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一、肉用品种
我国饲养数量较多的肉兔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西兰兔
新西兰兔原产于美国,是近代最著名的优良肉兔品种之一,世界各地均有饲养。
(1)外貌特征。
新西兰兔有白色、黑色和红棕色3个变种。目前饲养量较多的是新西兰白兔,被毛纯白,眼呈粉红色,头宽圆而粗短,耳宽厚而直立,臀部丰满,腰肋部肌肉发达,四肢粗壮有力,具有肉用品种的典型特征(见图3-1)。
(2)生产性能。
新西兰兔体形中等,最大的特点是早期生长发育较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8周龄体重可达1.8千克,10周龄体重可达2.3千克。成年公兔体重4~5千克,成年母兔体重4.5~5.5千克。繁殖力强,平均每胎产仔7~8只。
(3)主要优缺点。
新西兰兔的主要优点是产肉力高,肉质良好,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主要缺点是毛皮品质较差,利用价值低。用新西兰白兔与中国白兔、日本大耳白兔、加利福尼亚兔杂交,则能获得较好的杂种优势。
2.比利时兔
该兔原产于比利时,是由比利时贝韦伦野生穴兔改良而成的大型肉兔品种。
(1)外貌特征。
比利时兔被毛呈黄褐色或栗壳色,毛尖略带黑色,腹部灰白,两眼周围有不规则的白圈,耳尖部有黑色光亮的毛边。眼睛为黑色,耳大而直立,稍倾向于两侧,面颊部突出,脑门宽圆,鼻骨隆起,类似马头,俗称“马兔”(见图3-2)。
图3-1 新西兰兔
图3-2 比利时兔
(2)生产性能。
该兔体形较大,仔兔初生重60~70克,最大可达100克以上,6周龄体重1.2~1.3千克,3月龄体重可达2.3~2.8千克。成年公兔体重5.5~6.0千克,母兔体重6.0~6.5千克,最高可达7~9千克。繁殖力强,平均每胎产仔7~8只,最高可达16只。
(3)主要优缺点。
该兔种的主要优点是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泌乳力高。比利时兔与中国白兔、日本大耳兔杂交,可获得理想的杂种优势。主要缺点是不适宜于笼养,饲料利用率较低,易患脚癣和脚皮炎等。
3.公羊兔
公羊兔又名垂耳兔,是一个大型肉用品种。公羊兔因其两耳长宽而下垂,头形似公羊而得名。
(1)外貌特征。
被毛颜色以黄色者居多。头粗糙,眼小,颈短,背腰宽,殿圆,骨粗,体质疏松肥大(见图3-3)。
(2)生产性能。
该品种早期生长发育快,40天断奶仔兔重可达1.5千克,成年兔体重6~8千克,最高可达9~10千克。
(3)主要优缺点。
我国于1975年引入公羊兔。该品种兔耐粗饲,抗病力强,易于饲养。性情温顺,不爱活动,因过于迟钝,故有人称其为“傻瓜兔”,其繁殖性能低,主要表现在受胎率低,哺育仔兔性能差,产仔少。该品种兔与比利时兔杂交,效果较好,二者都属大型兔,被毛颜色比较一致,杂交一代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经济效益高。
4.哈尔滨白兔
该兔品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大型肉用品种,由比利时兔、德国花巨兔、加利福尼亚兔、哈尔滨本地白兔、上海大耳白兔等多品种杂交选育而成,于1988年通过全国育种委员会鉴定。
哈尔滨白兔全身被毛洁白,毛密柔软,眼睛红色,耳宽长而直立,前后躯发育匀称,上肢强健,体形较大(见图3-4)。
图3-3 公羊兔
图3-4 哈尔滨白兔
该兔种属大型肉兔新品种。该品种头型大小适中,耳大直立,眼大有神,肌肉丰满,被毛洁白,四肢强健,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耐粗饲,适应性强。成年兔平均体重6.25千克。哈白兔繁殖性能良好,一次配种受胎率71%,胎产10.5只,活仔8.33只,初生幼仔重55克。30日龄幼仔重0.67千克。60日龄兔重1.89千克。90日龄兔重2.76千克。育肥兔饲料报酬为1∶3.5左右,屠宰率半净膛为57.5%,全净膛为53.5%。
