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种公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2.掌握种母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3.仔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4.幼兔和青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5.不同用途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家兔的分类饲养管理

技能目标:

1.能对不同生理阶段的家兔进行科学饲养。

2.能对不同用途的兔子进行科学饲养。

3.针对不同季节进行调整管理的重点。

兔分类饲养管理包括种公兔的饲养管理、种母兔的饲养管理、空怀时期的饲养管理、怀孕种母兔的饲养管理、哺乳母兔的饲养管理、仔兔的饲养管理、幼兔和青年兔的饲养管理以及不同用途兔的饲养管理。

1.种公兔的饲养管理

种公兔用来配种。只有发育很好、体格健壮、性欲旺盛的种公兔才能完成配种任务,过肥过瘦都不适用于配种。

种公兔的受精能力首先取决于精液的数量和质量,而精液的质量与种公兔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保证精液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精液质量与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关系最大,动物性蛋白质对于精液的生成有显著的效果。日粮中加入动物性饲料可使精子活力增加并使受精能力提高。实践证明:平时精液不佳的种公兔,如能喂给豆饼粕、花生饼粕、麸皮粕以及紫云英、苜蓿、苕子等,精液的质量即显著提高。维生素对精液品质也有显著影响。例如,种公兔日粮中维生素含量缺乏时,精子的数目少,异常的精子多;幼兔的日粮中如维生素含量不足,则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睾丸组织退化,性成熟推迟,如能及早补给青草、南瓜、胡萝卜、大麦芽、菜叶等饲料,可得到纠正。磷为核蛋白形成的要素,为制造精液所必需。钙、磷比例应为1.5∶1~2∶1。精料中如能经常配以2%~3%的骨粉、蛋壳粉或贝壳粉等钙作补充料,钙、磷就不致缺乏。

对种公兔的饲料应着眼于营养上的长期性。饲料的变动对于精液品质的影响很缓慢,故对精液品质不佳的种公兔改用优质饲料来提高其精液品质时,要长达20天左右才能见效。因此,对一个时期集中使用的种公兔,应注意在20天前调整日粮比例。

在配种期间,也要相应增加饲料用量。如种公兔每天配种2次,在饲料量中需增加30%~50%的精料。同时,根据配种的强度,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以改善精液的品质,提高受孕率。种公兔的饲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要求饲料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适口性好;注意要补加矿物质饲料,每天在精料中加入1~2克食盐和少量蛋壳粉、蚌壳粉等。

种公兔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留种用的3~3.5月龄的幼兔按性别分开饲养,严防早配乱交。非种用的肉用公母兔,要进行去势后肥育。

(2)要多运动。长期不运动的公兔容易肥胖,四肢软弱,所以,要增加公兔的运动量,可将两个相邻兔笼打通,增加公兔运动时间。如果条件允许,每天可放公兔出笼运动1~2小时,并多晒太阳。

(3)种公兔宜一笼一兔,以防互相殴斗;公兔笼和母兔笼要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异性刺激,影响公兔性欲。

(4)配种时,应把母兔捉到公兔笼内,不宜把公兔捉到母兔笼内进行。因为公兔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会抑制性活动机能,精力不集中,影响配种效果。

(5)种公兔配种次数,一般以一天2次为宜,初配的青年公兔每天以一次为宜,配种两天休息一天。如果连续滥配,会使公兔过早地丧失配种能力,减少使用年限。

(6)种公兔在换毛期不宜配种。因为换毛期间家兔消耗营养较多,体质较差,此时配种会影响兔体健康和受胎率。

(7)要有详细配种记录,以便观察每只种公兔所产后代的品质,以利于选种选配。优质种公兔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应予以充分利用,使之繁殖更多更好的仔兔,不断提高兔群的质量。

