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一、兔皮的特点
獭兔是典型的皮用兔,其皮毛特征包括鲜皮成分、纤维类型、毛皮特征、换毛规律、原料皮的季节特征等。
1.鲜皮成分
组成兔皮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脂肪、无机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了解兔皮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对兔皮的加工、鞣制具有重要意义。
(1)水分。
刚屠宰剥取的兔皮含水分65%~75%;一般幼龄兔皮的含水量高于老龄兔,母兔皮的含水量高于公兔皮。据测定,真皮层含水量最多,表皮层最少,网状层介于两者之间。鲜皮中的水分,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大量散失,形成过干生皮,由于胶原纤维结合紧密,加工浸水过程中就会导致充水困难,造成生皮难以浸软。
(2)脂肪。
鲜皮中的脂肪含量占皮重的10%~20%,主要存在于表皮层、乳头层和皮脂腺中,其次为网状层和皮下组织。脂肪对兔皮的加工鞣制有极大影响,含脂过多的生皮在鞣制加工前必须进行脱脂处理。
(3)无机盐。
鲜皮中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占鲜皮重的0.3%~0.5%,主要是钠、钾、镁、钙、铁、锌等。一般表皮层中含钾盐多,真皮层中含钙盐多。白色兔毛中含有较高的氯化钙和磷酸钙,深棕色兔毛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铁。
(4)碳水化合物。
鲜皮中的碳水化合物占皮重的1%~5%,从真皮层到表皮层,从细胞到纤维均有分布,有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及糖原、黏多糖等。酸性黏多糖在基质中具有润滑和保护纤维的作用。
(5)蛋白质。
鲜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占皮重的20%~25%,是毛皮的重要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极其复杂。
真皮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胶原蛋白不溶于水、盐水、稀酸、稀碱和酒精。在鞣制加工过程中,胶原蛋白经稀酸或其他鞣剂处理后,能保持柔软、坚固等特性。所以,在生皮贮存期间或鞣制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胶原蛋白受损;弹性蛋白不溶于水、稀酸及碱性溶液,但易被胰酶和饱和石灰溶液分解。鞣制加工过程中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除去弹性蛋白,以增加成品的柔软性和伸长性。
表皮和兔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它不溶于水、酸、碱溶液,具有抗酶作用。白蛋白、球蛋白、粘蛋白和类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纤维之间,白蛋白和球蛋白易溶于水、酸和碱溶液,遇热凝固。粘蛋白和类蛋白则不溶于水和中性盐溶液,但能溶于稀碱溶液,可被酸性蛋白酶和粘蛋白酶分解。在兔皮鞣制加工的准备工序中必须除去白蛋白、球蛋白、粘蛋白和类蛋白,以利鞣剂、加油剂、染料等渗入皮层内。
2.兔毛类型
獭兔被毛的特点是绒毛含量高,枪毛含量低。如果一张獭兔皮,枪毛含量过高,且突出于绒毛面,就失去了獭兔毛皮的特点。
据测定,獭兔被毛中的枪毛含量为4%~7%,绒毛含量为93%~96%。从不同部位看,枪毛含量以肩部最高,背部次之,臀部最低。从不同性别看,母兔被毛中的枪毛含量高于公兔。獭兔被毛中的枪毛含量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主要受外界温度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会引起枪毛含量增加。总而言之,獭兔毛皮的主要特点在于:绒毛短密柔软,色泽光润美观,拉力、弹性、抗磨力强,保温性能好,是毛皮工业中的优质制裘原料。
3.换毛规律
獭兔的正常换毛现象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换毛时间可分为年龄性换毛和季节性换毛。
(1)年龄性换毛。
