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

根据育种目的的不同,家兔的繁育方法可分为纯种繁育和杂交两种。

一、纯种繁育

纯种繁育(简称纯繁),就是指同一品种或品系内的公、母兔进行配种繁殖和选育的方法。纯种繁育包括本品种选育和品系繁育,其目的在于保留和提高与亲本相似的优良性状,淘汰、减少不良性状,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同时增加品种内优秀家兔的数量。这种方法在地方良种的选育和提高、保种、引入品种的繁育中普遍采用。

1.本品种选育

本品种选育指在同一个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和定向培育等技术措施,以提高或改进品种的遗传性能的繁育方法。主要目的是:①保持和发展品种的优良特性,克服品种内的某些缺点;②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③为经济杂交提供亲本。

2.品系繁育

品系就是指品种内来自相同祖先的后裔群。这种群体一般性状良好,而且在某一个或几个性状上表现特别突出,它们之间既保持一定的亲缘关系,同时彼此间也较为相似。它是品种内部的结构单位。通常一个品种至少应当有4个以上的品系,才能保证品种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

品系繁育是充分利用优质种公兔及其优秀后代,建立高产和遗传性稳定的兔群的繁育方法。通过品系繁育,丰富品种的遗传结构,有意识地控制品种内部的差异,以此来促进整个品种的发展。

品系繁育的方法如下。

(1)系祖建系是指在兔群中选择出特别优良的种公兔,然后选择没有亲缘关系但具有共同特点的优良母兔5~10只与之交配,在后代中继续通过选种选配,使之具有该品系优点的后代。

(2)近交建系是指选择遗传基础比较丰富、品质优良的种兔通过高度近交,如父女、母子或全同胞、半同胞交配,使加性效应基因累积和非加性效应基因纯合,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选种选配。近交建系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显著。缺点是可能使有害隐性基因纯合,引起生命力下降。

(3)表型建系是指根据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选出基础群,然后闭锁繁殖,经过几代选育就可培育出一个新品系或新品种。这样建立的品系也称群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各地养殖专业户都可采用。

(4)合成建系法是指由两个及以上品系相互杂交而得到的新的品系。

(5)相互反复选育法是指根据两个品系或品种正反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生活力等进行选育而得到的品系,又称专门化品系。这是国外家兔品系繁育广泛采用的一种繁育方法。例如,要选择家兔的多胎性,先将品系A的公兔与品系B的母兔交配,根据后代AB的产仔数选择A系最好的公兔与本品系的母兔繁殖,这样循环往复,就能得到一个特性已经加强而且与B系的配合力已经过考验的A系。同样,把B系的公兔用A系的母兔进行检验,使B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二、杂交

不同品种或品系,即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选配,称为杂交。杂交所生后代称为杂种。在多数情况下,杂交可以产生杂种优势,即后代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等不同程度地优于双亲,用于商品生产。杂交也可以育成新品种(育成杂交)。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济杂交

为了提高商品兔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常常利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以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在开展经济杂交时须注意:不是所有杂交都能产生杂种优势,因此,应进行杂交组合试验(配合力测定),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杂交父本和母本。

家兔常用经济杂交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杂交(二元杂交)。采用两个品种(或品系)的公母兔交配(见图7-1)。杂交一代一般具有生命力强、生长发育快、产毛性能高等优点。

(2)三元杂交。在单杂交基础上利用杂交一代的母兔与第三个品种(或品系)的公兔交配进行杂交利用(见图7-2),充分利用了杂交一代母兔的优良生产性能。

图7-1 二元杂交

图7-2 三元杂交

(3)轮回杂交。有两品种轮回杂交(见图7-3)和三品种轮回杂交,家兔很少采用。

(4)四元杂交(双杂交)。四元杂交可以利用4个品种(系)的遗传互补,以及个体与母本和父本的最大杂种优势(见图7-4)。先将两个品种(系)两两杂交,再将其杂交一代相互杂交,最后得到综合了四个品种(系)优点的杂交后代。目前国外部分优良配套品系(例如法国伊拉配套系肉兔)都选择了这一方法,既保证了后代优良生产性能,又能控制种资源不被杂化。由于引进一个品种(系)的费用是昂贵的,使得专业种兔繁育场和生产场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明了。

图7-3 两品种轮回杂交

图7-4 四元杂交

2.育成杂交

育成杂交主要用于新品种(或新品系)的培育,大多数品种都是用这种方法育成的。育成杂交一般包括杂交、固定、提高三个阶段。

杂交阶段: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公母兔杂交,使各个品种的优点尽量在杂种后代中结合,改变原有家兔类型,创造新的理想类型。

固定阶段:即当杂交后代达到理想型后即可停止杂交,进行横交固定。也就是选择杂交后代中的优秀个体,进行自群繁育,使理想类型得以固定。为了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在横交固定阶段可大胆采用亲缘交配。

提高阶段:通过大量繁殖已经固定的理想型,迅速增加家兔数量,扩大新品种的分布地区和范围,同时要不断完善品种的整体结构和提高品种质量,完成一个品种应该具备的品种的整体结构,开展品系繁育,准备鉴定验收。

3.导入杂交

导入杂交又称引入杂交。当一个品种仅具有某些缺点时,就可采用能弥补这些缺陷的另一品种或品系进行导入杂交,以克服某一明显缺点,使原品种更趋完善。一般只杂交一次,然后从第一代杂种中选出优良的公母兔与原品种的母、公兔回交,再将第二代或第三代中(含外血不超过1/8~1/4)的理想型进行自群繁育、横交固定(见图7-5)。引入外血过高,则不利于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

4.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又称改造杂交(见图7-6)。参加杂交的两个品种可分为改良品种与被改良品种,一般用当地母兔(被改良品种)与引进的优良公兔(改良品种)交配,获得的杂交后代再与改良品种重复杂交,使当地被改良品种的血缘成分越来越少,改良品种的血缘成分越来越多,达到理想要求后,停止杂交进行自群繁育。目的是改良与提高被改良品种不足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