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

我在接触心理分析学说之前很久,就听说过一位名叫伊凡·莱蒙列夫的俄国艺术鉴赏家。他曾掀起了欧洲艺术展览馆里的一场革命。他对许多作品的作者究竟是谁提出质疑,还教给人们如何准确地区分原作和临摹。如果某些作品的作者的可靠性受到怀疑,他就会为这些作品设想出一些作者。他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主张人们把注意力从画的总体印象和主要特色上转移开,强调细节画法的重要意义,诸如,指甲、耳环以及光晕这些人们不注意的地方。临摹者也常常忽略这些,而所有的艺术家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它们。后来我听说到这么一件事,一幅画上的俄国假名隐盖了该画的真正作者,一位名叫莫雷利的意大利医生,他于1891年逝世,当时为意大利王国的上议员,这件事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觉得莱蒙列夫的质问方式与心理分析的技巧密切相关。通过自身的观察可以从那些不为人们所关心注意的特征中,从所谓的垃圾堆中,探寻原本存在的秘密和被隐藏的东西。

而在摩西像中,有两处细节迄今还没引起人们注意,而且,实际上也从未被贴切地描述过。这两处便是:他右手的姿势和十诫的位置。可以这么说,他的手把十诫和主人公怒气冲冲的胡子连结在一起,显得非常奇特,不自然,有待解释清楚。摩西被描述为,手指插进胡子里,摆弄着绺绺胡须,而手的外沿则放在十诫之上。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有必要更仔细地观察他右手手指的动作,更细致地描述手指捋着的浓须(见图5)。

img

图5 局部特写——米开朗琪罗的《摩西》

我们现在对下述几点已经非常清楚了:他的拇指被遮住了,只有食指真正地触摸到胡须,紧紧地压住柔软的须发;由于压得很重,这些胡须向上下,即向头部和腹部凸出。其余3个手指放在胸前,上关节弯曲,只碰到从最靠右手处垂下来的一绺胡须。其实,这3个手指正往回缩。因此说右手正在摆弄胡须或是插进去,都是不准确的。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食指压在一些胡须上,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槽。不容否认,用一个手指压胡子的姿势非同寻常,难以理解。

摩西那令人羡慕的胡子,从两颊、下巴以及上唇处波浪般垂下来,一绺绺地,分得很清。最靠右边的一绺从右颊长出,一直垂到向下压的食指处才被挡了一下。可以设想,这绺胡须还会从右手食指和遮住的大拇指之间的缝里垂下去,而与此对称的左边一绺胡须则因为没有什么挡着,一直垂到胸前。最不寻常的是对左边一绺往里,即从最左边到中间线之间的这些浓密胡须的处理。这部分胡须并没有随着头的左转而向左飘去,而是蓬松地卷起,形成一种涡卷,横压在右边往里的几绺胡须上。这是因为受到了右食指的重压,虽然这部分胡须从左脸长出,而且实际上是左边胡须的大部分。这样,当头猛地向左转动时,大部分胡须都抛向了右边。在右手食指下压之处,形成了旋涡状的须发。左边长出的绺绺胡须压在右边的几绺上,它们都被霸道的右手指捉住。只是在右手指所在以外的地方,浓密的须发才偏离其道,而后,再次自由下垂,最后,末梢卷在一起,落在腹前的左手处。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描述得清楚,也不想冒昧地说,雕塑家确实希望我们能解开这尊塑像的胡须结之谜。但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右手的食指主要压着左边长出的几绺须发,这种方向的偏斜,使得胡子不能随着头和目光的左转而左转。现在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安排的用意何在?动机如何?雕塑家是考虑到线条和空间的设计,才把原本倾泻下来的浓须拉到面朝左方的塑像的右侧吗?用这种方式表现一根手指的力度是多么奇怪和不妥啊!什么样的人会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把胡子揽到另一边的同时,会想到用一根手指的力量把这一半的胡须压到另一半上?难道这些细节特征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为何我们非要绞尽脑汁去思考那些对创造者来说无足挂齿的事呢?

但是,让我们先假设,即使这些细节也有一定意义,而后再进行讨论。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除困难,窥察出新的含义。如果摩西左边的胡子受到右手指的压迫,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姿势看成他右手和左半边胡子间某种接触的最后阶段。这种接触在作品表现的那一时刻前的某一点上,更为紧密。或许他的手把胡子握得更紧,并且一直伸到全部胡子的左边。而后,在移动到塑像现在的所示位置时,牵动了一部分胡须。这种运动现在已经能证明是刚刚发生过的,拉成环形的胡须就表明了右手移动的途径。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右手曾经移动过。这一假设必然会引起其他假设。我们可以想象整个画面。以胡子为证据的运动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种假设。正在静坐的摩西听到人类的喧嚣声,看到金犊,大吃一惊。我们可以设想,他先是平静地坐在那儿,头和飘逸的胡须朝着前方,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贴进胡须。突然,人类的喧嚣震动了他的耳膜,他的头和目光转向骚乱发生的地方,把整个情景看得一清二楚。他怒不可遏,准备跳起身来,惩罚这些违规者,把他们消灭掉。尽管摩西离那些使他生气的人很远,他的盛怒却也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表现出来。他那急不可待的手,随时准备行动,抓住了随头转过去的胡须,大拇指和掌心铁钳般地抓住胡须,握在手里。这种动作表现的力量和激烈的感情,使我们想起了米开朗琪罗的其他作品。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会变成这样。先前伸到前面,插进胡须的手急速缩回,手指松开。但是,因为插得过深,手在回缩的过程中,把左边的一大绺胡须带到了右边。这绺胡须由于受到了最长最上面手指的压力,就滞留在右边胡子的上面。我们只有把这个新姿势和先前的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