年龄性换毛主要发生在未成年的幼兔和青年兔。第一次年龄性换毛始于仔兔出生后30日龄左右,直至130~150日龄结束,尤以30~90日龄最为明显。据观察,120日龄以内的獭兔被毛多呈空疏、细软,不够平整,随日龄增长而逐渐浓密、平整。獭兔皮张以第一次年龄性换毛结束后的毛皮品质为好,屠宰剥皮最合算。
第二次年龄性换毛多在180日龄左右开始,210~240日龄结束,换毛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达4~5个月左右,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如第一次年龄性换毛结束时正值春、秋换毛季节,往往就会立即开始第二次年龄性换毛。
(2)季节性换毛。
季节性换毛主要是指成年兔的春季换毛和秋季换毛。春季换毛,北方地区多发生在3月初至4月底,南方地区则为3月中旬至4月底。秋季换毛,北方地区多在9月初至11月底,南方地区则为9月中旬至11月底。
季节性换毛的持续时间长短与季节变化情况有关,一般春季换毛持续时间较短,秋季持续时间较长。另外,也受獭兔年龄、健康状况和饲养水平等的影响。
(3)换毛顺序。
据观察,獭兔的换毛顺序一般先由颈部开始,紧接着是前躯背部,再延伸到体侧、腹部及臀部。春季换毛与秋季换毛顺序大致相似,只有颈部毛在春季换毛后夏季仍不断地褪换,而秋季换毛后则无此种现象。
獭兔换毛期间体质较弱,消化能力降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应减弱,容易受寒感冒。因此,换毛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容易消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特别是含硫氨基酸丰富的饲料),这对被毛的生长、提高獭兔毛皮的品质尤为重要。
4.季节特征
从獭兔被毛的褪换规律可以看出,宰杀取皮季节不同,皮板与毛被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1)春皮。自立春(2月)至立夏(5月),气候逐渐转暖,这时所产的皮张底绒空疏,光泽减退,板质较弱,略显黄色,油性不足,品质较差。
(2)夏皮。自立夏(5月)至立秋(8月),气候炎热,经春季换毛后已褪掉冬毛,换上夏毛。这时所产的皮张,被毛稀短,缺少光泽,皮板瘦薄,多呈灰白色。毛皮品质最差,制裘价值最低。
(3)秋皮。自立秋(8月)至立冬(11月),气候逐渐转冷,且饲料丰富,早秋所产的皮张,毛绒粗短,皮板厚硬,稍有油性;中秋皮毛绒逐渐丰厚,光泽较好,板质坚实,富含油性,毛皮品质较好。
(4)冬皮。自立冬(11月)至立春(2月),气候寒冷,经秋季换毛后已全部褪换为冬毛。这时所产的皮张毛绒丰厚、平整,富有光泽,板质足壮,富含油性,特别是冬至到大寒期间所产的毛皮品质最好。
二、宰杀取皮方法
獭兔贵在毛皮,通常以毛皮品质来衡量产品的商品价值,宰杀取皮技术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毛皮的质量和收购等级。
1.宰前准备
为了保证兔皮和兔肉的品质,对候宰兔必须做好宰前检查、宰前饲养和宰前断食等工作。
(1)宰前检查。
进入屠宰场的候宰兔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体况。兽医检疫人员应首先了解候宰兔产地的疫病情况,并全部转入隔离舍饲养,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经诊断确属健康的,即可转入饲养场进行宰前饲养,病兔或疑似病兔应转入隔离舍饲养。
(2)宰前饲养。
候宰兔经兽医检疫人员检查后可按产地、强弱等情况分群、分栏饲养,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青绿饲料为辅,尤以大麦、麸皮、玉米、甘薯、南瓜等最为适宜。在宰前饲养中还必须限制獭兔运动,以保证休息,解除运输途中产生的疲劳和刺激,提高产品质量。
(3)宰前断食。
确定屠宰的兔子,宰前断食8小时,只供给充足的饮水。宰前断食不仅有利于屠宰操作,保证皮张质量,而且还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
2.屠宰方法
屠宰獭兔的方法与屠宰家兔相同,可参考前文。
3.剥皮技术
处死后的獭兔应立即剥皮。手工剥皮一般先将獭兔左后肢用绳索拴起,倒挂在柱子上,用利刀切开跗关节周围的皮肤,沿大腿内侧通过肛门平行挑开,将四周毛皮向外剥开翻转,用退套法剥下毛皮,最后抽出前肢,剪除眼睛和嘴唇周围的结缔组织和软骨。在退套剥皮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毛皮,不要挑破腿肌或撕裂胸腹肌。
