psyche)是三姐妹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方面,普绪格是爱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的化身,受到尊敬,另一方面,普绪格受到爱神的虐待,就像灰姑娘受到继母的虐待一样。爱神让普绪格把一堆混杂的种子分捡归类,在小动物的帮助下(灰姑娘是得到鸽子的帮助,普绪格得到蚂蚁的帮助),[4]她顺利分完了。若有人想就这种题材作进一步调查,无疑会发现这个主题有不少保存了其基本特征的其他版本。
关于考狄利亚、阿弗洛狄忒、灰姑娘、普绪格,我们不再细论。所有这些故事中,三个女人如果是以姐妹身份出现,在某些方面很相像,其中第三个最优秀。(李尔王在三个女儿间选择不应让我们有别的想法。因为他是个老人,所以她们只能是女儿,仅此而已。老年人不可能像别的故事中那样选择妻子,所以只能选择女儿。)
不过,这三姐妹是谁,为什么必须选第三个?如果我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能得到我们所寻找的解释。在我们解释三个匣子象征着三个女人时,我们已应用了精神分析法。如果我们有勇气继续用这种方法,就会踏上一条路,这条路首先会把我们引向意料之外又不可知的东西,但是,从偏僻的路线会把我们引向目的地。
除了美丽,这优秀的第三个女人在某些例子中具有某些特质,这一定会令我们吃惊。这些特质似乎倾向于某种统一。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在每个例子中这些特质都同样明显。考狄利亚使自己像铅一样朴实无华,她一直保持沉默,她“爱却不表达”。灰姑娘躲起来是为了不被发现。这让我们认为隐藏就是缄默。当然这只是我们所选的五个例子中的两个。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另两个例子中,也可找到这种暗示。我们认为考狄利亚固执地拒绝讲话可比做铅。巴萨尼奥在选择匣子时,有一个很短的讲话,他认为铅(没什么引他说出这话):
你的质朴比雄辩更让我感动。
也就是说,“你的朴实比另两者的喧闹更让我感动”。金和银很“喧闹”,铅却沉默无言——就像考狄利亚,“爱却不表达”。
古希腊帕里斯作评判的故事中,没有提到阿弗洛狄忒是这样缄默无语,而是三个女神都和帕里斯说话,都以许诺来打动他。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场戏的一个现代版本里,使我们吃惊的是,第三个的这种沉默特征又出现了。奥丰巴什(Offenbach)的歌剧《美丽的海伦》(La Belle Héléne)中,帕里斯讲到另两位女神对他的诱惑之后,描述了这场选美比赛中阿弗洛狄忒的表现:
第三个,噢,第三个,
第三个什么也不说,
但她赢得了比赛。
如果我们决定把第三个的特质集中于“缄默”这一点上,那么,精神分析就会告诉我们,在梦中,缄默往往代表死亡。[5]
十多年前一个很聪明的男人给我讲了一个梦,他想用这个梦证明梦具有心灵感应的本质。在梦中,他看到一个长期没有消息的朋友,他严厉地责备沉默不语的对方,对方没有开口辩白。后来发现,他在梦中见到那朋友的时候,朋友自杀身亡了。让我们把心灵感应先放在一边:然而,看起来在这个梦中缄默代表死亡是毋庸置疑的。灰姑娘中的王子三次遇到灰姑娘躲起来,不被发现。躲起来,不被发现在梦中无疑也是死亡的另一个象征。脸色明显苍白也是死亡象征。莎士比亚戏剧中铅的“苍白”可使我们想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在梦以外的其他作品中一定能把缄默解释为死亡的象征,那么,我们把对梦的语言的解释转换为对上述神话的表现形式的解释,就容易多了。
为说明这一点,我想挑出《格林童话集》中的第9则故事,题目是《十二兄弟》。国王和王后有12个孩子,全是男孩。国王宣布,如果第13个孩子是女孩,这12个男孩就得死。在等待第13个孩子降生时,他让人做了12口棺材。在母亲的帮助下,12兄弟逃到树林里躲起来,并发誓杀死碰到的任何女孩。后来,一个女孩出生、长大。一天,从母亲那里她听说自己有12个哥哥,便决定去找他们。在树林里,她找到了最小的哥哥。他认出她是妹妹,不过由于兄弟们发过誓,他要把她藏起来。妹妹说:“如果我死能救12个哥哥,我很愿意去死。”于是,12个哥哥热烈地欢迎她,她和他们住在一起,为他们照料房子。房子旁边的小花园里长着12棵百合,女孩摘下百合,送给每个哥哥一支。就在这时,哥哥们变成渡鸦,和房子、花园一起消失了(渡鸦是灵鸟。就像故事开头的棺材和兄弟们消失不见一样,妹妹摘花就代表她杀死了12个哥哥)。又一次愿意救哥哥的妹妹被告知作为交换条件她必须7年不说话,一句话也不能说。她经受了为她本人带来致命危险的考验。也就是说,正如她在遇见他们之前所许诺的一样,她为哥哥们而死。她保持沉默,最终成功地解救了这些渡鸦。
在《六只天鹅》的故事中,变成天鹅的6个兄弟以同样的方式得到解救——妹妹的沉默使他们恢复了生命。妹妹坚决要解救哥哥,“即使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又一次(这时她已是王后),她冒着生命危险,因为在受到邪恶的指控时她拒绝放弃沉默给自己辩护。
从童话故事中收集沉默代表死亡的证据不会很难。这些证据会使我们得出结论:这三姐妹中选出的第三个是个死女人。她同时也有别的名字——死亡本身,死亡女神。由于较常见的这种位置转换,这些神赋予男人的品质被分给了神本身。这种涉及到死亡女神的位置转换不会令我们吃惊,因为这些故事的现代版本及表现形式中已预见到死亡本身只是个死男人。
如果三姐妹中的老三是死亡女神,我们就知道这三姐妹的身份了。她们是命运三女神(the Fates),命运女神(the Moerae),时序女神(the Parcae或the Norns),第三个最严酷无情的名叫阿特洛波斯(Atro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