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

一、选种的目的

家兔的选种即选择品质优良的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留作种用,把不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淘汰或改作商品生产用。家兔选种的目的在于提高兔群品质和生产性能,并使种兔的优良性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搞好家兔的选种,是科学养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家兔生产水平的关键。如果能够选出优秀的个体留作种用,兔群的品质就会提高,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长期坚持选种不仅能起到保持良种的作用,还可以选育出新的良种。相反,如果不选种,有缺陷的、生产性能低下的个体也留作种用,兔群的品质只会越来越低劣。因此,养兔必须坚持严格选种。

二、选种方法

家兔的选种和其他家畜的选种基本一样,要防止片面选择,不可把着眼点只放在个体的体质、外貌和生产力上,还要重视家系和后裔鉴定,考察其繁殖的实际效果。目前生产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两种。

1.个体选择

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高低选留种兔称为个体选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一般情况下,当性状遗传力较高,个体本身有这种性能表现时,个体选择效果较好。对于显性性状(如公兔不产仔)和活体上不能度量的性状(如肉兔的屠宰率),个体选择法不适用。

个体选择主要根据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来鉴定,对于不同用途的家兔,应有不同的要求。肉兔主要选择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肉用体形、生长快、育肥时间短、产肉性能好、耗料少、成活率高、繁殖力强的个体留作种用。毛兔除按常规选种要求外,主要选择性状是产毛量和毛的品质,体重和产仔数要求达到各系标准即可,不宜过高追求,因为体重过大,往往导致毛料比增大,从而提高生产成本;产仔过多,会影响母兔的产毛量。獭兔选种除考虑体型大小、生长速度、体质情况外,重点是毛皮质量(品质和色泽)。

种公兔要求种性纯,必须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性情活泼、睾丸发育良好、性欲强(可用母兔试验),生长受阻、单睾、隐睾或行动迟钝、性欲不强者不能留作种用。种母兔要求奶头数在8个以上,发育匀称、饱满。对种母兔选择重点考查其繁殖性能和母性。如果连续7次拒绝或连续空怀2~3次,连续4胎产活仔数低于4只的母兔应被淘汰,泌乳力不高、母性不好的母兔不能留作种用。应选受胎率高、产仔多、泌乳力高、仔兔成活率高、母性好的母兔留作种用。

(1)体形外貌鉴定。

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家兔,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选留什么品种,其体形外貌必须符合该品种特征。如加利福尼亚兔,毛色一定要有“八点黑”。家兔的体形外貌是其内部生理机能和解剖构造的外部表现,生产用途不同的家兔有不同的外形,从外形上不仅可以识别不同的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了解或判断家兔的健康、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和主要生产用途。家兔的体形外貌鉴定常用目测(肉眼观察)和用手触摸的方法进行,主要鉴定部位及要求如下。

①头颈部。头的大小应与体躯比例协调,过大过小均为缺陷,一般公兔的头较母兔显得粗重,头过大的家兔往往偏于粗糙类型,头过小则偏于细致类型。耳的形状、大小和长短应符合品种特征,家兔两耳应直立,否则属于遗传缺陷或是不健康的象征。眼睛应明亮有神,无眼垢和泪痕,眼球颜色符合品种特征,如新西兰白兔、日本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等眼球为粉红色,否则是品种不纯的表现。门齿整齐、上下咬合不错位,牙齿畸形(如门齿过长)和“牛眼”兔不能留作种用。肉用品种颈短而粗;皮用品种颈较长,头颈结合线明显。要求肌肉发达,肉髯大小适宜,如果颈脊薄,或肉髯过度发达,则是发育不良、体质疏松的表现。

②体躯。颈肩结合良好,与体躯协调,胸部应宽而深,背应宽广、平直,臀部应宽圆、丰满,臀短而下垂的兔,不宜留作种用。用手触摸脊椎,如果脊椎骨如盘珠凸起,表明体质较弱。膘情鉴别标准如下。

