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抓住学生的眼球
第三节 板书,抓住学生的眼球
板书是教师课堂上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黑板上书写的凝结简练的文字、图形、符号等,它是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与教学语言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跟听觉配合,更好地感知教师讲授的内容,也是在公开课中见证一个教师教学素质之一的着手点。
作为公开课亮点之一的板书具有以下作用:
一、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板书的内容通常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在关键的地方一般都有标识,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和绘画,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形的组合和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的独特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同时,板书、图画使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巧妙结合,避免由于单调的听觉刺激导致的疲倦和分心,兼顾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从而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
三、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富有直观性的板书,能代替或再现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好的板书,能用静态的文字,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活动。
四、概括要点,便于记忆
教师的板书反映的是一节课的内容,它往往将所教授的材料浓缩成纲要的形式,并将难点、重点、要点、线索等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当堂巩固知识。教师板书的内容往往就是学生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这无疑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起引导、提示作用。
五、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或教学内容的发展线索
一则好的板书,常常以精炼的文字辅以线条、箭头等符号,将教材的重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出来。
所以说,如果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那些呈现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可联想到的事物,就都要有一种美妙诱人的艺术魅力所在,才会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公开课上,老师那手漂亮的板书、工整的粉笔字总是让在场师生难以忘怀。
不少年长的地理老师只用一支粉笔,就能画出精致的中国地图;而资深的数学老师随手画出一个标准的圆也并非难事。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的微型教案。而一幅好的板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而且对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指导学生学习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视觉一项就占了83%,所以,板书正好弥补了学生听课上的遗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想象一下,有哪一个学生可以仅仅依靠“听”来上完一堂课呢?
因此,在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想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就不能单纯地使学生听,更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他们的视觉作用,让他们通过视觉去感知板书,通过板书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了解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尤其像关于古文的公开课,很难想象没有精彩的板书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古文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古文时间久远,语言晦涩难懂,光琢磨几个词语的含义就够费劲了,更不用说从课文中感知情趣了。
如果你观摩过名师的公开课,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而是将文字有机组合起来,随着课堂的进度,成就一幅直观的图示。这样就会增强课堂语言形象、鲜明的效果,让学生更加明确老师的教学内容。当然,老师们也可以不这么费劲,事先准备几个多媒体教学课件,用幻灯片一放,岂不更直观。只是这么一来,学生们看着那些五光十色的风景以及形态各异的鸟禽图片,难免会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当学生们看到溪流、怪石、奇山、珍禽时,恐怕只会生出一种“风景不错,鸟儿很可爱”的念头,他们还能深刻体会到那种“悲凉凄苦”的心情吗?恐怕不会吧。
此外,教师还应该将板书的另一个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那就是“以字代言”。面对窗外的“奇观”,面对分神的学生,老师们没有必要大声喊叫和批评,如果是公开课,就更不适宜粗鲁对话。用板书来代替,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情况下,反而起到了看似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今天,整个时代都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脑、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高科技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进入到我们的课堂里。随着电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而对板书却日益疏远起来。不少研究教育的人士为此感到担忧:教学手段搭上“现代化快车”后,老师的一手漂亮板书,到底还需不需要?或许你会说,时代不同了,电子课件毕竟给我们带来许多便捷,也杜绝了让我们吸粉笔灰的现象!言外之意,板书已经落后了,应该退出课堂了,可以完全由电子课件替代了!
但板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这个信息社会真的是可有可无了吗?当然不是。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只要黑板一天不退出课堂,板书就有用武之地。”
请听听学生们的心声:“我们更喜欢老师的手写板书,因为它显得人性化。电脑演示的课件总给人冷冰冰、疏远的感觉,有时还会影响学习兴趣。比起鼠标点击,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
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无法比拟的优势:人性化!
无独有偶。据报道,某教育集团给旗下的老师集中补课,内容竟然是学习如何写板书。原因是青年教师的板书差,有如“蟹爬”,令学生无所适从。据负责讲课的主任评价,不少老师的板书不是从左到右写满一黑板,就是杂乱无章地写在黑板各处,有的老师甚至根本就没有写板书的习惯,一节课下来仅随手在黑板上留下几个字。
板书是重要的,因为它是认识的“梯子”。学生的学习,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即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性。成功的板书,能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与梯度性,就像在学生面前放下了一架“梯子”,顺着这架“梯子”,学生将比较轻松地一步一步跨入更高的知识平台。
板书是重要的,因为它是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学的最大技巧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欲望。好的板书无异于为学生插上了“翅膀”,凭着它,学生会进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从而激发起更强的学习欲望。
板书是重要的,因为它是记忆的“链子”。任何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都要求体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板书,把课本中相对纷杂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条理清晰,使前后知识环环相扣,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板书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创造的“起子”。育人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板书设计作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学生具有启发性。西方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学生是待燃的火,教师则是点火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板书的艺术从一定程度上便是点火的艺术。凭着成功的板书,教师不停地向学生传递着期待。板书恰似一把“起子”,能开启学生创造探索的智慧之门。精妙的板书设计,能将优美的文字书写,精美的图表、图解和口头讲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会使课堂增色生辉,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它能再现教学内容的精髓,能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和学识的增长。
板书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公开课中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准最显眼的表现。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个好板书:
一、板书要流利、优美。
一手流利、工整、优美的粉笔字是板书艺术的基础。否则,板书不仅起不到示范的作用,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板书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术的色彩感,寥寥几笔勾勒出段落大意,将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板书内容要少而精。
板书与讲解一样,贵在“少而精”。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板书要做到少书、精书;板书要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板书要有计划性。
板书之前,我们执教者要对板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安排,通盘考虑。最好在书写时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中央。书写时要注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标题、后内容、再小结。千万不要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另外,书写时还要注意把字书写正确,注意笔画顺序、框架结构,不要写不规范的简化字,杜绝“自造字”的出现,更不能多一笔少一笔,不能在写字时“倒插笔”。总而言之,书写要规范。
四、板书要注意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总结。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浓缩,而不是讲解内容的简单重复。我们应把讲解内容进行分解、综合、归纳、演绎,使板书内容更加提纲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五、板书应有明确的目的,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般来说,板书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学上的重点就是板书的重点。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有条理、有系统、重点突出的材料才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所以,板书内容必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六、板书要设计小样。
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在上课前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板书提纲,也就是板书小样贴在教案的后面。
这样我们上公开课时,由于对板书内容心中有数,就能使讲解与板书相互配合得更加井井有条。设计好的板书很重要,但要注意一点,板书只是你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切不可一切为了板书而教,那样就失去了板书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