5.伊拉肉用配套系
伊拉肉用配套系是法国欧洲兔业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培育成的杂交配套系。它由9个原始品种经不同杂交组合和选育筛选出A、B、C、D四个系组成,各系独具特点。其配套模式是由A、B、C、D四个不同品系杂交组合而成,其模式如下所示。
曾祖代:A♂×A♀ B♂×B♀ C♂×C♀ D♂×D♀
祖代:A♂×B♀ C♂×D♀
父母代:AB♂×CD♀
商品代:ABCD(♂♀)
父系被毛呈“八点黑”特征,母系被毛纯白。商品代兔耳缘、鼻端浅灰或纯白,毛稍长,手感和回弹性好。父系头粗重,嘴钝圆,额宽;两耳中等长,宽厚,略向前倾或直立,耳毛较丰厚,血管不清晰;颈部粗短,颈肩结合良好,颌下肉髯不明显,体躯呈圆筒形,胸宽深,背部平,胸肋肌肉丰满,后躯发达,臀部宽圆。母系头形清秀,耳大直立,形似柳叶,颈部稍细长,有小的肉髯,躯体较长,骨架较大,肌肉不够丰满(见图3-5)。
伊拉肉用配套系适应性和抗病力强,性情温顺,易于饲养,早期生长发育快,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不耐粗饲。在低水平营养条件下,它难以发挥其早期生长发育快的优势,在高营养条件下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伊拉肉用配套系管理要求较精细,适于集约化笼养,是工厂化、规模化商品肉兔生产的理想品种,具有饲料报酬高、屠宰率高的特点。
伊拉肉用配套系引进国内后,经过风土驯化、科学饲养,已完全适应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温度、饲草等条件,生产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各个系具有不同的生产性能特点,在生产中可利用各个系的不同性能特点,作为育种素材,用于培育抗病、高繁殖率的品种。
图3-5 伊拉肉用配套系
6.伊普吕肉用配套系
伊普吕肉用配套系是由法国克里黙兄弟育种公司培育的(见图3-6)。该配套系是多品系配套模式,共有8个专门化品系。其配套模式繁杂,在生产中应用难度较大。曾祖代引进后,经过几年的适应性选育和配合力测定,目前形成了两种三系配套模式。
图3-6 伊普吕肉用配套系
(1)模式一。
祖代:GGP59♂×GGP59♀ GGP22×GGP27
父母代:GGP59♂×GGP22-27♀
商品代:GGP59-22-27
(2)模式二。
祖代:GGP119♂×GGP119♀ GGP22×GGP27
父母代:GGP119♂×GGP22-27♀
商品代:GGP119-22-27
伊普吕GGP59被毛白色,眼睛红色,耳朵大而厚,体型长,臀部宽厚,为大型兔,具有理想的生长速度和体重,成年兔体重7~8 kg。GGP119被毛灰褐色,褐色眼睛,臀部宽厚,为大型兔,具有理想的生长速度和体重,成年体重8 kg以上。GGP22体躯被毛白色,有“八点黑”特征,成年体重5.5 kg以上。GGP77白色被毛,眼睛红色,为中型兔,成年体重4~5 kg。
伊普吕肉用配套系适应性的抗病力较强,性情温顺,易于饲养,早期生长发育快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不耐粗饲。在低水平营养条件下,难以发挥其生长发育快的优势,在高营养条件下有较大的生产潜力。管理要求较精细,适于集约化笼养。伊普吕肉用配套系的各个系具有不同的生产性能特点,在生产中可利用各个系的不同性能特点,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抗病、高繁品种。目前形成的两种三系配套模式,充分利用了父系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的优势和母系繁殖性能优良、母性好的特点,商品代生产性能良好。
7.齐卡肉兔配套系
齐卡肉兔配套系由德国Zika家兔育种中心和慕尼黑大学联合育成,是世界上著名的肉兔配套品系之一。该配套系由3个品系组成。
