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的开场序幕

第四节 引人入胜的开场序幕

课堂的开场,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导入。导入,就是在课堂伊始,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俗话说:响鼓还需重锤敲。如果说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就是一面响鼓的话,那么导入就是这重锤的第一锤,乃是重中之重,必须浑厚有力,起到“一锤定乾坤”的作用。

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安定学习情绪。

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一个过渡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敏的教师善于运用导入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发挥开场白威慑全局的特有魅力。

二、吸引学生注意。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上课,才能“箭无虚发”,句句入耳,点点入地。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倾神往。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导课过程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诵、漂亮美观的板书、潇洒动人的风姿或一幅美丽的绘画、一首美妙的乐曲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四、沟通师生情感。

良好的导课是接通师生信息的电键。一上课教师登台亮相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语,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对你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

五、明确教学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导课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六、启迪学生思维。

富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因为教师有重点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识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尽快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积极思考,探微知幽。

七、确定全课基调。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由导入语所奠定的基调将直接显示:①内容的定旨。概括展示全讲内容,让学生明确目的要求,宛如一首乐曲的前奏,让学生把握基本旋律。②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初步接触情绪感染,为全身心的情感投出作出准备和酝酿。③语调的定格。导入语能确立全课的基本语调,讲述是解说还是抒情,是奋进还是纤弱,是辩驳还是说明,是绚丽还是朴素,以怎样的基调为全课定音,语调也有个总体模式。只有实现了内容定旨、情感定调、语调定格,开场白才算充分发挥了效力,整个课堂教学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所以说,好的导入,就是一场精彩演出的序幕,拉开幕布,就能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好的导入,就是一本好书的序言,翻开首页,就能让读者不断想去探索后面的内容。好的导入,是课堂的“点睛之笔”。能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积极的思维和高昂的情绪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急切要求,从而拉开课堂的精彩序幕!

案例:

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对其他老师的课堂导入形式的分析,我总结出语文课堂导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式

课堂最开始的五分钟是学生记忆力最好,也是学过最不容易忘记的一段时间,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整堂课的学习行为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有些老师喜欢在上课过程中慢慢让学习目标明晰起来,而有些老师在课堂的结尾才揭露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上半节课,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的学习。而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能使学生从始而终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整堂课都能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

二、温故知新式

这种导入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课时,或是古诗词教学当中。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史安西》这两首古诗时,由于两诗都是描写朋友临别时送行的场面,于是老师就应该在上课开始设计这样一个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和朋友分别时都可以运用很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和朋友见面,可是在古时候,朋友分开以后,就很难再见面,有些甚至永远都无法见面了,于是很多诗人在送别时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对朋友的情意,那我们曾经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呢?学生回忆了《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等等很多送别诗,不仅回顾了这些诗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巩固,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三、引用激趣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引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说儿歌等来导入课文,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因为兴趣才是学生的第一需求,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能产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另外,试验、绘画、歌曲,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的兴趣更浓。

四、提问导入式

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小小的石子,能让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而巧妙的提问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激起的却是层层波浪。

另外课堂导入还有创设情境式、悬疑设置式、讨论交谈式、理解课题式等等,这里就不具体阐述了。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语就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宣泄。有些学科还是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内容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导入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要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

总之,一个好的开场白不能忘了有的放矢地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激发兴趣、提高兴趣、保持兴趣是保证教学有好成果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兴趣和爱好,学生才能投入地学,也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