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

一、兔肉的营养特点

兔肉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是理想的保健、美容、滋补肉食品,堪称肉中之王,深受人们的欢迎。我国四川、福建、江西等省素有食兔肉的传统习惯。在民间,历来将兔肉或兔肉药膳作为病人康复及产妇的滋补佳品。《本草纲目》记载:“兔肉性寒味甘,具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热毒,利大肠之功效。”宋朝苏东坡称兔肉为“食品之上味”。俗话说:“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要吃两条腿的鸪,四条腿的兔”。自古以来,人们对兔肉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兔肉与其他肉类相比,具有“三高”“三低”的营养特点:“三高”即兔肉中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高、消化率高;“三低”即脂肪含量低、胆固醇含量低、能量低。如表9-1~表9-2所示。

表9-1 兔肉与其他肉类营养成分比较

表9-2 人对几种肉类消化率比较

(1)蛋白质含量高。

兔肉中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可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兔肉中赖氨酸高于其他肉类。植物性食物缺乏赖氨酸,故人体需经常补充赖氨酸。

(2)矿物质含量丰富。

兔肉中钙的含量多,是儿童、孕妇、老年人及病人的天然补钙食品。

(3)维生素含量以烟酸最多。

人体如缺乏烟酸,会使皮肤粗糙,发生皮炎,故常吃兔肉可补充人体维生素。

(4)胆固醇含量低,磷脂含量高。

血液中磷脂高、胆固醇低时,胆固醇沉积在血管中的可能性就减少。因此,兔肉是高血压、肥胖症、动脉硬化患者和老年人理想的肉食品。

(5)脂肪含量低。

兔肉脂肪含量低,能量也低,符合肉品生产发展的要求。

(6)消化率高。

兔肉肌纤维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其消化率高于其他肉类。因此,兔肉是幼儿、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最为理想的滋补品。

二、宰前准备

为了保证兔产品的质量,对候宰兔必须做好宰前检查、宰前饲养、宰前断食等工作。

1.宰前检查

进入屠宰场的候宰兔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体重不得低于1.5千克。候宰兔运入屠宰加工场后,兽医检疫人员应首先了解产地的疫情情况,并将全部兔转入隔离舍饲养,做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经确诊凡属健康的候宰兔即可转入饲养场进行宰前饲养,病兔或疑似病兔应转入隔离舍饲养,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加工冻兔肉或兔肉制品的原料肉,应以肥度适中、屠宰率高为原则。一般幼兔肉因肉质幼嫩,水分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所以缺乏风味;老龄兔肉虽风味较浓,但结缔组织较多,肉质坚硬,故质量较差。所以,一般肉兔饲养至3~4月龄,体重2~2.5千克时屠宰较为适宜。

2.宰前饲养

候宰兔经兽医人员检疫后可按产地、品种、强弱等情况进行分群、分栏饲养。对肥度良好的兔,所喂饲料应以恢复运输途中蒙受的损失为原则;对瘦弱兔则应采取肥育饲养,以期在短期内迅速增重,改善肉质。由于构成兔肉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因此宰前饲养应以精料为主,青绿饲料为辅,尤以大麦、麸皮、玉米、甘薯、南瓜等最为适宜。

候宰兔在运输途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刺激,正常生理机能受到了抑制或破坏,抵抗力降低,血液循环加速,可能导致肌肉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充血。为了防止屠宰时放血不全,影响兔肉品质和保存期,在宰前饲养中还必须限制肉兔的运动,以保证休息,解除疲劳,提高产品质量。

3.宰前断食

候宰兔宰前应断食12小时。断食有利于减少消化道中的内容物,便于开膛和内脏整理工作,可防止加工过程中的肉质污染;断食能促使肝脏中的糖原分解为乳酸,均匀分布于机体各部,使屠宰后迅速达到尸僵和增加酸度,抑制微生物繁殖;断食有助于体内的硬脂酸和高级脂肪酸分解为可溶性低级脂肪酸,均匀分布于全身,使肉质肥嫩;断食还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保持临宰兔的安静休息,有助于屠宰放血。

临宰兔在断食期间应供给足量饮水。宰前充足饮水,可以保证临宰兔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促使粪便排出,放血完全;充足饮水还有利于剥皮和提高屠宰产品的质量。但在宰前2~4小时应停止供水,以避免倒挂放血时胃内容物从食道流出。