G系称为德国巨型白兔,N系为齐卡新西兰白兔,Z系为专门化品系。生产商品肉兔是用G系公兔与N系母兔交配生产的GN公兔为父本,以Z系公兔与N系母兔交配得到的ZN母兔为母本。在德国的全封闭式兔舍、标准化饲养条件下,其配套生产的商品兔,84日龄平均体重达3.0千克,每胎平均产仔8.2只,育肥成活率为85%。胴体背腰宽,后躯肌肉丰富。经研究表明,齐卡商品肉兔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全国广泛推广的加利福尼亚兔和我国新育成的哈尔滨大白兔。
8.艾哥肉兔配套系
艾哥肉兔配套系在我国又称布列塔尼亚兔,是由法国艾哥(ELCO)公司培育的肉兔配套系。
艾哥肉兔配套系由4个系组成,即GP111系、GP121系、GP172系和GP122系。其配套杂交模式如下。
GP111系公兔与GP121系母兔杂交生产父母代公兔(P231),GP172系公兔与GP122系母兔杂交生产父母代母兔(P292),父母代兔交配得到商品代兔(PF320)。
祖代父系公兔(GP111),毛色为白化型或有色,性成熟期26~28周龄,成年体重5.8千克,70日龄体重2.5~2.7千克,28~70日龄饲料报酬2.8∶1。
祖代父系母兔(GP121),毛色为白化型或有色,性成熟期121日龄,成年体重5.0千克以上,70日龄体重2.5~2.7千克,28~70日龄饲料报酬3.0∶1,每个母兔笼位年生产断奶仔兔50只。
祖代母系父兔(GP172),毛色为白化型,性成熟期22~24周龄,成年体重3.8~4.2千克,公兔性能力较强。
祖代母系母兔(GP122),性成熟期117日龄,成年体重4.2~4.4千克,每只母兔年生产父母代母兔25~30只。
父母代公兔(P231),毛色为白色或有色,性成熟期26~28周龄,成年体重5.5千克以上,28~70日龄日增重42克,饲料报酬2.8∶1。
父母代母兔(P292),毛色白化型,性成熟期为117日龄,成年体重4.0~4.2千克,胎产活仔9.3~9.5只。
商品代兔(PF320),70日龄体重2.4~2.5千克。
布列塔尼亚兔引入我国后,在黑龙江、吉林、山东和河北等地饲养,表现出良好的繁殖能力和生长潜力。该品种特别适宜规模化养殖,需要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和优质的环境。
二、皮用品种
家兔唯一皮用品种是獭兔。原产于法国,又名力克斯兔,由家兔的突变个体培育而成,毛皮酷似水獭,故称獭兔。其绒毛短而整齐,枪毛不露出绒面,手感极佳,异常漂亮,有“兔中之王”的美誉。
獭兔皮具有“短、细、密、平、美、牢、暖、薄”等特点。短是指毛长在2.2厘米以内,理想毛长为1.6 cm;细是指绒毛纤维细小,粗毛含量少,且不凸出于绒面。毛层富有弹性;密是指皮肤单位面积内着生的毛根多,在12000~18000根/平方厘米。毛纤维直立,手感丰满;平是指毛纤维短而均匀十分平整;美是指毛色众多自然,色泽光润,绚丽多彩。在风中富有立体感,劲风下形成旋涡,有璀璨感,随步伐抖动,更加抢眼;牢是指毛纤维在皮板上附着牢固,不易脱落。暖指保暖性好;薄是指皮板薄。
我国先后引进美系、德系和法系獭兔。也培育出了吉绒兔、四川白色獭兔等。獭兔被毛色型是区别不同品系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毛色纯正度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獭兔的色型很多,已达20余种,其中以白色、黑色、红色、青紫蓝色和加利福尼亚色较为流行。以下介绍十四种。
1.白色獭兔、黑色獭兔
白色獭兔全身被毛洁白,富有光泽,没有任何污点或杂色毛,是毛皮工业中最受欢迎、最有价值的毛色类型之一。目前所见的白色獭兔均为白化体,即眼睛呈粉红色,爪为白或玉色(见图3-7)。被毛带污色、锈色或黄色,或带有其他杂毛者,均属缺陷。
黑色獭兔全身被毛纯黑,柔软绒密,每根毛纤维自基部至毛尖均呈炭黑色,且富有光泽,既不呈褐色,也不带锈色,是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其眼睛呈黑褐色,爪为暗色(见图3-8)。被毛带褐色、棕色、锈色、白色斑点或杂毛者,均属缺陷。