剥皮是一项繁重的劳动,现代化獭兔屠宰场多采用机械剥皮,如上海食品公司冻兔加工厂已试制成功链条式剥皮机,效率比手工作业提高5倍左右。中小型獭兔屠宰加工厂可采用半机械化剥皮法,即先用手工操作,从后肢膝关节处平行挑开剥至尾根,用双手紧握腹背部皮张,伸入链条式转盘槽内,随转盘转动顺势拉下兔皮。
4.放血方法
獭兔宰杀取皮要破除长期形成的先宰杀放血、后剥皮的传统方法,改为先处死、剥皮,后放血的新方法,以减少毛皮污染。目前,最常用的放血方法是颈部放血法,即将剥皮后的兔体侧挂在钩上,或由他人帮助提举后腿,割断颈部的血管和气管放血。根据操作实践,倒挂刺杀的放血时间以3~4分钟为宜,不能少于2分钟,以免放血不全,影响兔肉品质。放血充分的胴体,肉质细嫩,含水量少,容易贮存;放血不全的,肉质发红,含水量高,贮存困难。
5.胴体处理
处死、剥皮、放血后的胴体,立即剖腹净腔。先用利刀切开耻骨联合处,分离出泌尿生殖器官和直肠,然后沿腹中线切开腹腔,除留肾脏外取出全部内脏器官,在前颈椎处割下兔头,在跗关节处割下后肢,在腕关节处割下前肢,在第一尾椎骨处割下尾巴。最后用清水洗净胴体上的血迹和污物。
三、毛皮品质评定
1.兔皮的分级标准
(1)一般兔皮的商业分级标准。
特等皮:具有一等皮毛质,面积在1110平方厘米以上。
一等皮:毛绒丰厚、平顺,面积在800平方厘米以上。
二等皮:毛绒略空疏、平顺,面积在700平方厘米以上。
三等皮:毛绒空疏或欠平顺,面积在500平方厘米以上。
不符合等内皮要求者,列为等外皮,等外皮暂按一般家兔皮规格。
等外一:具有一、二等皮毛绒、面积,带有伤残缺点,但不超过全面积的30%;或具有一、二等皮毛绒,面积在444平方厘米以上;或毛绒略差于三等皮而无伤残者。
等外二:不符合等外一要求,但有一定制裘价值者均属之。
说明:①带轻微伤残或颈部及边肋空疏的,不算缺点,伤残严重的酌情降级。②量皮方法应从颈部缺口中间至尾根量其长度,选腰间中部位置量其宽度,长宽相乘,求出面积。③长毛兔皮,毛长在3.3厘米以上按家兔皮等外一算,不足3.3厘米按等外二算。
(2)獭兔皮的商业分级标准。
1982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根据国外獭兔皮的商品标准并结合中国獭兔皮的生产情况,把獭兔皮暂分为甲、乙、丙三个正式等级。
甲级皮:绒毛丰密平齐,毛色纯正,色泽光润,无旋毛,板皮良好,皮板洁净,无伤残,全皮面积在1110平方厘米以上。
乙级皮:绒毛齐平,毛色纯正,色泽光润,无旋毛,绒毛略空疏或略短芒,板质良好,皮板洁净或具有甲级皮面积,在次要部位可带破洞2处,总面积不超过7平方厘米;或具有甲级皮质量,面积在944平方厘米以上。
丙级皮:板质较好,绒毛空疏或短芒,毛绒欠平齐,毛色纯正或具有甲、乙级皮面积,在次要部位可带破洞3处,总面积不超过10平方厘米;或具有甲、乙级皮质量,面积在777.8平方厘米以上。
不符合等内皮要求者,列为等外皮,等外皮暂按一般家兔皮规格。
说明:①量皮方法与一般兔皮相同。②品质退化(针毛突出平面)按等外皮算,针毛含量过多酌情降级。③严防烈日曝晒,严防油烧,严防受闷脱毛。油浸、软脱、剪毛等无商业价值。
2.兔皮的评定依据
衡量兔皮特别是獭兔皮品质好坏,主要依据是绒毛、色泽、板质、面积和伤残等。
(1)绒毛。
评定獭兔毛皮品质最重要的是绒毛的丰厚度、平整度和针毛含量。丰厚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着生的绒毛数量,除受品种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营养、年龄和季节的影响。营养条件越好,毛绒越丰厚;青壮年兔比老龄兔丰厚;冬季皮比夏季皮丰厚;北方皮比南方皮丰厚。平整度是指绒毛长短均衡程度;如果针毛多而突出于毛面,就会失去獭兔毛皮固有的特色。影响平整度和针毛含量的主要因素有营养条件和取皮时间。营养条件越差,则针毛含量越多。未经换毛的毛皮,其针毛含量往往高于经换毛后的适龄毛皮。
(2)色泽。
对色泽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品种色型特征,毛色纯正、色泽光亮。影响色泽纯正度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年龄。颜色不同的獭兔杂交,其后代容易出现杂色;年龄不同,其色泽也有较大差异,一般以5月龄至周岁前后最为纯正而富有光泽。老龄兔和4月龄以前的青年兔毛皮色泽较淡而缺光。此外,管理较差、营养不良、疾病等因素均会影响毛皮的色泽。
(3)板质。
板质是指皮板质量。要求薄厚适中,质地坚韧,板面洁净,色泽鲜艳,被毛附着度牢固。青年兔适时取皮,板质一般都比较好,老龄兔板质比较粗糙,过厚。夏季取的皮皮板较薄,易破裂,绒毛也容易脱落。有的板质不好,是由于剥制与加工不当或晾晒、贮存与运输不当造成的。