三、屠宰方法

家兔的屠宰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颈部移位法、棒击法和电麻法等。

1.颈部移位法

在农村分散饲养或家庭屠宰加工的情况下,最简单而有效的处死方法是颈部移位法。术者用左手抓住家兔后肢,右手捏住头部,将兔身拉直,突然用力一拉,使头部向后扭转,家兔因颈椎脱位而死。

2.棒击法

通常用左手紧握家兔的两后肢,使头部下垂,用木棒或铁棒猛击其头部,使其昏厥后屠宰剥皮。棒击时须迅速、熟练,否则不仅达不到击昏的目的,且因家兔骚动易发生危险。此法广泛用于小型屠宰场。

3.电麻法

通常用电压为40~70伏、电流为0.75安的电麻器轻压家兔耳根部,使家兔触电致死。这是正规化屠宰场广泛采用的方法。采用电麻法常可刺激心跳活动,缩短放血时间,提高宰杀取皮的劳动效率。

四、兔肉加工制品

冻兔肉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肉类品种之一。冷冻保存不但可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还能促进物理、化学变化而改善肉质。冻兔肉具有色泽不变、品质良好的特点。

1.工艺流程

冻兔肉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修整→复检→分级→预冷→过磅→包装→速冻→成品。

(1)原料处理。

进入冷冻加工厂加工冻兔肉的原料肉必须新鲜,放血干净,经剥皮、截肢、割头、取内脏和必要的修整之后,经兽医卫生检验未发现任何危及人体健康的病症,方可进行冷冻加工。

(2)分级标准。

我国出口的冻兔肉主要有带骨兔肉和分割兔肉两种。

①带骨兔肉分级标准。

特级:每只净重1501克以上。

一级:每只净重1001~1500克。

二级:每只净重601~1000克。

三级:每只净重400~600克。

②分割兔肉分级标准。

前腿肉:自第十与第十一肋骨间切断,沿脊椎骨劈成两半。

背腰肉:自第十与第十一肋骨间向后至腰荐处切下,劈成两半。

后腿肉:自腰椎骨向后,沿脊椎中线劈成两半。

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要求,参考出口规格,一般切除家兔的脊椎骨、胸骨和颈骨。

(3)散热冷却。

散热冷却又称预冷。据测定,刚屠宰的胴体温度一般在37℃左右,同时因胴体本身的“后熟”作用,在肝糖分解时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使胴体温度处于上升趋势,如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间过久,由于微生物(细菌)的生长、繁殖,就会使兔肉腐败变质。据试验,在气温20℃左右而又不通风的情况下,一昼夜便可造成兔肉成批变质,温度越高,腐败越快。所以,预冷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排除胴体内部的热量,降低胴体深层的温度并在胴体表面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兔肉保存时间,减缓胴体内部的水分蒸发。

冷却间的温度最好维持在-1~0℃之间,最高不宜超过2℃,最低不得低于-2℃,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85%~90%,经2~4小时即可进行包装入箱。

(4)包装要求。

目前,我国出口的冻兔肉包装要求大致如下。

①带骨或分割兔肉均应按不同级别用不同规格的塑料袋套装,外用塑料或瓦楞纸板包装箱,箱外应印刷中、外文对照字样(品名、级别、重量及出口公司等)。上海产的纸箱内径尺码是:带骨兔肉为57厘米×32厘米×17厘米;分割兔肉为50厘米×35厘米×12厘米。

②带骨兔肉或分割兔肉,每箱净重均为20千克。分割兔肉包装前应先称取5千克为一堆,整块的平摊,零碎肉夹在中间,然后用塑料包装袋卷紧,装箱时上下各两卷成“田”字形,四卷再装袋。每箱兔肉重量相差不得超过200克。

③带骨兔肉装箱时应注意排列整齐、美观、紧密,两前肢尖端插入腹腔,以两侧腹肌覆盖;两后肢须弯曲使形态美观,以免背向外,头尾交叉排列为好,尾部紧贴箱壁,头部与箱壁间留有一定空隙,以利透冷、降温。