图3-7 白色獭兔
图3-8 黑色獭兔
2.红色獭兔、蓝色獭兔
红色獭兔全身被毛为深红色,一般背部颜色略深于体侧部,腹部毛色较浅。最为理想的被毛颜色为暗红色,是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眼睛呈褐色或榛子色,爪为暗色(见图3-9)。腹部毛色过浅或有锈色、杂色与带白斑者,均属缺陷。
蓝色獭兔全身被毛为纯蓝色,柔软似绒,自基部至毛尖色泽纯一,为最早育成的獭兔色型之一,是各类獭兔中毛绒最柔软的一种,属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眼睛呈蓝色,爪为暗色(见图3-10)。被毛带霜色、锈色、白色、杂色或带白色斑点者,均属缺陷。
图3-9 红色獭兔
图3-10 蓝色獭兔
3.青紫蓝獭兔、加利福尼亚獭兔
青紫蓝獭兔全身被毛基部为瓦蓝色,中段为珍珠灰色,毛尖部为黑色。颈部毛色略浅于体侧部,背部毛色较深;腹部毛色呈浅蓝或白色。眼睛呈棕色、蓝色或灰色,眼圈线条清晰,有浅珍珠灰色狭带,爪为暗色(见图3-11)。被毛带锈色或淡黄色、白色或胡椒色,毛尖部毛色过深或四肢带斑纹者,均属缺陷。
加利福尼亚獭兔全身被毛除鼻端、两耳、四肢下部及尾为黑色外,其余部位均为纯白色,即一般所称的“八点黑”。黑白界限明显,色泽协调而布局匀称,毛绒厚密而柔软。眼睛呈粉红色,爪为暗色(见图3-12)。鼻端、两耳、四肢及尾部无典型黑色毛或黑毛中掺有白色斑点或杂色者,均属缺陷。
图3-11 青紫蓝獭兔
图3-12 加利福尼亚獭兔
4.海狸色獭兔、蛋白石獭兔
海狸色獭兔全身被毛呈红棕色,背部毛色较深,体侧部颜色较浅,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毛纤维的基部为瓦蓝色,中段呈深橙或黑褐色,毛尖部略带黑色(见图3-13)。这是最早育成的獭兔色型之一,被毛绒密柔软,很受消费者欢迎。眼睛呈棕色,爪为暗色,被毛呈灰色,毛尖过黑或带白色、胡椒色,前肢有杂色斑纹者,均属缺陷。
蛋白石獭兔全身被毛呈蛋白石色,毛纤维的基部为深瓦蓝色,中段为金褐色,毛尖部呈紫蓝色。背部毛色较深,腹部毛色较浅,多呈棕色或白色,体侧部的毛色显示出美丽的金黄色或金褐色。眼睛为蓝色或砖灰色,爪为暗色(见图3-14)。被毛呈锈色或混有白色、杂色斑点,毛尖部或底毛颜色过浅者,均属缺陷。
5.花色獭兔
花色獭兔的被毛色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全身被毛以白色为主,杂有一种其他不同颜色的斑点,最典型的标志是背部有一条较宽的有色背线,面部有有色嘴环、有色眼圈和体侧有对称的斑点,颜色有黑色、蓝色、海狸色、猞猁色、紫貂色、海豹色、青紫蓝色、巧克力色、蛋白石色等。另一种是全身被毛以白色为主,同时杂有两种其他不同颜色的斑点,颜色有深黑色和橘黄色、紫蓝色和淡黄色、巧克力色和橘黄色、浅灰色和淡黄色等。花斑主要分布于背部、体侧和臀部,鼻端有蝴蝶状色斑。眼睛颜色与花斑色泽一致,爪为暗色。花色獭兔又称花斑兔、碎花兔或宝石花兔。花斑表现有一定的规律,呈一定的典型图案。具体表现是:两耳毛色相同,鼻部有花斑,背部、体侧、臀部均带有花斑,花斑面积一般占全身的10%~50%。如图3-15所示。
图3-13 海狸色獭兔
图3-14 蛋白石獭兔
图3-15 花色獭兔
三、皮肉兼用品种
兔类皮肉兼用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本大耳白兔
该兔原产于日本,是由中国白兔与日本兔杂交育成的优良皮肉兼用型品种(见图3-16)。
(1)外貌特征。
日本大耳白兔以耳大、血管清晰而著称,是比较理想的实验用兔。被毛紧密,毛色纯白,针毛含量较多;眼睛为红色,耳大直立,耳根细,耳端尖,形似柳叶状;母兔颌下有肉髯。
(2)生产性能。
日本大耳白兔可分为3个类型:大型兔体重5~6千克,中型兔体重3~4千克,小型兔体重2.0~2.5千克。我国饲养较多的为大型兔,仔兔初生重60克左右,3月龄体重2.2~2.5千克。年产5~7胎,每胎产仔8~10只,最高达17只。