a.一类膘,用手抚摸腰部脊椎骨,无算盘珠状的颗粒凸出,双背脊为八九成膘。过肥则暂不宜作种用。

b.二类膘,用手抚摸腰部脊椎骨,无算盘珠状的颗粒凸出,用手抓起颈背部皮肤,兔子使劲挣扎,说明体质健壮,一般为七八成膘,是最适宜的种用体况。

c.三类膘,用手抚摸脊椎骨,有算盘珠状的颗粒凸出,用手抓起颈背部,皮肤松弛,挣扎无力,一般为五六成膘,需加强饲养管理后方能作为种用。

d.四类膘,全身皮包骨头,手摸脊椎骨有算盘珠状的颗粒凸出,手抓起颈背部无力挣扎,一般为三四成膘。这种兔不能作为种用,应酌情淘汰。

③四肢。四肢应强壮有力,肌肉发达,粗细与体躯协调,肢势端正,行走自如,伸展灵活,无异常表现。有缺陷的家兔不宜留作种用。

④被毛。被毛应浓密、富有光泽和弹性,色泽符合品种特征,毛稀或粗乱无光是体质纤弱或病态的表现,不宜留作种用。毛兔的被毛应洁白、光亮、浓密、松软,无结块,细毛含量高,粗毛含量低,被毛密度大。獭兔被毛应“短、密、细、平、美、牢”,即绒毛丰富平整,毛纤维直立而且有弹性,枪毛含量少。在生产中检测被毛密度可直接用手抓臀部、体侧被毛,如感觉紧密厚实,表明毛密度大,如手感空松稀薄,则密度小;也可将背部或体侧的被毛向逆毛方向吹开形成漩涡,根据漩涡中心露出皮肤面积大小进行评定。如所露皮肤缝隙小,不明显的被毛密度则大,反之密度小。最好是看不到皮肤,或不超过4平方毫米,不超过8平方毫米为良好,不超过12平方毫米为合格。

⑤体重。商品兔肉用兔、兼用兔都要求有较大的体重,体大表明生长发育良好,产肉性能高,标准化饲养的商品代肉兔,70日龄达到2.0 kg以上。长毛兔的体重应符合该品种的标准,如达不到最低体重标准,表明生长发育不良,不能留作种用。

⑥其他。公兔要求睾丸大而匀称,弹性强,性欲旺盛;隐睾、单睾都不能留作种用。母兔要求母性好,产仔率高,有4~5对乳头,外阴部洁净、无粪尿污染或溃烂斑。产前不拉毛营巢、产后不肯哺乳、有吃食仔兔恶癖的母兔都应淘汰;经常咬人的公、母兔均不宜留种。

(2)生产性能鉴定。

现将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推荐试行的家兔常用生产性能指标及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①体重。称重应在早晨饲喂草料及饮水之前进行。应称取初生窝重(产后12小时内存活仔兔的全部重量)、断奶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两个指标)、70日龄重、3月龄重,以后每月称重一次,周岁以后,每年称重一次。

②体尺。一般测3月龄、初配和成年时的体长和胸围,长毛兔在剪毛以后进行,体尺测量应与称重同时进行。体长指从鼻端到坐骨端的直线长度,胸围指肩胛骨后缘绕胸部一周的长度,以皮尺度量。

③成活率。常用的有断奶成活率、幼兔和商品兔成活率。计算方法为:

断奶成活率=断奶仔兔数/产活仔兔数×100%

幼兔成活率=3月龄幼兔成活数/断奶仔兔数×100%

商品兔成活率=出栏数(交付屠宰数)/入舍幼兔数×100%

④繁殖性能。主要包括受胎率、产仔数、产活仔兔数和泌乳力等。产仔数指母兔的实产仔兔数,包括死胎、畸形胎。产活仔兔数则指母兔产的活仔数,按连续三胎平均数计算。产仔数有胎产仔数和年产仔数两个指标。泌乳力用21天仔兔窝重来表示(包括寄养仔兔)。

受胎率=一个发情期配种的受胎数/参加配种的母兔数×100%

⑤产肉性能。主要指标有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屠宰率。

生长速度(克/天)=统计期内兔增重/统计期饲养日数

饲料转化率=统计期内饲料消耗量/统计内兔增重×100%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胴体重有全净膛和半净膛两项。全净膛指放血、去皮、去头、去尾、去前脚(腕关节以下)、去后脚(腑关节以下)及剥除内脏的屠体。半净膛指在全净膛的基础上保留肝、肾和腹壁脂肪。宰前活重指屠宰前停食12小时以上的空腹重。

⑥产毛性能。主要指标有产毛量、产毛率、毛料比和兔毛品质。产毛量指成年兔个体产毛量,又分为估测产毛量和全年实际剪毛量的累计数。估测产毛量以个体9月龄时剪毛量的4倍乘矫正系数来计算,毛的生长期为90天,并注明剪毛季节。产毛率指1年估测产毛量占同期体重的百分率。

毛料比=统计期内饲料消耗量(折成可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统计期内剪毛量×100%

