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选配就是按照生产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定种兔的交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兔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和利用优良种兔的目的。有了优良的种兔,不一定能产生优良的后代,因为后代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种兔的遗传特性,还取决于种兔双方的生理状况和它们之间的亲和力,也就是说,取决于种兔配对组合是否合适。因此,在进行家兔选种的同时,还要搞好选配,选种是选配的基础,选配则是选种的继续,是提高兔群品质和发挥良种效应的重要技术措施。
1.选配方法
(1)同质选配。
同质选配就是将性状相同或性能表现一致的优秀种兔进行交配,以期把这些性状在后代中得以保持和巩固,使优秀个体数量不断增加,群体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为了提高体重和生长速度,就应选择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的种兔进行配种,使所选性状的遗传性能进一步稳定下来。在进行同质选配时,必须注意不能选择具有同样缺点的种兔进行配种,尤其是体质外形上的缺点。应选择结构匀称、体质结实的种兔配种,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2)异质选配。
异质选配就是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或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一致的种兔进行交配,以期获得兼备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或以优改劣,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例如用生长发育快的公兔配产仔数高的母兔,或用体型大的公兔配体型中等的母兔,以期获得长势快、产仔数高的后代或体型较大的后代。
(3)年龄选配。
根据种兔的年龄进行的选配称为年龄选配。种兔随着年龄的变化遗传稳定性有所变化,其生活力和生产性能都不一样。壮年时的生活力最强,生产性能最高,实践证明,壮年种兔交配所生的后代,生活力和生产性能表现最好。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免老年兔配老年兔,青年兔配青年兔,老年兔与青年兔间相互交配,应该由壮年兔相互交配,或用壮年公兔配老年母兔和青年母兔,青年公兔配壮年母兔,年龄过大的兔或未到初配年龄的兔应严禁配种繁殖。
年龄选配原则如下。
壮年公兔×壮年母兔
壮年公兔×青年母兔
壮年公兔×老年母兔
壮年母兔×青年公兔
壮年母兔×老年公兔
禁止采用以下选配方式。
青年公兔×青年母兔
青年公兔×老年母兔
老年公兔×老年母兔
老年公兔×青年母兔
(4)亲缘选配。
相互有亲缘关系的种兔之间的选配称为亲缘选配,如交配双方无亲缘关系,则称非亲缘选配。相互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必定有共同祖先,共同祖先越近的后代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越近。一般把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世代数在6代以内的种兔交配称为近亲交配,简称近交。而6代以外的亲缘关系,因祖先对后代的影响极为微弱,可以称为非亲缘选配。
近交只限于品种或品系培育时使用,一般生产场应尽可能避免(尤其是全同胞、亲子之间或半同胞交配),防止近交衰退。
近交衰退是对近交后代产生各种不良现象的总称,包括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和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和存活率降低、畸形兔出现、死亡率增加等。
防止近交衰退可采用下列方法。①加强育种计划。在种兔群内最好以公兔为中心建立一些亲缘关系较远的“系”,以后可以有计划地利用这些“系”进行交配,以避免不恰当的近交。②建立严格的淘汰制度。严格淘汰品质不良的隐性纯合子,一定要选择体格健壮、性能优良的公母兔留作种用。③加强饲养管理。近交后代遗传性能比较稳定,种用价值也可能较高,但生活力较差,表现为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如能满足要求,就可暂时不表现或少表现出近交衰退影响,所以对近交后代必须加强饲养管理。④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群。为避免不必要的亲缘选配,在种兔场内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群,尤其是公兔数量。一般种兔场至少应有10只左右的种公兔,而且应保持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必要时还可输入同品种、同类型而无亲缘关系的公母兔进行血液更新,来丰富种兔场的遗传结构。
2.选配原则
根据制定的目标,应综合考虑种兔的品质、血缘和年龄关系进行选配。一般生产中尽量避免近交,种公兔的品质应优于母兔,以利充分发挥优良种公兔的作用。及时对交配结果进行总结,选择亲和力好的种兔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