(3)主要优缺点。
该兔种的主要优点是早熟,生长快,耐粗饲;母性好,繁殖力强,常用作“保姆兔”肉质好,皮张品质优良。主要缺点是骨架较大,胴体不够丰满,屠宰率、净肉率较低。
2.加利福尼亚兔
该兔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由喜马拉雅兔、青紫蓝兔和新西兰白兔杂交育成,是现代著名皮肉兼用兔品种之一。加利福尼亚兔皮毛为白色,鼻端、两耳、尾及四肢下部为黑色,故称“八点黑”。幼兔色浅,随年龄增长而颜色加深;冬季色深,夏季色淡。耳小直立,颈粗短,肩、臀部发育良好,肌肉丰满,眼呈红色(见图3-17)。该兔体型中等,早期生长速度快,仔兔初生重50~60克,40日龄体重1.0~1.2千克,3月龄体重可达2.5千克以上。成年公兔体重3.6~4.5千克,成年母兔体重3.9~4.8千克。繁殖力强,平均每窝产仔7~8只。
图3-16 日本大耳白兔
图3-17 加利福尼亚兔
该兔种的主要优点是早熟易肥,肌肉丰满,肉质肥嫩,屠宰率高。母兔性情温驯,泌乳力高,是有名的“保姆兔”。主要缺点是生长速度略低于新西兰兔,断奶前后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
3.青紫蓝兔
该兔原产于法国,因毛色类似珍贵毛皮兽“青紫蓝绒鼠”而得名,是世界著名的皮肉兼用兔种。
(1)外貌特征。
被毛整体为蓝灰色,耳尖及尾面为黑色,眼圈、尾底、腹下和后额三角区呈灰白色。单根纤维自基部至毛梢的颜色依次为深灰色、乳白色、珠灰色、雪白色和黑色,被毛中夹杂有全白或全黑的针毛。眼睛为茶褐色或蓝色。如图3-18所示。
(2)生产性能。
青紫蓝兔现有3个类型。①标准型。体形较小,成年母兔体重2.7~3.6千克,成年公兔体重2.5~3.4千克。②美国型:体型中等,成年母兔体重4.5~5.4千克,成年公兔体重4.1~5千克。③巨型兔:偏于肉用型,成年母兔体重5.9~7.3千克,成年公兔体重5.4~6.8千克。繁殖力较强,每胎产仔7~8只,仔兔初生重50~60克,3月龄体重达2~2.5千克。
(3)主要优缺点。
该兔种的主要优点是毛皮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繁殖力较高,因而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标准型和美国型饲养量较大。主要缺点是生长速度较慢。
4.丹麦白兔
丹麦白兔原产于丹麦,又称兰特力斯兔,是近代著名的中型皮肉兼用型兔。
(1)外貌特征。
丹麦白兔被毛纯白,柔软紧密;眼红色,头较大,耳较小、宽厚而直立,口鼻端钝圆,额宽而隆起,颈粗短,背腰宽平,臀部丰满,体型匀称,肌肉发达,四肢较细;母兔颌下有肉髯。如图3-19所示。
图3-18 青紫蓝兔
图3-19 丹麦白兔
(2)生产性能。
该兔体形中等,仔兔初生重45~50克,6周龄体重达1.0~1.2千克,3月龄体重2.0~2.3千克,成年母兔体重4.0~4.5千克,成年公兔体重3.5~4.4千克,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7~8只,最高达14只。
(3)主要优缺点。
丹麦白兔的主要优点是毛皮优质,产肉性能好,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驯,容易饲养。主要缺点是体形较其他品种偏小,且体长稍短,四肢较细。
5.中国白兔
中国白兔又称菜兔,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优良兔种之一,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四川成都平原饲养最多。
(1)外貌特征。
中国白兔体型较小,全身结构紧凑而匀称;被毛洁白,短而紧密,皮板较厚,头型清秀,耳短小直立,眼为红色,嘴头较尖,无肉髯,该兔种间有灰色或黑色等其他毛色,杂色兔的眼睛为黑褐色。如图3-20所示。
(2)生产性能。