(4)面积。
面积大小关系到皮张的利用价值,通常以原干板为标准,鲜皮、皱缩板在评定时应正确测量,酌情伸缩,撑拉过大的皮张一律降级或作次皮处理。
(5)伤残。
伤残缺陷直接影响到皮张的利用价值。鉴别伤残缺陷时,应区分软伤与硬伤,伤残处数的多少,面积大小,分散还是集中等,全面衡量影响皮张质量的程度。
3.兔皮的评定方法
兔皮的评定方法主要通过看、抖、摸来评定兔皮品质。
(1)看。
一手捏住兔皮的头部,一手执其尾部,仔细观察其毛绒、色泽和板质等。一般先看毛面,后看板面。注意观察被毛的粗细、色泽、皮板、皮形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淤血、损伤、脱毛等现象。
(2)抖。
一手捏住兔皮的头部,另一手执其尾部,然后用捏住尾部的手上下轻轻抖动毛皮,观察被毛长短、平整度及绒毛附着度等。如果粗毛含量过多,均应降级处理;宰杀、剥制、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或春、秋季节脱换毛期剥制的兔皮,则会引起脱毛现象。经抖皮出现毛绒脱落即为脱毛皮,必须降级。
(3)摸。
用手指触摸皮毛,以检查被毛弹性、密度及有无旋毛,并用手指插入被毛,检查厚实程度。用嘴逆毛方向吹开被毛,使其形成漩涡中心,根据露出皮板面积大小评定密度,最好的密度为漩涡中心看不到皮板。一般臀部最密,背部次之。
四、原料皮的初步加工
刚从兔体上剥下的生皮叫鲜皮。鲜皮含有大量水分、蛋白质和脂肪,极适于各种微生物繁殖,如不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就很有可能腐败变质,影响毛皮品质。
1.清理
剥下的生皮,常带有油脂、残肉和血污,不仅影响毛皮的整洁和贮存,而且容易造成油烧、霉烂、脱毛等伤残,降低使用价值,应及时清理。脱脂清理工作通常采用木制刮刀进行。清理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刮脂时应展平皮张,以免刮破皮板。
(2)刮脂时用力应均衡,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板,切断毛根。
(3)刮脂应由臀部向头部顺序进行,如逆毛刮脂,易造成透毛、流针等伤残。
2.消毒
在某些情况下,原料皮可能遭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为了防止传染源的扩散和传播,在原料皮加工前,可用甲醛熏蒸消毒,或用2%盐酸和15%食盐溶液浸泡2~3天,则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3.防腐
鲜皮防腐是毛皮初步加工的关键,防腐的目的在于促使生皮形成一种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目前常用的防腐方法主要有干燥法、盐腌法和盐干法等3种。
(1)干燥法。即通过干燥使鲜皮中的含水量降至12%~16%,以抑制细菌繁殖,达到防腐的目的。
干燥防腐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皮板洁净,便于贮藏和运输,主要缺点是皮板僵硬,容易折裂,难以浸软,且贮藏时易受虫蚀损失。
(2)盐腌法。即利用干燥食盐或盐水处理鲜皮,是防止生皮腐烂最普通、最可靠的方法。用盐量一般为皮重的30%~50%,将其均匀撒布于皮面,然后板面对板面堆叠1周左右,使盐溶液逐渐渗入皮内,达到防腐的目的。
盐腌法防腐的毛皮,皮板多呈灰色,紧实而富有弹性,湿度均匀,适于长时间保存,不易遭受虫蚀。主要缺点是阴雨天容易回潮,用盐量较多,劳动强度较大。
(3)盐干法。
这是盐腌和干燥两种防腐法的结合,即先盐腌后干燥,使原料皮中的水分含量降至20%以下,鲜皮经盐腌,在干燥过程中盐液逐渐浓缩,细菌活动受到抑制,达到防腐的目的。
盐干皮的优点是便于贮藏和运输,遇潮湿天气不易迅速回潮和腐烂。主要缺点是干燥时皮内有盐粒形成,可能降低原料皮的质量。
生皮经脱脂、防腐处理后,虽然能耐贮藏,但若贮存保管不当,仍可能发生皮板变质、虫蚀等现象,降低原料皮的质量。因此,在贮存时要注意通风、隔热、防潮、防鼠、防虫,应经常翻垛检查,一般每月检查2~3次。生皮质地僵硬,易折裂,怕水,有臭味,易腐烂、难保存,不美观,不宜直接使用,必须进行鞣制。兔皮经过鞣制,皮质柔软,抗潮防霉,坚固耐用,可以制裘。兔皮的鞣制方法很多,主要有铬鞣、明矾鞣、甲醛鞣、硝面鞣等,其鞣制工艺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不适合于一般庭院养兔户加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