④箱外包装带可用塑料或铁皮,宽约1厘米。因铁皮包装带久贮容易生锈,所以大部分冻兔加工厂目前多采用塑料包装带。包装带必须洁净,不能有文字、图案、花纹,不宜采用纸带,以防速冻或搬运时破损、散落。

⑤箱外需打包带三道,即横一竖二,切勿因横面操作不便而不加包带。五分包带需用五分包扣,切忌五分包带用四分包扣,或四分包带用五分包扣,以防箱边破损,兔肉外漏。

2.冷冻技术

(1)冷冻设施。

目前,我国冻兔加工多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其工艺水平和卫生标准已达国际水平。

冷冻加工间主要包括冷却室、冷藏室和冻结室等。规模中等的冻兔肉加工厂的屠宰间一般都设在厂房的顶楼,所以肉类冷却室也应设在顶楼,以便与屠宰间相接,顺次为冷藏室、冻结室,而冻结室则应设在底楼,以便直接发货或供其他加工间临时保藏之用。冷却室、冷藏室及冻结室内应装有吊车单轨,轨道之间的距离一般为600~800毫米,冷冻室的高度为3~4米。为了减轻胴体上微生物的污染程度,除屠宰过程中必须注意之外,对冷冻室中的空气、设施、地面、墙壁等乃至工作人员均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在冷冻过程中,与胴体直接接触的挂钩、铁盘、布套等只宜使用一次,在重复使用前,须经清洗、消毒,干燥后再用。

(2)冷却条件。

冷却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冷却时间等。兔肉冷冻,首先是肌肉纤维中水分与肉汁的冻结,然而冻兔肉的质量与冻结温度与速度有很大关系。据试验,在不同的低温条件下,兔肉的冻结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新鲜兔肉中的水分在-1~-0.5℃开始冻结,-15~-10℃时完全冻结。如表9-3所示。

表9-3 兔肉在不同温度下的冻结程度

根据测定,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冷却初期因冷却介质(空气)和胴体之间的温差较大,冷却速度较快,胴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在开始1/4时间内,占总蒸发量的1/2。因此,空气的相对湿度也要求分为两个阶段,冷却初期的1/4时间,相对湿度以维持95%以上为宜;冷却后期的3/4时间内,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冷却临近结束时,应控制在90%左右。空气流速是影响冷却时间和程度的重要因素。一般冻兔肉在冷却时,空气流速以每秒2米为宜。

(3)冷却方法。

目前我国冻兔肉加工厂都采用速冻冷却法,速冻间温度应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为90%。速冻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试测肉温达-15℃时即可转入冷藏。

无冷却设施的小型加工厂应配备适量的风扇、排风扇。炎热季节必须设法使肉温低于20℃,然后直接送入速冻间速冻,使肌肉纤维中的水分和肉质全部冻结。上海冻兔肉加工厂为加快降温,采用开箱速冻法,使72小时速冻的时间压缩到36小时,既节电,又可提高冻兔肉质量,是一项有效的措施。该厂的具体做法是,打开箱盖,送入管架速冻,待速冻后再行打包转入冷藏。

(4)冷藏条件。

冷藏是将已经冻结的兔肉放至冷藏间贮存待运。合理的冷藏条件是,冷库温度应保持在-19~-17℃之间,相对湿度为90%。冷库内温度升降幅度一般不得超过1℃,在大批量进出货过程中,一昼夜升温不得超过4℃,空气流动以自流、对流为好。如温度忽高忽低,易造成肉质干枯和脂肪发黄而影响质量。

冷藏堆放的方法是,长期冷藏的冻兔肉应堆成方形堆,地面应用不通风的木板衬垫,衬垫高约30厘米,堆高2.5~3米。在冷库容积和地坪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堆放的体积和密度越大越好,冷库的堆装量越多越能提高冷库的利用率。

肉堆与周围墙壁、天花板之间,应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距冷却排管40~50厘米,肉堆与肉堆之间保持15厘米的间距,冷库中间应有运送小车的通道,宽度一般不少于2米。

冻兔肉的冷藏期限主要取决于冷藏温度和原料类型等。实践证明,冷库温度愈低,保藏期愈长。在-4℃冷库中,保藏期仅35天;在-5℃条件下,保藏期为42天;在-12℃条件下,保藏期可达100天左右。出口冻兔肉如能保藏在-19~-17℃条件下,则能保藏6~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