中国白兔为早熟小型品种,仔兔初生重40~50克;30日龄断奶体重300~450克,3月龄体重1.2~1.3千克;成年母兔体重2.2~2.3千克,成年公兔体重1.8~2.0千克,繁殖力较强,年产4~6胎,平均每胎产仔6~8只,最多达15只以上。
(3)主要优缺点。
该兔种的主要优点是早熟,繁殖力强,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是优良的育种材料,肉质鲜嫩味美,适宜制作缠丝兔等美味食品。主要缺点是体形较小,生长缓慢,产肉力低,皮张面积小,有待于选育提高。
中国家兔品种
6.塞北兔
塞北兔是由法系公羊兔与弗朗德兔杂交选育而成的肉皮兼用兔,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东北及西北等地。
(1)外貌特征。
塞北兔的毛色以黄褐色为主,其次是纯白色和少量黄色;一耳直立,一耳下垂,或两耳均直立或均下垂;头略粗而方,鼻梁上有黑色山峰线,颈粗短;体躯匀称,肌肉丰满,发育良好。如图3-21所示。
图3-20 中国白兔
图3-21 塞北兔
(2)生产性能。
该兔种体形较大,仔兔初生重60~70克,30日龄断奶后体重可达650~1000克,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2~4月龄月均增重为0.75~1.15千克,成年兔体重5.0~6.5千克,最高可达8.0千克。繁殖力强,每胎产仔7~8只,最高可达16只。
(3)主要优缺点。
塞北兔的主要优点是体形较大,生长较快,繁殖力较高,抗病力强,发病率低,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驯,容易管理。主要缺点是毛色、体型尚欠一致。
7.花巨兔
花巨兔又称德国花巨兔,原产于德国,由比利时兔和佛兰德兔等品种杂交育成。
本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鼻、嘴环、眼圈及耳朵为黑色,从颈至尾根沿背有黑色长条背线,体两侧有对称蝶状斑块,其余被毛为白色。体形高大,体躯较长,呈现弓形。骨筋较粗重,腹部距地面较高(见图3-22)。成年兔体重5.0~6.0 kg。性情活泼,行动敏捷,善于跳跃。繁殖力较强,每胎平均产仔11~12只,最高可达19只。
本品种的缺点是:母兔母性不强,泌乳力不好,毛色的遗传不稳定,繁殖中常出现灰色和黑色个体。
8.虎皮黄兔
虎皮黄兔又名太行山兔,原产于河北省井陉、平山等县,是中国优良的地方品种(见图3-23)。虎皮黄兔分标准型和中型两种。
图3-22 花巨兔
图3-23 虎皮黄兔
标准型兔:全身毛色为栗黄色,腹部毛为淡白色,头清秀,耳较短厚直立,体型紧凑,背腰宽平,四肢健壮,体质结实,成年公兔平均体重3.87千克,成年母兔平均体重3.54千克。
中型兔:全身毛色为深黄色,臀两侧和后背略带黑毛尖,头粗壮,脑门宽圆,耳长直立,背腰宽长,后躯发达,体质结实。成年公兔平均体重4.31千克,成年母兔平均体重4.37千克。虎皮黄兔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和适应性特别强,遗传性能稳定,繁殖力高,年产5~7胎,胎均产仔8.2只,母兔母性好,泌乳力强。
四、毛用品种
兔的品种类型很多,但长毛兔只有一个典型品种,即安哥拉兔。安哥拉兔是古老的品种之一,全身被毛白色,毛绒密而长,俗称长毛兔。该兔于1734年最早发现于英国,因其毛与安哥拉山羊毛相似,故命名为安哥拉兔。现在各国饲养的长毛兔都是安哥拉兔,但在不同的自然气候和饲养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繁殖和选育方法,培育形成了许多品系,比较著名的是英、法、德、中、日五大品系。我国在自然和饲养条件下,选育形成了自己的品系。
1.德系安哥拉兔
该兔产于德国,是饲养较普遍、产毛量较高的一个品系。我国自1978年开始引进饲养。
图3-24 德系安哥拉兔
(1)外貌特征。
全身披厚密绒毛。被毛有毛丛结构,不易缠结,有明显波浪形弯曲。面部绒毛不甚一致,有的无长毛,亦有额毛、颊毛丰盛的,但大部分耳背均无长毛,仅耳尖有一撮长毛,俗称“一撮毛”。四肢、腹部密生绒毛;体毛细长柔软,排列整齐。四肢强健,胸部和背部发育良好,背线平直,头形偏尖削。如图3-24所示。