2.种母兔的饲养管理

种母兔是兔群的基础,它除了自身生长发育外,还有怀胎、泌乳、产毛等负担,因此,种母兔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代,所以一定要做好种母兔的饲养管理工作。种母兔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事情。例如,种母兔在怀孕、哺乳、空怀三个阶段中的生理状态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种母兔的饲养管理上,也应根据各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3.空怀时期的饲养管理

种母兔的空怀时期是指仔兔断奶到再次配种怀孕的一段时期,一般叫做空胎期,也叫休养期。这个时期的种母兔由于哺乳期消耗了大量养分,身体比较瘦弱,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补偿和提高其健康水平。所以在这个时期要给以优质的青饲料,并适当喂给精料,以补给哺乳期中落膘后复膘所需用的一些养分,使它能正常发情排卵,以便适时配种受胎。这个时期的种母兔不能养得过肥或过瘦。空怀时期的种母兔所用的饲料,各地可就地取材,夏季可多喂青绿饲料,冬季一般给予优良干草、豆渣、块根类饲料,应适当补充精料,还要保证供给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种母兔在配种前15日应转换成怀孕母兔的营养标准,使其具有更好的健康水平。

4.怀孕种母兔的饲养管理

种母兔自交配到分娩的一段时期叫怀孕期。在怀孕期间,种母兔除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外,胚胎、乳腺发育和子宫的增长代谢增强等方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怀孕种母兔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是供给种母兔全价营养物质,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加强护理防止流产。所以在种母兔交配7天后要马上进行怀孕检查,若确实已经受胎的要做好下列工作。

(1)加强营养。种母兔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能否获得全价的营养物质,与胚胎的正常发育和母体健康以及产后的泌乳能力关系密切。对怀孕种母兔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给予精饲料喂养,母体健康,泌乳力强,所产仔兔发育良好,生命力强;相反则种母兔消瘦,泌乳减少,仔兔生命力弱。所以,在怀孕期间应给予种母兔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在怀孕后期,饲料的数量和质量与胎儿的生长关系很大,应逐步增加优质青绿饲料,并补充豆饼粕、花生饼粕、豆渣、麸皮、骨粉、食盐等含蛋白质、矿物质丰富的饲料,自受胎到第15天饲料量要相应增加,直到临产前3天才减少精料量,每天只喂较少的精料,但要多给青饲料。

(2)做好护理,防止流产。种母兔流产一般多在怀孕后15~20天内发生。种母兔流产亦如正常分娩一样,要衔草拉毛营巢,但产出来未成形的胎儿多被种母兔吃掉。为了防止流产,不能无故捕捉种母兔,特别在怀孕后期要倍加小心。若要捕捉,应该用两只手操作,一手抓颈部,一手托臀部,并保持兔体不受冲击,轻拿轻放。兔笼附近不可大声惊吵,保持安静。种母兔怀孕15天后,应单笼饲养。如若因条件所限,在怀孕种母兔舍内又养有其他各种家兔(哺乳兔、幼兔、中兔、成兔)时,在每天喂料时应先喂怀孕种母兔。兔笼应干燥,冬季喂饮温水,饲料质量要好,忌喂霉烂饲料,禁止触顶其腹部。毛用兔在此期间应停止采毛、梳毛,以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3)做好产前准备工作。规模兔场种母兔大多是集中配种,集中分娩。因此,最好将兔笼进行调整。对怀孕已达25天的种母兔均调整到同一兔舍内,以便管理;兔笼和产箱要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兔笼和产箱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消除异味,以防种母兔乱抓或不安。消毒好的产箱即放入笼内,让母兔熟悉环境,便于衔草、拉毛做窝。产房要有专人负责,冬季室内要保温,夏季要防暑、防蚊。

