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一、场址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兔场场址应根据兔场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管理形式及生产的集约化程度等特点,对地形、地势、水源、土质、居民点的配置、交通、电力、物资供应等条件进行全面考虑。
1.地形地势
兔场应选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的地方。兔场应高出历史洪水线1米以上,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家兔喜干燥,兔场不宜建在低洼、沼泽地区,因为低洼潮湿的场地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会成为兔寄生虫病(如疥癣、球虫病)的传染源。地面应平坦稍有缓坡,一般坡度在1%~3%为宜,以利排水。地形应尽量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这样在饲养管理时比较方便,能提高生产效率。
2.水源水质
(1)水量充足。
兔场每天需水量很大,包括兔子饮水、兔舍冲洗、打扫用水、场内人员生活用水等。每只兔子平均每天饮水300~500毫升。洗涮笼具、饲料地和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水。建设兔场时必须要求水源丰富。
(2)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度好。水的化学性状需了解水的酸碱度、硬度、有无污染源和有害物质等。有条件则应提取水样作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等方面的化验分析。水源不经过处理或稍加处理就能符合饮用水标准是最理想的。饮用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4-1)。
表4-1 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当畜禽饮用水中含有农药时,农药含量不能超过表4-2中的规定。
表4-2 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 (单位:毫克/升)
续表
(3)水源选择。
水源周围环境条件应较好。以地面水作为水源时,取水点应设在工矿企业的上游,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水源。
自来水和深层地下水是最好的水源。场区应尽量使用自来水公司供水系统,并保证水量供应。也可以在本场地打井,采用深层水作为主要供水来源或者作为地面水量不足时的补充水源。
3.地质和土壤
应了解选址地段的地质状况。应收集工地附近的地质勘察资料(地层的构造状况,如断层、陷落、塌方及地下泥沼地层)。了解土层土壤的承载力,是否是膨胀土或回填土。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基础破坏,不能直接作为建筑物基础的受力层;回填土土质松紧不均,会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倾斜或遭破坏。遇到这样的土层,需要做好加固处理,不便处理的或投资过大的土层则应放弃选用。
在选择场址时,要详细了解场地的土质土壤状况,要求场地以往没有发生过疫情,透水透气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
壤土是大致等量的沙粒、粉粒及黏粒,或是黏粒稍低于30%的土壤。土壤质粒较均匀,黏松适度,透水透气性良好,雨后也不会泥泞,易于保持干燥,可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生存和繁殖。土壤导热性小,热容量大,土温稳定,适合家兔健康生长。抗压性好,膨胀性小,也适于做兔舍建筑地基。
沙质土含沙粒超过50%,土壤黏结性小,土壤疏松,透气透水性强;但热容量小,增温与降温快,昼夜温差大,会使兔舍内温度波动不稳。沙质土作为建筑用地的缺点是抗压性弱,增大建筑投资。
黏质土的沙粒含量较少,黏粒及粉粒较多,黏粒含量常超过30%。这类土壤质地黏重,土壤孔隙细小,透水透气性差;吸湿性强,易变潮湿、泥泞,长期积水,易沼泽化。在其上修建兔舍,舍内容易潮湿,也易于滋生蚊蝇。有机质分解较慢,土壤热容量大,昼夜土壤温差较小,春季土温上升慢。由于其容水量大,在寒冷地区冬天结冰时,体积膨胀变形,可导致建筑物基础损坏。
土质土壤的选择,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物理性质,应重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如因客观条件所限,达不到理想土壤,就要在兔的饲养管理、兔舍设计、施工和使用时注意弥补土壤的缺陷。
4.交通和供电
兔场要求交通便利,考虑物资需求和产品供销,应保证交通方便。场外应通有公路,但不应与主要交通线路交叉。场址应尽可能接近饲料产地和加工地,靠近产品销售地,确保有合理的运输半径。
应确保防疫卫生要求,并避免噪声对家兔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影响。
兔场选址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兔胆小、怕惊,兔场应选建在比较安静、可以避免噪声影响的地方。不能靠近公路、铁路、采石场等。
(2)为防止被污染,兔场不应建在各种化工厂、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制革厂等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企业的附近,而且不应将兔场设在这些工厂的下风向。
(3)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兔场与其他畜禽场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少于500米。
(4)兔场最好远离人口密集区,应与居民点有1000米以上的距离,并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居民水源的下游。有些要求较高的地区,如水源一级保护区、旅游区等,则不允许选建兔场。
(5)选择场址时既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又要为了卫生防疫使兔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兔场与主要公路的距离至少要在300~400米(距离国道500米,距离省道、区际公路200~300米;距离一般道路50~100米,有围墙时可减小到50米)。
(6)与电力、供水及通信设施关系。兔场要靠近输电线路,以尽量缩短新线敷设距离,并最好有双路供电的条件。如无此条件,兔场要有自备电源以保证场内稳定的电力供应。另外,使兔场尽量靠近集中式供水系统(城市自来水)和邮电通信等公用设施,以便于保障供水质量及对外联系。
5.气候因素
调查了解当地气候气象资料(如气温、风力、风向及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作为兔场建设和设计的参考。这些资料包括地区气温的变化情况、夏季最高温度及持续天数、冬季最低温度及持续天数、风向频率、土壤冻结深度、降雨量与积雪深度、最大风力、常年主导风向、光照情况等。如图4-1所示为根据当地环境增设的兔场降温设施。
6.兔场用地
兔场占地面积要根据家兔的生产方向、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方式和集约化程度等因素确定。在设计时,既应考虑满足生产,节约用地,又要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一般每饲养1只基础母兔需占地0.8 m2。如图4-2所示为现代化集约兔场。
图4-1 兔场降温设施
图4-2 现代化集约兔场
二、生态兔场选择场址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规模兔场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
(2)生态养殖。兔场应选建在农村,最好选建在丘陵、山区,选址时考虑周围有农田、果园、林地、池塘、蔬菜、苗木花卉等配套,实行农、牧、林(果)结合,兔场产生的粪污可通过农田、果园、林地、鱼塘等进行自然消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