(2)生产性能。
德系兔体形较大,成年兔体重3.5~5.2千克,最高可达5.7千克,体长45~50厘米,胸围30~35厘米。年产毛量:公兔为1190克,母兔为1406克,最高可达1700~2000克。被毛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6000~18000根,粗毛含量5.4%~6.1%,细毛细度12.9~13.2微米,毛长5.5~5.9厘米。成年母兔年繁殖3~4胎,每胎产仔6~7只,最高可达11~12只;平均奶头4对,多的5对;配种受胎率为53.6%。
(3)主要优缺点。
德系兔的主要优点是产毛量高,被毛密度大,细长柔软,有毛丛结构,排列整齐,不易缠结。主要缺点是繁殖性能较低,配种比较困难,初产母兔母性较差,少数有食仔恶癖等。适应性较差,公兔有夏季不育现象。
2.法系安哥拉兔
该兔产于法国,选育历史较长,是世界上著名的粗毛型长毛兔。我国早在20世纪就开始引进饲养,1980年以来又先后引进了一些新法系安哥拉兔。
(1)外貌特征。
全身披白色长毛,粗毛含量较高。额部、颊部及四肢下部均为短毛,耳宽长而较厚,耳尖无长毛或有一撮短毛,耳背密生短毛,俗称“光板”。被毛密度差,毛质较粗硬,头形稍尖。新法系安哥拉兔体形较大,体质健壮,面部稍长,耳长而薄,脚毛较少,胸部和背部发育良好,四肢强壮,肢势端正。如图3-25所示。
(2)生产性能。
法系安哥拉兔体形较大,成年兔体重3.5~4.6千克,最高可达5千克,体长43~46厘米,胸围35~37厘米。年产毛量:公兔为900克,母兔为1000克,最高可达1300克。被毛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3000~14000根,粗毛含量13%~20%,细毛细度为14.9~15.7微米,毛长6.3厘米。成年母兔年繁殖4~5胎,每胎产仔6~8只;平均奶头4对,多的5对;配种受胎率为58.3%。
(3)主要优缺点。
法系安哥拉兔的主要优点是产毛量较高,粗毛含量高,适于用作粗纺原料,适应性较强,繁殖力较高。主要缺点是被毛密度较差,面、颊及四肢下部无长毛。该兔适于以拔毛方式采毛,不宜剪毛。
3.日系安哥拉兔
该兔产于日本,生产性能不及德、法系安哥拉兔。我国自1979年开始引进饲养,主要分布在江浙及辽宁等省。
(1)外貌特征。
全身披白色浓密长毛,粗毛含量较少,不易缠结。额部、颊部、两耳外侧及耳尖部均有长毛;额毛有明显分界线,呈“刘海状”。耳长中等、直立,头形偏宽而短。四肢强壮,胸部和背部发育良好。如图3-26所示。
图3-25 法系安哥拉兔
图3-26 日系安哥拉兔
(2)生产性能。
日系兔体形较小,成年兔体重3~4千克,最高可达5.0千克,体长40~45厘米,胸围30~33厘米;年产毛量公兔为500~600克,母兔为700~800克,最高可达1000~1200克;被毛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2000~15000根,粗毛含量10%~11%,细毛细度12.8~13.3微米,毛长5.1~5.3厘米。成年母兔年繁殖3~4胎,平均每胎产仔8~9只;平均奶头4~5对;配种受胎率为62.1%。
(3)主要优缺点。
日系兔的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耐粗性好。成年母兔繁殖力强,母性好,泌乳性能高。仔兔成活率高,生长发育正常。主要缺点是体形较小,产毛量较低,兔毛品质一般,且个体间差异较大。
4.英系安哥拉兔
该兔产于英国,偏向于观赏型和细毛型。我国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开始引进饲养,曾对我国长毛兔的选育工作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目前纯种英系兔已极少见,即使在英国也难看到。
(1)外貌特征。
全身被白色、蓬松、丝状绒毛,形似雪球,毛质细软。头型偏圆,额毛、颊毛丰满,耳短厚,耳尖密生绒毛,形似缨穗,有的整个耳背均有长毛,飘出耳外,甚是美观。四肢及趾间脚毛丰盛。背毛自然分开,向两侧披下。如图3-27所示。
