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师公开课学习
第二节 向名师公开课学习
人们在确立了目标,并且开始向目标迈进后去往成功的路上,如何能够走得快点?这恐怕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会有千千万万的答案,但有一条必然是身在其中的,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教师在准备公开课之前,不要在材料、备课笔记上焦头烂额了,不妨去观摩一下名师的公开课。那里就像一个无穷的宝藏,会让你受益无穷。
一堂好的观摩课,就是一堂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巨大感染力与震撼力的“大课”,也是一堂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尝试课,它的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久久地激荡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撞击着听课老师们的心……
不过,在名师的课堂上,到底应该“观”的是什么,还是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几点是观摩者务必要学习、掌握的:
一、“观”师生情感的链接
在一堂公开课中,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链接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对教师的接纳和认可程度。在这种非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观察名师是怎样发挥情感的迁移效应的,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真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喜欢教师的教学内容、理念、风格。在“观”一节公开课时,我们要特别关注教师链接师生情感的方式方法。看看课前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能否通过巧妙的课前谈话为学生做好情趣共融的心理铺垫,使其满怀自信、意气风发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课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情绪表情、学习评价等对学生有没有激励、提趣的作用,使学生如沐春风,欣然而行。
二、“观”教学理念
很多老师不知道自己观摩名师上课、欣赏名家展示时,最主要应该思考的是公开课反映出的教学理念。在听完课后,老师们经常讨论的是:今天这节课上老师用的方法真好;名师就是名师,课堂真是太流畅了;不愧为名校的学生,跟老师配合得这么好……这些评价反映出教师们的关注点还停留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没有深入到教学理念的层次。
重视体现“教师是信息源”的课堂,反映的是知识为本的理念;突出“教与学融合”的课堂,展示的是师生互动的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课堂,突现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在以课堂教学展示为重点的学习活动中,面对着精心准备的“观摩课大餐”,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指导理念,这是我们应明确的核心目标。
三、“观”课堂结构
关注公开课课堂学习活动的结构,是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一直来就坚持的正确的思考方向。不同教师对同样的学习材料设计的教学顺序和学习结构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的能力水平、不同的教学理念所造成的。
众多的教育专家和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在学习内容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课堂结构是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变量。同一个教学目标,同一类学习内容,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所建构的课堂结构不同,目标的达成度也肯定不同。可以说,课堂结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因此,欣赏观摩课要观其面对特定的教材、学生所设计的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四、“观”执教者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创作者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有的名师公开课能深深地吸引孩子和听课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为执教者的人格魅力所倾倒,被那精彩的教学艺术所吸引。特别是观摩特级教师的课,特级教师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淀下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往往使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倾倒,他们面对各种意外,往往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艺术也会在每节观摩课上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时,我们不仅是观,还要思,要悟,要学,当然学他们的教学艺术是不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如果能在每节观摩课上能学到悟到那么一点就足矣。因此在观摩课上,我们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去欣赏、去思考、去学习执教者的教学艺术,找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日积月累,自身的教学艺术也肯定会日益提高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观摩名师公开课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名师公开课,要学会筛选。应该说,能称得上名师的课,总是比较优秀的课,但是他们的课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观摩课倾向于“作秀”,似乎主要是上给前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看的,并不是为了学生,有些课往往把本该在后面出现的亮点提前和集中到一节课中,也有的为了一个较大的内容在一节课中完成,上得相当粗略……所以我们一定要破除盲目崇拜的心理,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应该使学生学到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也一味地追求亮点和噱头,那受害的就是课堂上的孩子。
其二,在学习观摩课的过程中,要对照自己与上观摩课老师的差距,对照自己班级与观摩课上的班级的差别。每个教师总有自身的个性,每个班级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有些观摩课之所以上得非常优秀,是教师把这课上得烂熟于胸了,甚至可能上课的学生也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都是优秀的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考虑自己与上观摩课教师的区别,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地照搬一些设计和方法,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尴尬。所以要想把课上好,最关键的,还是两个吃透,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
各种各样的观摩课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把平时的课比做是家常小吃,那么,观摩课就好比是盛宴,甚至是奢华的满汉全席。我们从盛宴上借鉴其创新的新课程理念,借鉴其一两道菜的做法,以创新家常小吃,让孩子们能吃得好,吃得健康,那是欣赏观摩课后最理想的境界了。
观摩名师的公开课是上好一堂自己的公开课所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也是名师展示独特课堂艺术、课堂魅力和特色的舞台。一直以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心中非常仰慕名师们在观摩课上展现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
所以,我们在观摩名师公开课的时候,不仅要从中学习其中的课堂技艺和勇气,更需要学习课堂智慧。看着名师在方寸讲台前或激情挥洒,或低声吟诵,或幽默诙谐,或斟字酌句,不仅身心倍觉轻松,更是收益良多,心底也一直在思忖: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