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节过渡行云流水
第三节 让环节过渡行云流水
听了名师的公开课,会发现他们的课堂活动设计特别好,一节好课应该像流水一般顺畅,不会让人感觉到哪个环节是断裂的,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导入一下,上一个环节就会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师的课堂连接语,要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好的连接语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不生硬,不呆板,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内容的过渡都衔接的特别自然,不会给观课者或者是学生带来一点点生硬的感觉,让人在清新流畅之中学到知识的精华。这就是对课堂中环节给予足够重视的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课堂连接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公开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环节的设置。
一堂完整的公开课往往由导入、教授、操练、能力拓展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下面,就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探讨一下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地方。
上课就是要带领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知识,再从课堂知识走向生活中的运用。所以在导入环节,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事物、近期出现的大事等着手,过渡到预授内容。好的导入可以缩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加你的亲和力,同时可以利用问题摸清学生的基础。注意导入的设置要巧妙、自然、简洁、不要花太多时间,一般两三分钟即可。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觉得自己的导入设计得很精彩,学生参与得很积极,结果忘记了时间,拖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这样就无法充分地完成新授内容,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效果。
在新授课环节中,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通过各种铺设台阶,各种手段,让学生真正扎实地掌握知识,这样,练习的效果才会好,能力拓展才可能练出满意的效果。在新授时,介绍知识一定要科学、透彻、易懂,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充分理解”而进行活动。这时,不要怕学生理解时出错,或者把学生的错误不加分析地一语带过。在自然的课堂当中,学生出错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关键是你怎样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在操练过程中,要注意练习密度要大,学生练习的面要广,练习的深度和广度要到位。练习的设置很有讲究,从易到难,各种提醒参差交叉,照顾到各类学生,要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能够回答的题目。
在能力拓展过程中,活动的设置一定要以本节课重点内容为基础。不要为了拓展而漫无边际的标新立异,空洞或者与本节课联系不大的内容,学生是很难操作的。要学会取舍,敢于忍痛割爱,把很精彩却不切合实际的活动取消掉。
品味以上几个环节,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再予以注意,假以时日,教师们就会掌握好根据课堂的节奏,把课堂中的几个环节细细地链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