(2)生产性能。
英系安哥拉兔体形紧凑显小,成年兔体重2.5~3.0千克,最高可达4.0千克,体长42~45厘米,胸围30~33厘米;年产毛量:公兔为200~300克,母兔为300~350克,最高可达400~500克;被毛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2000~13000根,粗毛含量为1%~3%,细毛细度11.3~11.8微米,毛长6.1~6.5厘米。成年母兔繁殖力较强,年繁殖4~5胎,平均每胎产仔5~6只,最高可达13~15只;配种受胎率为60.8%。
(3)主要优缺点。
英系兔的主要优点是繁殖力强,被毛白色、蓬松,甚是美观,可作观赏用。缺点是被毛密度差,产毛量低,体质较弱,抗病力差,母兔泌乳力较差,有待选育提高。
5.中系安哥拉兔
该兔主要饲养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系引进法系和英系安哥拉兔互相杂交,并导入中国白兔血液,经长期选育而成,1959年正式通过鉴定,命名为中系安哥拉兔。
(1)外貌特征。
中系兔的主要特征是全耳毛,狮子头,老虎爪。耳长中等,整个耳背和耳尖均密生细长绒毛,飘出耳外,俗称“全耳毛”;头宽而短,额毛、颊毛异常丰盛,从侧面看,往往看不到眼睛,从正面看,也只是绒球一团,形似“狮子头”;脚毛丰盛,趾间及脚底均密生绒毛,形成“老虎爪”。骨骼细致,皮肤稍厚,体形清秀。如图3-28所示。
图3-27 英系安哥拉兔
图3-28 中系安哥拉兔
(2)生产性能。
该兔体形较小,成年兔体重2.5~3千克,最高可达3.5~4千克,体长40~44厘米,胸围29~33厘米;年产毛量公兔为200~250克,母兔为300~350克,最高可达500克;被毛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1000~13000根,粗毛含量为1%~3%,细毛细度11.4~11.6微米,毛长5.5~5.8厘米。繁殖力较强,年繁殖4~5胎,每胎产仔7~8只,最高可达11~12只;配种受胎率为65.7%。
(3)主要优缺点。
中系兔的主要优点是性成熟早,繁殖力强,母性好,仔兔成活率高,适应性强,较耐粗饲。体毛洁白,细长柔软,形似雪球,可兼作观赏用。主要缺点是体形小,生长慢。产毛量低,被毛纤细,结块率较高,一般可达15%左右。
6.镇海巨高长毛兔
(1)来源或产地。
镇海巨高长毛兔是由浙江宁波镇海种兔场选用浙江当地体形大、产毛量较高的长毛兔优良个体与德系安哥拉兔杂交,经十余年持续选育而成。2000年该兔通过省级新品系审定。
(2)特征与生产性能。
镇海巨高长毛兔全身被毛洁白,绒毛较粗,密度大,头毛、脚毛丰厚,粗毛含量较高(8%以上),不缠结(见图3-29);体型大,生长发育快,2月龄平均体重2千克,3月龄体重可达3千克,成年体重平均5.0千克以上;平均年产毛量:公兔1.7~1.9千克,母兔2~2.2千克;平均胎产仔数6~8只。
(3)主要特点。
体型大,产毛量高,绒毛粗,兔毛品质优良;适应性、免疫力较强,繁殖性能好,仔兔育成率较高,种用价值高。
图3-29 镇海巨高长毛兔
2000年,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该兔生产性能现场测定,800只母兔、200只公兔的测定结果是:公兔平均体重5111克,最大个体重达6250克;母兔平均体重5197克,最大个体重达6750克;公兔平均估测年产毛量1715克,最大个体产毛量可达2475克;母兔平均估测年产毛量1940克,最大个体产毛量可达2955克。国内外公认该兔年产毛量达世界领先水平,该兔在四川等西部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但该兔在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生产性能下降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