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一、兔产品
1.兔肉
兔肉与其他畜禽肉相比,其营养成分已经明确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研究发现,兔肉富含烟酸、钙、维生素E(见图1-1)。
兔肉的蛋白质含量达22.3%,比猪肉高23.7%;赖氨酸含量达9.6%,比猪肉高14.3%;脂肪含量为8%,明显低于猪肉(26.7%);胆固醇含量为0.65毫克/克,比猪肉低94%;钙、铁元素含量比猪肉高1.5倍以上。兔肉肉质细嫩,易于消化吸收。兔肉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对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宜;儿童常食兔肉,有利于补钙、补血,促进脑组织发育。兔肉中的烟酸具有美容功效。因此,兔肉也被人们誉为“保健肉”“益智肉”“美容肉”。
2.兔毛
兔毛是纯天然的特种毛纤维,也是目前所使用的较细的动物纤维,具有独特的理化、纺织性能(见图1-2)。兔毛的主要特点是洁白,细软,吸湿性强(吸湿能力为52%~60%,是羊毛的2倍),吸湿速度快、调湿能力高、保暖性好(比羊毛高出31.7%)、摩擦系数小,与皮肤接触时有柔软滑爽的舒适感。兔毛是高档毛纺原料,其织品轻盈、保暖、轻薄柔软、舒适、美观。随着毛纺技术与工艺的进步,兔毛织品“掉毛、起球、缩水变形”的国际性难题已被攻克,这大大提高了兔毛的使用价值。
图1-1 兔肉
图1-2 兔毛
3.獭兔裘皮
獭兔裘皮的毛绒细密、短而平整,板皮轻盈柔软、保暖性好,被毛颜色多样、光泽适宜,因此,其制品美观优雅(见图1-3)。兔板皮纤维细致,制革后比较柔软,弹性及透气性好,可鞣制平纹革、皱纹革、绒面革及高档的油鞣革(用于高档精密光学仪器的擦拭、航空汽油的过滤等)。用鞣制好的獭兔皮制作的高档裘皮服饰雍容华贵、轻柔细腻,深受消费者青睐。
4.家兔的其他功能
家兔体形娇小,性情温顺且嗜睡,耳朵大且血管清晰,采血容易,是医学、生物工程科学不可缺少的理想实验动物(见图1-4)。
图1-3 獭兔裘皮
图1-4 家兔
5.兔肉加工副产品
兔头、兔脚、内脏等可以加工成动物饲料,兔脑、肝脏、脾脏等可作为生化制品的原料(见图1-5)。
6.兔粪
兔粪是优质有机肥,其中氮、磷、钾等含量均高于其他畜禽粪(见图1-6)。
二、家兔的生产能力
家兔是多胎动物,孕期短,繁殖力强,生长快。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母兔一年可产4~5胎,繁殖能力强的可达8~10胎,每胎产仔6~8只(见图1-7)。母兔年提供胴体量是其自身体重的20倍以上,而牛仅为其体重的35%;长毛兔年产净毛量是其体重的20%~25%,而绵羊仅为其体重的5%~7%。
图1-5 兔肉加工
图1-6 兔粪
图1-7 兔的生产能力
肉兔每千克增重所需的消化能为685兆焦,约为肉牛的53%。
长毛兔每生产1千克净毛所需的消化能为40兆焦,约为绵羊的28%。
与其他畜禽相比,家兔能更有效地利用饲草中的蛋白质,是投入产出率较高的动物。以产肉能力为例,每公顷草地家兔可转化生产蛋白质180千克,高于其他所有畜禽(猪为50千克,肉牛为27千克)。
三、养兔业的优势及限制因素
家兔是食草小动物,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它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像牛、羊需要大片草地,也不需要准备大量过冬的干草、秸秆和青贮料。家兔养殖对资源配置要求不高,在农区或丘陵山区可以充分利用零星草地、干草和作物秸秆、蔬菜以及少量的粮食及其加工副产品。
家兔饲养管理比较容易,不需要占用强劳动力,老弱妇孺皆可饲养。饲养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也可千家万户分散粗放饲养。饲养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副业形式饲养,也可专业饲养。在农村养殖业中,养兔的效益较高,与养牛、养羊相比,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在受资金制约型的畜牧业中优势突出,有利于农村脱贫致富。
但我国养兔业发展并不如人所愿,存在产业知名度不高和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的问题。
在兔产品消费方面,一是缺乏消费习惯,二是存在消费心理障碍。我国除少数地区(如四川、重庆、福建等地)外,大部分地区由于受习俗偏见及兔肉有土腥味的影响而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过去我国的兔肉绝大部分出口,极少部分内销上市,影响了兔肉的消费。对于兔毛制品,由于兔毛本身粘合力差,单根纤维的强度低、静电大,并受纺织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其局限于粗纺,因而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消费市场。
在养兔生产方面,一是存在着发挥优势与挖掘潜力的矛盾,二是存在着规模效益问题。家兔饲养可有效地利用饲草中的蛋白质。养兔主要是利用其他畜禽所不能利用的青粗饲料资源,这既是养兔业的优势,但同时是影响家兔发挥生产潜能的不利因素。因为要利用当地的青粗饲料资源,就难以应用某些先进技术(如颗粒饲料等),从而影响生产水平。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兔需要投入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如采集青饲料、采毛等),饲养规模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长毛兔,剪(拔)毛比较费时费工;以家庭副业形式饲养,其规模限于百只以内,难以产生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