5.哺乳种母兔的饲养管理

种母兔自分娩到仔兔断奶的这段时期为哺乳期。哺乳期的种母兔每天可分泌乳汁60~150毫升,高产的种母兔日泌乳可达150~250毫升,甚至高达300毫升。乳汁的蛋白质含量为10.4%,脂肪含量为12.2%,乳糖含量为18%,灰分含量为2.0%。哺乳种母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分泌乳汁,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如果喂给的饲料量不足且品质低劣时,哺乳种母兔则得不到充足营养,从而动用大量的体内贮存。在生产实践中,哺乳种母兔也常因营养不足,养分入不敷出、能量消耗过大而影响健康和产奶量。因此,哺乳种母兔应当增加饲料量,同时,除喂给新鲜的青绿饲料外,还应补加一些精料和矿物质饲料。另外,必须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哺乳母兔对水分的要求。在管理上,每天要清理兔笼舍,换除肮脏垫草,每周应消毒兔笼,更换垫草,饲喂用具每次喂料都要洗刷干净,保持清洁卫生。要经常检查种母兔的泌乳情况,对种母兔的乳房、乳头也要经常检查,如发现乳房有硬块、乳头红肿情况,要及时治疗。

6.仔兔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期的家兔称为仔兔。这一时期可视为家兔由胎生期转至独立生活的一个过渡阶段。胎生期的家兔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营养由母体供给,温度恒定;出生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而这一阶段的仔兔由于机体生长发育尚未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初生仔兔的体重一般在45~65克,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出生后一周的仔兔体重应比出生时增加一倍。图6-5和图6-6分别为4日龄、10日龄仔兔。

图6-5 4日龄仔兔

图6-6 10日龄仔兔

仔兔饲养管理依其生长发育特点可分睡眠期、开眼期两个阶段。

(1)睡眠期。

仔兔出生后至开眼的时间,称为睡眠期。在这个时期内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早吃奶,吃足奶。仔兔出生前尽管可以通过母体胎盘获得一部分免疫抗体,但是从母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仍然是很重要的。由于兔奶营养丰富,又是仔兔生长发育的直接来源,所以这一阶段的仔兔如不能早吃奶、吃足奶,则死亡率极高。因此,在仔兔出生后6~10小时内,须检查种母兔哺乳情况,发现没有吃到奶的仔兔,要及时让种母兔喂奶。自此以后,每天均须检查几次。检查仔兔是否吃到足量的奶,是仔兔饲养上的基本工作。

仔兔生下来后就会吃奶,护仔性强的种母兔,能很好地哺喂仔兔。仔兔吃饱奶时,安睡不动,腹部圆胀,肤色红润,被毛光亮;饿奶时,仔兔在窝内很不安静,到处乱爬,皮肤皱缩,腹部不胀大,肤色发暗,被毛枯燥无光,如用手触摸,仔兔头向上窜,“吱吱”嘶叫。仔兔在睡眠期除吃奶外,全部时间都是睡觉,仔兔的代谢很旺盛,吃下的奶汁大部分被消化吸收,很少有粪便排出来。因此,睡眠期的仔兔只要能吃饱奶、睡好,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在生产实践中,初生仔兔吃不到奶的现象常会出现。这时我们必须查明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①如初产母兔,产仔后不会照顾自己的仔兔,甚至不给仔兔哺乳,以至仔兔缺奶挨饿,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仔兔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采取强制哺乳措施。方法是将母兔固定在巢箱内,使其保持安静,将仔兔分别安放在母兔的每个乳头旁,嘴顶母兔乳头,让其自由吮乳,每日强制4~5次,连续3~5日,母兔便会自动喂乳。②如出现有些母兔产仔数多、有些母兔产仔头数少的情况。多产的母兔乳不够供给仔兔,仔兔营养缺乏,发育迟缓,体质衰弱,易于患病死亡;少产的母兔泌乳量过剩,仔兔吸乳过量,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消瘦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调整仔兔的措施。可根据母兔泌乳的能力,对同时分娩或分娩时间先后不超过1~2天的仔兔进行调整。方法是:先将仔兔从巢箱内拿出,按体形大小、体质强弱分窝;然后在仔兔身上涂上种母兔的尿液,以防被种母兔咬伤或咬死;最后把仔兔放进各自的巢箱内,并注意种母兔哺乳情况,防止意外事情发生。调整仔兔时,必须注意:两只种母兔和它们的仔兔都是健康的;被调仔兔的日龄和发育与其种母兔的仔兔大致相同;要将被调仔兔身上粘上的巢箱内的兔毛剔除干净;在调整前先将种母兔离巢,被调仔兔放进哺乳种母兔巢内,经1~2小时,使其粘带新巢气味后才将种母兔送回原笼巢内。如若种母兔拒哺调入仔兔,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新的措施,如重调其他种母兔或补涂种母兔尿液,减少或除掉被调仔兔身上的异味等。