现在应该停下来,思考思考了。我们曾设想,右手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放在胡子上。后来,由于心情极度紧张,手一下子伸到左边抓住了胡须,最后,手又缩回,带动了一部分胡须。就这样,我们解决了右手的疑问,就好像我们可以自由使用它一样。但是,我们能这样做吗?这只手真的不受约束吗?不拿或者不支撑十诫行吗?这种摹拟的动作会不会因为其他的重要原因而受到右手的阻碍呢?而且,如果说右手离开原来的位置是出于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又是什么使它缩回去了呢?

确实,又有了些新的难题。不容否认,右手负责着十诫,而且,我们也无心去解释我们得出的右手回缩的原因。不过,如果两个难题可以同时解决,如果那时,它们代表着两个关系清晰的因果事件?如果十诫发生的什么事恰好能解释手的运动?这些难题,是否就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我们看一下草图⑦,我们就会发现,十诫有一两个显著特征,至今还未为人们重视,加以评论。据说,右手靠在十诫上,或是右手支撑着十诫。我们立即就能看出两块并在一起的长方形十诫竖着,支在一只角上。再离近一些,就会发现,十诫的下沿和向前倾斜的上沿形状有所不同。上沿是笔直的,而下岩在靠我们这一端则有一块像角一样隆起,并且十诫和石座相接的地方刚好是这个隆起处。这个细微之处意味着什么呢?[2]这个突起之处旨在标明十诫的真正上沿,这一点几乎是不容置疑的。像十诫这样长方形的圣书,只有上沿部分才会有弯曲处或凹口。由此可以看出十诫是倒置的。这样对待圣物的方式非常奇特,它们倒立着,实际上,只支在一个书角上保持平衡。就形式而言,是什么想法致使米开朗琪罗选择了这一放置的方式呢?或是,对这位艺术家而言,这一细节也无关紧要?

于是我们猜想,十诫达到现在的位置,也是先前运动的结果。按照推断,右手位置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十诫的运动,而十诫的运动反过来又促使右手往回缩。右手和十诫的运动,这样解释,比较合情合理。最初,摩西静静地坐着,右臂下挟着垂直放置的十诫。他的右手抓着十诫的底边,握住了前面的突起之处(这一事实解释了十诫倒置的原因,因为这样可以牢牢地抓住十诫)。接着,这种沉静的气氛被喧嚣声打破。摩西扭过头去,看到了发生的一切,他于是抬起脚,准备跳起来,他的手松开了十诫,向左上方伸去,插进胡子里,好像是在对自己的身体发泄暴怒的情感。此刻,十诫被右臂夹着,紧紧地压在身上,但是由于手臂力量不足,十诫开始朝前下方滑去。本来呈水平放置的上沿开始前倾、向下,而下沿,由于失去了支撑,先前朝前的那只书角逐渐跌向石座。转瞬间,十诫就会绕着这个新的支撑点向前跌落,上部边沿先碰到地面,然后摔得粉碎。正是为了阻止这种事的发生,右手才往后缩,松开了胡子(而部分胡须则被无意中拉到了右边),及时地放到十诫的上沿,抓住了已经转到上面的后面一只角。于是,非常奇怪紧张的整体气氛(胡子、手和倾斜的十诫),可以追溯到右手充满激情的动作及其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如果我们要改变这种激烈运动的结果,我们就得抬起十诫前上方的那只角,把它推回原处。这样,就把前下方的那只角(带有突起的一角)抬离了石座,而后,放低右手,伸到现在已经呈水平状态的十诫的下沿。

我借助一位艺术家之手画了3幅素描草图,来说明我的意思。草图⑥复制了塑像现存的样子。草图④和草图⑤代表了我假设中的前两个阶段——草图④为平静阶段,草图⑤为高度紧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摩西就要跳起来,他的手已经放开了十诫,十诫开始下滑。现在值得注意的是两幅复原草图展现的姿势证明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作家的描述是不正确的。和米开朗琪罗同时代的孔迪维说过:“摩西,这位希伯来人的头领和领袖,坐在那儿,就像一个冥思苦想的圣人。他右胳膊下夹着法版十诫,左手托着下颏,显得疲惫而又谨慎。”在米开朗琪罗的雕像中看不到这种姿态,但孔迪维的说法却几乎精确无误地描述了前一幅图绘制的依据,吕布克等评论家写道:“他深深地震惊了,右手抓住了飘忽的美须。”如果我们看一看塑像的复制图,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但对第二幅草图(草图⑤)而言,又是合适的。正如我们前面所看到的,贾斯蒂和克纳普观察到,十诫就要滑落,随时都会摔碎。索德的观点很正确,并且还表明十诫被右手牢牢地握着。但是,如果他们描述的不是塑像本身,而是我们复原图中行动的中间阶段的话,他们也许就对了。几乎可以这么说,他们似乎已从塑像的视觉形象中解放出来,无意识地对摩西形象背后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与我们相同的结论。只不过我们的分析与之相比,更清晰、更明确。

img

草图④

img

草图⑤

img

草图⑥

img

草图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