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进入积极的情绪状态

第二节 让自己进入积极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方面。它产生于人的认识和活动过程之中,并影响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心理学家赫布曾说过:“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高;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最低。”因此,在公开课上,教师一定要自动自发地酝酿积极情绪,让自己进入状态,既可以改善教学质量,也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让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案例一

赵亮是一个十分贪玩的学生,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对他感到头痛。他永远是课间玩得最疯的一个,也永远是上课最没有精神的一个。他从不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反正自己也不会被看好,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早听说要来一位新的数学老师,赵亮可没想过要给谁留个好印象,依旧踩着上课的铃声往教室里面跑。同学们都坐好了,只有他在翻箱倒柜地找数学书和练习本。

一分钟之后,赵亮感到奇怪,平常不管是哪个老师来上课,早骂他了。今天这是怎么了?等他抬起头望向讲台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一双友善的目光:“你肯定就是赵亮了,我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一定要把课本和练习本找出来哟。”

赵亮一边找东西一边想:“这老师怎么这么好脾气啊。”等他终于拽出来之后,站在讲台上的赵有顺老师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数学老师,我姓赵。因为这是我的第一堂课,所以,我告诫过自己一定不可以生气发火,我可不想给你们留下一个凶巴巴的印象。那么,你们是不是也想给我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喊道:“想!”

“好,那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赵老师井没有大声斥责赵亮,也没有深究他如何如何不对。或许正是因此,让赵亮深感愧疚,那堂课是他听得最认真,回答问题最为积极的一堂课。

案例二

李老师今天心情不太好,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刚三岁的儿子发起了高烧,急忙送爱人和儿子到了医院后才匆匆来到学校。他心想这第一节课师生合作不可能很融洽了,因为心里对儿子的惦念会严重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

刚走进教室,他就发现讲台下放着一袋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李老师用一种有些厌倦的口气问:“这是什么?”平日里他最不愿看到教室里面放着脏兮兮的东西。

“是可回收的塑料瓶、可乐罐等,要卖掉……”同学们说。

还没等他们说完,李老师就把话茬接下来:“那卖掉的钱是不是给老师买棒冰呀?”

“哈哈。不是给你的,我们要捐给学校的爱心基金会。”同学们开心地笑着。

李老师心想:哦,原来这是他们为了捐款特意攒下来的。这时候。他心里的那份担忧随着谈话的深入已经有些变淡了。

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们给你买饮料。”

“给你买水果。”

“还是买个小礼物吧。”一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也开口了。

坐在最后的一个男生说:“老师,我们给你买香烟。”话音刚落,同学们又都乐了。

李老师想,这家伙胆子可真大,说了其他同学不敢说的话。于是,他乘机开了个玩笑:“好呀。要不你给老师买吧。”

“哈哈…”同学们笑了,李老师也笑了,刚才仅存的一丝不快也荡然无存。

教师也并非完人,总会被生活中的琐事牵绊。但即便如此,教师也要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利用课间,一定要将自己的情绪调节为最佳状态,否则,势必会影响到下节课相关知识的传授。

二、给导火线事先浇上点水。

关于教师课堂情绪的酝酿对课堂的影响,这个道理似乎谁都知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总会有些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干扰教师对课间情绪的酝酿。

教师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在上课铃想过之后急急忙忙跑进教室,其他学生早已正襟危坐等待上课。而这名最后跑进来的学生则还没有准备好这节课所需的课本等物品。在一片安静的气氛中,他十分紧张,又不得不翻开书桌找东西。安静的课堂之上,他翻开书桌的声响更显得刺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切不可勃然大怒,厉声训斥学生,因为全班学生几十双眼睛正紧紧盯着你的一举一动。教师的反应直接影响到自己和学生的上课情绪。相信一通火发过后,除了宝贵时间的浪费和学生的沉默甚至不满之外,还会造成自己情绪失控,影响教学过程。

案例中这个老师的做法是相当可取的。想必他早已对赵亮的种种表现有所耳闻,他用一句看似平常却稍带命令口吻的话,让赵亮感受到他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也正是这一做法,让他一下子就赢得了赵亮以及其他同学的尊重与信任。这样,不但分散了学生对刚才那一幕的注意力,而且迅速将学生带回到了课堂中来。

当然,这与赵老师事先告诫自己不可动怒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想要有一堂高效率的课,那么就需要事先在自己那根极易引燃的导火线浇上点水。

三、用幽默赶走自己的不良情绪。

众所周知,一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事实上,教师的课间情绪对于教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课时的心情,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主体性,更是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也有喜怒哀乐,不可能每节课走进教室时都是心情愉快的。心情不好去上课,肯定会影响课堂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那么,怎么能让自己心情舒畅呢?其实,像上面案例中的老师那样,在上课前一两分钟,看到什么就把握机会用诙谐幽默的口吻和学生们聊上几句,由此可以释自己之怀、笼学生之心、融师生之情。短短的一两分钟,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对教学内容毫无了解,也会让老师手忙脚乱,情绪压抑,抑制使老师迸发出紧张情绪。对教学过程没有设想,就会毫无章法,情绪失控。

1.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本身,它包括课上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了解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了解其难度和复杂度,从而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

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教师,在课堂上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掌握。

2.充分预设教学过程

合理顺畅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师生耗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是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情绪的一个重要成因。没有一个好的过程设想,就不可能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进行不畅,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大大打击教师的教学情绪。

因此,教师要想自己在教学中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就应该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安排,必须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个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方案。有了一个适合的教学方案,精神压力小了,精力耗费少了,教师的课前情绪酝酿自然就会变得顺畅。

3.利用课前五分钟设置“音乐欣赏”

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往往喜欢听一些比较悲伤的音乐,这样可以产生一种共鸣,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疗伤的作用。即使再怎么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被其中或优美,或哀怨,或激昂的曲调所感染。

因此,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课程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而且也能抑制自己不良情绪的发作。

4.用“智力体操”激发良好情绪

课间休息结束后,教师应该尽快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课堂教学的开始。

有效地利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一句话,总之这种课前的三分钟“智力体操”,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智力体操”该做些什么呢?其实内容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教师也有七情六欲,虽然说不能带着情绪上课堂,但是也不能保证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形而影响到教师原本良好的情绪。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情绪变得恶劣而受其影响,情绪也会产生波动,由此使得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形象受到损害,学生也不能从其他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因而也不能让自己的判断力和思想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学生本来就有点紧张,就更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积极的心态走向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