管理仔兔的常见方法如下。

①全窝寄养。一般是在仔兔出生后,母兔死亡,或者良种母兔要求频繁配种、扩大兔群时所采取的措施。寄养时应选择产仔少、乳汁多而又是同时分娩或分娩时间相近的母兔。为防止寄养母兔咬异味仔兔,在寄养前,可在被寄养的仔兔身上,涂上寄养母兔的尿,在寄养母兔喂奶时放入窝内。一般采取上述措施后,母兔不再咬异窝仔兔。

②人工哺乳。如果仔兔出生后母兔死亡,无奶或患有乳房方面的疾病不能喂奶,又不能及时找到寄养母兔时,可以采用人工哺乳的措施。人工哺乳的工具可用玻璃滴管、注射器、塑料眼药水瓶,在管端接橡胶乳头即可。喂饲以前要煮沸消毒,冷却到37~38℃时喂给,每天1~2次。人工哺乳可用牛奶、羊奶或炼乳等代替兔乳(1周内加1~1.5倍水稀释,1周后加少许水,2周后可用全奶)。喂饲时要耐心,在仔兔吸吮同时轻压橡胶乳头或塑料瓶体。但不要滴入太急,以免误入气管呛死。不要滴得过多,以吃饱为限。

③防止吊乳。吊乳是养兔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主要原因是母兔乳汁少,仔兔不够吃,较长时间吸住母兔的乳头,母兔离巢时将正在哺乳的仔兔带出巢外;或者母兔哺乳时,受到骚扰,引起惊慌,突然离巢。吊乳出巢的仔兔,容易受冻死亡,所以饲养管理上要特加小心,当发现有吊乳出巢的仔兔应马上将仔兔送回巢内,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是母兔乳汁不足引起的吊乳,应调整母兔日粮,适当增加饲料量,多喂青绿饲料,补以营养价值高的精料,以促进母兔分泌出质好量多的乳汁,满足仔兔的需要。如果是管理不当引起的惊慌离巢,应加强管理工作,积极为母兔创造哺乳所需的环境条件,保持母兔的安静。如果发现吊在巢外的仔兔受冻发凉时,应马上将受冻仔兔放入温箱取暖。或将仔兔全身浸入40℃温水中,露出口鼻呼吸,只要抢救及时,措施得法,大约10分钟后便可救活仔兔,待皮肤红润后即擦干身体放回巢箱内。

④保温。仔兔出生时全身无毛,出生后4~5天才开始长出茸茸细毛,这个时期的仔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差,抵抗力弱。因此,冬春寒冷季节要防冻,夏秋炎热季节要降温、防蚊,平时要防鼠害、兽害。要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垫草的清洁与干燥。仔兔身上盖毛的数量随天气而定,天冷时加厚,天热时减少。如果是长毛兔,应酌情加以处理,因长毛兔毛长而细软,受潮挤压,结成毡块,仔兔卧在毡块上面,不能匿入毛中,保温力差。用长毛铺盖巢穴,由于仔兔时常钻动,颈部和四肢往往会被长毛缠绕,造成残疾或死亡。因此,用长毛兔的毛垫巢,还必须先将长毛剪碎,并且掺杂一些短毛,这样就可避免结毡。裘皮类兔毛短而光滑,经常蓬松,不会结毡,仔兔匿居毛中,可随意活动,而且保温力也较高。为了节省兔毛,也可以用新鲜棉花拉松后代替褥毛使用。由于兔的嗅觉很灵敏,不可使用被粪便污染的旧棉絮或破布屑。初生仔兔,必须立即进行性别鉴定,淘汰多余的公兔。长毛兔哺乳4~5只仔兔,皮用兔哺乳5~6只仔兔为宜。可根据种母兔产仔数量进行调整。此外,晚上应取出巢箱,放在安全的地方。