衡量兔毛品质的指标有毛的长度、细度、强度、伸度、结块率和粗毛率等。检验的毛样均从十字部采取。兔毛长度分毛丛长度和毛纤维长度。毛丛长度指兔体毛的自然长度,从背部到臀部测3~4个毛丛长度的平均数。毛纤维长度指剪下的毛纤维单根的自然长度,测量100根的平均数。毛的细度以微米为单位,测量单根兔毛纤维中段直径,数量100根。兔毛的强度和伸度靠仪器进行测定,操作应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和要求进行,各测20根取平均数。

兔毛结块率=同次结块重量/一次剪毛重量×100%

粗毛率=粗毛重(包括两型毛量)/平方厘米毛重量×100%

2.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决定留种或淘汰的选择方法称为家系选择。家系选择适用于一些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繁殖力、泌乳力和成活率等。因为遗传力低的性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只根据个体选择准确性较差。采用家系选择法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家系的基因型,选择效果较好。家系选择的主要形式有系谱选择,同胞、半同胞测验和后裔鉴定等。

(1)系谱选择。系谱是种兔的家谱,系谱中有祖先的编号及其主要性能。系谱选择就是根据系谱记载资料(如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进行分析评定、选择的一种方法。按遗传规律,对子代品质影响最大的是亲代(父母代),其次是祖代、曾祖代,离当代愈远的祖先,其遗传影响越小。一般应用系谱选择时,重点考虑2~3代以内的祖先。

(2)同胞、半同胞测验。同胞、半同胞主要是指同父同母的全同胞家系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半同胞家系。采用同胞、半同胞测验进行家系选择所需的时间短、效果好。家兔的利用年限较短,采用同胞、半同胞测验的选择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得出结果,优良的种兔就可留种繁殖,能缩短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进行同胞、半同胞测验时,遗传力愈低的性状,同胞、半同胞数愈多,测定效果就愈好。

(3)后裔鉴定。这是通过对后代性能的评定来判断种兔遗传性能的一种选择方法。一般多用于公兔。具体做法:选择一批外形、年龄、胎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系谱结构基本一致的母兔,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用不同的公兔配种,每只公兔至少配10~20只母兔,然后对其产仔数、后代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毛皮品质等性能进行综合评定,以判断公兔的种用价值高低,决定是否留作种用。

3.多性状选择

在实际育种工作中,为了使种兔的几个主要性状(如毛用兔的产毛量、兔毛品质、生长发育,肉用兔的产肉力、繁殖力、生活力)符合理想型要求,通常采用多性状选择法。大体可分为三种。

(1)顺序选择法。就是先把所要选择的性状,按先后顺序排列成一定的次序,然后一个一个地依次进行选择,在第一个性状达到理想要求后,再选择另一个性状。这种方法适用于选择呈正相关遗传的性状,如果所选性状呈负相关遗传时,往往会出现此升彼降的现象,不能达到选种的效果。这种方法耗时较长。

(2)独立淘汰法。当同时选择几个性状时,先对所选每一个性状规定出最低标准,当各个性状都达到最低标准时就留种,其中某一个性状达不到标准时就淘汰。这种方法能比较全面地照顾各种性状,但容易淘汰掉某些性状优秀的家兔个体。

(3)指数选择法。选择时根据各个性状在经济上的重要程度,分别规定评定分数,然后选出总分最高的个体作为种兔。这种方法兼顾了各个性状的权重,既缩短了时间,也不易漏掉某些性状特别优秀的个体。

4.综合鉴定

把种兔的个体鉴定、系谱鉴定、同胞鉴定和后裔鉴定融为一体,对种兔做出最可靠的评价,称为综合鉴定。种兔的各项性能在特定的时期内表现,因此鉴定和选择需分阶段进行。

以肉兔的综合鉴定项目为例介绍如下。

(1)断乳阶段的选择。刚断乳外形还没固定,主要选择体重指标,对断乳体重大的幼兔,结合系谱鉴定及同窝同胞在生长发育上的均匀性进行选择。

(2)3月龄时的选择。通过3月龄体重、断乳到3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同胞的育肥性能进行选择。

(3)初配时的选择。根据外形鉴定、初配体重进行选择。对种公兔进行性欲和精液品质检查,严格淘汰繁殖性能差的公兔。

(4)1岁以后的选择。淘汰多次配种不孕的母兔;第三胎仔兔断乳后,由产活仔数、断乳活仔数和断乳窝重计算选择指数,参考第一、二胎受胎的交配次数,评定其繁殖性能。

(5)根据后代品质的选择。当种兔的后代已经有生产记录时根据它们后代的品质对种兔进行遗传性能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