(2)开眼期。

仔兔出生后12天左右开眼,从开眼到离乳,这一段时间称为开眼期。仔兔开眼时间与发育有关,发育良好的开眼早。仔兔若在出生后14天开眼,体质往往很差,容易生病,要加强护养。

仔兔开眼后,精神振奋,会在巢箱内往返蹦跳;数日后跳出巢箱,叫做出巢。出巢的迟早依母乳多少而定,母乳少的早出巢,母乳多的迟出巢。此时,由于仔兔体重日渐增加,母兔的乳汁已不能满足仔兔的需要,常紧追母兔吸吮乳汁,所以开眼期又称追乳期。这个时期的仔兔要经历一个从吃奶转变到吃固体饲料的变化过程,由于仔兔胃的发育不完全,如果转变太突然,常常造成死亡。所以在这段时期,饲养重点应放在仔兔的补料和断奶以及管理上。实践证明,抓好、抓紧这项工作,就可促进仔兔健康生长。

①抓好仔兔的补料。皮用兔出生后16日龄,毛用兔出生后18日龄,就开始试吃饲料。这时应给少量易消化而又富有营养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拌入少量的矿物质、抗生素等消炎、杀菌、健胃药物,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仔兔胃小,消化力弱,但生长发育快,在喂料时要少喂多餐,均匀饲喂,逐渐增加。一般每天喂给5~6次,每次份量要少一些,在开食初期哺母乳为主,饲料为辅;到30日龄时,则转变为以饲料为主,母乳为辅,直到断乳。在过渡期间,要特别注意缓慢转变的原则,使仔兔逐步适应,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②抓好仔兔的断奶。仔兔在断奶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断奶仔兔所需用的兔舍、食具、用具等应事先进行洗刷与消毒。断奶仔兔的日粮要配合好。小型仔兔40~45日龄,体重500~600克,大型仔兔40~45日龄,体重1000~1200克,就可断奶。过早断奶,仔兔的肠胃等消化系统还没有充分发育形成,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差,生长发育会受影响。在不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断奶越早,仔兔的死亡率越高。根据实践观察,30天断奶时,成活率仅为60%;40天断奶时,成活率为80%;45天断奶时,成活率为88%;60天断奶时,成活率可达92%。但断奶过迟,仔兔长时间依赖母兔营养,消化道中各种消化酶形成缓慢,也会引起仔兔生长缓慢,对母兔的健康和每年繁殖次数也有直接影响。所以,仔兔的断奶应以40~45日龄为宜。

仔兔断奶要根据全窝仔兔体质强弱而定。若全窝仔兔生长发育均匀,体质强壮,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即在同一日将母子分开饲养。离乳母兔在断奶2~3日内,只喂青绿饲料,停喂精料,使其停奶。如果全窝仔兔体质强弱不一,生长发育不均匀,可采用分期断奶法。即先将体质强的分开,体弱者继续哺乳,经数日后,视情况再行断奶。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移走种母兔的办法断奶,避免环境骤变,对仔兔不利。

③抓好仔兔的管理。仔兔开食时,往往会误食母兔的粪便,如果母兔有球虫病,就易于感染仔兔。为了保证仔兔健康,应分笼饲养,但必须每隔12小时给仔兔喂一次奶。仔兔开食后,粪便增多,要常换垫草,并洗净或更换巢箱,否则,仔兔睡在湿巢内,对健康不利。要经常检查仔兔的健康情况,察看仔兔耳色,如耳色桃红,表明营养良好;如耳色暗淡,说明营养不良。

7.幼兔和青兔的饲养管理

从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称幼兔。这个阶段的幼兔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要特别注意护理。断奶仔兔必须养在温暖、清洁、干燥的地方,以笼养为佳。笼养初期时,每笼可养兔3~4只。饲喂由麸皮、豆饼等配合成的精料及优质干草为宜。因为兔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4%和12.2%,高于牛奶3倍,所以用喂成年兔的饲料是很难养活幼兔的。所喂饲料要清洁新鲜,青草要洗净晾干后再喂。应少喂多餐,青绿饲料一天3次,精料一天2次,此外可加喂一些矿物质饲料。

仔兔断奶后正是换毛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营养较多,所以饲料给量应相应增加。毛用兔2月龄要把乳毛全部剪掉,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剪毛以后的仔兔,要加强护理,对体弱的毛用兔要精心喂养,注意防寒保温,否则很容易死亡。3~6月龄的仔兔称青年兔(亦称中兔)。青年兔食量大,生长发育快。饲养以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矿物质饲料,加强运动,使它得到充分发育。青年兔已开始发情,为了防止早配,必须将公母兔分开饲养。对4月龄以上的公兔要进行选择,凡是发育优良的留做种用,单笼饲养。凡不宜留种的公兔应及时去势采用群饲。

8.不同用途兔的饲养管理

(1)毛兔的饲养管理。

毛兔的饲养管理与家兔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同。毛兔的采食量随着采毛周期(一般3个月采一次毛)和毛的生长情况而变化,采毛后的第1个月,毛兔的采食量最大,因这时兔体毛短或裸露,大量体热被散发,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经2个月,兔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此时是兔毛长得最快的阶段,因此必须保证毛兔吃饱吃好;3个月后,毛长到一定长度,此时毛兔的采食量相应减少了,所以在饲养毛兔时,必须根据采毛后的不同阶段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细心调节饲料。

毛兔的饲喂方法有2种。①采毛后第1个月,每兔(成年)喂190~210克干饲料,第2个月喂170~180克,第3个月喂140~150克。②采毛后1个月内任意采食,第2个月以后都采用定时定量饲喂。在法国和德国,采用让毛兔每周停食一天的喂法,排空兔胃,减少毛兔吃进去的毛在胃内积存而形成毛球的危险性。根据采毛周期来进行科学饲喂,有利于毛兔的健康和促进毛的生长,可以获得更多的好毛。毛兔采毛后兔体裸露,夏季要防止太阳直射,冬天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营养。母兔在临近分娩时不要剪毛,以免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影响胎儿发育。母兔采毛时间可以安排在配种前,到分娩时毛还较短,便于仔兔吮乳。平时要定期梳毛,及时清除草屑、粪便,防止食入兔毛而引起毛球病,发现疥癣要及时治疗、隔离。

(2)肉兔的饲养管理。

肉兔的饲养管理是为了改善兔肉品质,提高产肉性能,使肉兔生产出又多又好的兔肉。作为肉兔的有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日本大耳兔、哈白兔、塞北兔等,近年来又引进了德国的齐卡杂交配套系(三系配套)和法国的布列塔尼亚杂交配套系(四系配套),这些肉兔都表现出了十分良好的产肉性能,饲养到90天左右即可屠宰,兔肉鲜嫩,口味好。但是这些配套系也存在着制种成本较高,饲养的集约化程度要求严格的问题,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尚有难度。如果利用这些配套系中的快速生长系与肉兔常见品种(如新西兰兔)进行二元杂交生产商品兔,则在短时期内就能取得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幼兔育肥一般不去势,成年兔去势后可提高兔肉品质,提高育肥效果。肉兔的饲喂方式,一般采用全价颗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营养成分是根据肉兔的营养需要而配制的。适合肉兔的温度通常是5~25℃,同时需减少光照和活动范围,尽量保持安静,不让肉兔运动,以达到迅速生长目的。肉兔采用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采食时,增重快,饲料报酬高,采用颗粒料饲喂时,一定要供给足够的饮水。

肉兔的肥育以在骨架生长发育完成以后进行效果最好。因为在肥育过程中,短期内所增加的体重主要是肌肉和脂肪。如用幼兔或中兔肥育,由于骨骼所限,反不如骨骼已经长成的瘦兔进行肥育的效果好。肥育的原理,就是一方面增加营养的储积,另一方面减少营养的消耗,以使同化作用在短期内大量地超过异化作用,这就是使食入的养分除了维持生命外还有大量营养储积体内,形成肉与脂肪。由于构成肉和脂肪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因此,肥育肉兔时,必须以精料为主,在肥育肉兔的消化吸收能力的限度以内充分供给精料。最适于做肥育的饲料有大麦、麸皮、燕麦、豌豆、马铃薯、山芋等。在肥育以前应先有一段准备期(10~15天),在这个阶段逐渐变换饲料成分。给饲的方法是少量多餐,以改变肉兔的习惯,最后完全喂给精料,正式给饲前半小时,先给少量以引起食欲。为了使肉兔皮毛充分丰润,多在冬季宰兔,即在11月至翌年2月之间。肥育肉兔由于缺少运动和光照,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患病,因此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肉兔的肥育期依据品种本身的生长特点和商品兔收购要求,一般在90~120日龄,体重在2~2.5 kg时屠宰较为理想,饲料效率也最高。

(3)獭兔的饲养管理。

獭兔是比较著名的裘皮用兔,它不仅毛皮珍贵,产肉性能也较好。其生长发育表现在体重的逐渐增长和毛皮的渐趋成熟。体重的增长规律是前期生长快,后期相对较慢。其生长速度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管理、气候等)的影响,在性别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公兔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母兔。

獭兔出生后第3天开始长绒毛,并有固有色型出现;15日龄被毛光亮;15~30日龄被毛生长最快,以后就停止生长;60日龄开始换胎毛;4~4.5月龄第一次年龄性换毛;5~6月龄被毛光润并呈标准色彩,此时体重为2.75~3.0千克,即可取皮,产肉性能也好。獭兔在5~6月龄时毛皮质量较好,产肉率也较高,皮肤面积可达111平方厘米,已能符合等级皮的要求。如从毛皮成熟而言,能在第二次换毛后取皮最好,但饲养期要延长2个月,增加了饲养成本。在5~6月龄取皮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饲养獭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优质裘皮,一般在青年兔时期取皮,是因为此时期体内代谢旺盛,獭兔生长发育快。为了能满足此时期獭兔的生长发育需要,不仅要有全面的营养供应,而且此时饲料数量供应必须充足。此时的营养浓度是,每千克日粮中消化能为11.30~11.72兆焦,蛋白质含量为16%~18%(前期18%,后期16%),粗脂肪含量为3%~5%,粗纤维含量为10%~12%,钙含量为0.5%~0.7%,磷含量为0.3%~0.5%,并掌握好日粮营养“前期高后期稍低”的原则。

獭兔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分群饲养工作。对断奶后的幼公兔除留种外应全部去势,按体型大小、年龄、强弱分群,每笼一群,每群4~5只(笼面积约为0.5平方米)。淘汰种兔按性别分群,每群2~3只,短时期群养取皮,群兔常有斗殴现象,应注意及时调整,如有不合群的獭兔可单笼饲养。②做好清洁卫生,兔舍内笼位要勤打扫,经常保持兔舍、兔笼清洁卫生、干燥,这样有利于獭兔裘皮质量。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兔群应定期注射兔瘟疫苗和巴氏杆菌疫苗,以免兔瘟病的传入造成损失。④对疥癣、真菌感染等皮肤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9.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

家兔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紧密相连。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家兔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养兔就应根据家兔的习性、生理特点和季节地区特点,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确保家兔健康,促进养兔业的发展。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南方春季多阴雨,湿度大,适于细菌繁殖,家兔患病多,死亡率在全年为最高(尤其是幼兔)。此时青绿饲料水分含量多,干物质含量相对减少。而家兔经过一个冬季,身体比较瘦弱,又处于换毛时期,因此,春季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防湿、防病。

①抓好兔的吃食关。

不喂带泥浆和堆积发热的青绿饲料,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如烂菜叶等),下雨以后割的青草,要晾干再喂。在阴雨多、湿度大的情况下,要少喂水分高的青绿饲料,增喂一些干粗饲料。为了增强兔的抗病能力,在此季节可在饲料中拌入一定量的大蒜、抗生素等,以防止腹泻。对换毛期的家兔,应给予新鲜幼嫩的青绿饲料,并适当给予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

②抓好环境的清洁卫生。

笼舍要清洁干燥,每天应打扫笼舍,清除粪尿,冲洗粪槽。做到舍内无臭味,无积粪污物。食具、笼底板、产箱要常洗刷,常消毒,兔舍要求通风良好,地面可撒上草木灰、石灰,借以消毒、杀菌和防潮。

③加强检查。

每天都要检查幼兔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北方的春季,温度适宜,雨量较少,多风干燥,阳光充足,比较适于家兔生长、繁殖,是饲养家兔的好季节。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多湿,家兔因汗腺不发达,常受炎热影响而导致食量减少。这个季节对仔兔、幼兔的威胁大。因此夏季在饲养管理上应该注意降温防暑和精心喂饲。

①降温防暑。

兔舍应当阴凉通风,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在兔笼上,笼内温度超过30℃时,可在地面泼些凉水降温,露天兔场一定要及时搭凉棚或早种南瓜、葡萄等瓜藤植物,遮阳降温;室内笼养的兔舍要打开窗门,让空气对流。毛用兔须将被毛连同头面毛全部剪短,同时兔笼不要太挤。

②精心喂饲。

夏季中午炎热,家兔往往食欲不振,早餐要提早喂,晚上要推迟喂,还要注意多喂青绿饲料;供给充足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2%的食盐,以补充体内盐分的消耗;饲料中亦可适当加入一些预防球虫的药,如氯苯胍,苯乙腈等。

③搞好卫生。

食盆每天洗涤一次,笼内要勤打扫,地面要用消毒药水喷洒,消灭蚊、蝇。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是饲养家兔的好季节,应抓紧繁殖。但成年兔秋季又进入换毛期,换毛的家兔体弱,食欲减退,应多供应青绿饲料,并适当给予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这个时期,早晚温差大,容易引起仔兔、幼兔的感冒、腹泻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4)冬季的饲养管理。

冬季气温低,天气冷,日照短,青草缺,北方尤甚。因此,冬季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防寒保温。

兔舍中的温度应经常注意保持平衡,不可忽高忽低。否则家兔易感冒。气温在0℃以下,要加强保温措施,室内笼饲的兔舍门窗要关闭。室外笼养的笼门要挂上草帘,进行保温。白天应使家兔多晒太阳,夜间严防冷风侵入。长毛兔采毛后应多加置巢箱一个,内放干草,以备夜间栖宿。此外应注意气候的变化情况,不要在寒潮来时采毛。

冬季青绿饲料少,应每天喂一些青绿饲料或菜叶、胡萝卜,以补充维生素。日粮的给量要比其他季节增加1/3,并加喂能量高的饲料,如大米等。冬季喂干饲料应当调制后再喂,不能喂冰冻的饲料;同时要注意饮水,在低温下以饮温水为宜。冬季夜长,晚上要增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