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生素
1.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是脂溶性维生素。
(1)作用:维持上皮组织和免疫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维持正常视力,特别是黑暗适应能力(即夜间视物能力)、维持细胞正常分化和增殖、维持生殖腺体(睾丸和卵巢)的正常功能、维持胚胎的正常发育(对孕妇的作用),抗氧化功能(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5 000U(1 500μ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不超过15 000U。过量食用可导致蓄积中毒。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200μg/d;1~4岁:300~500μg/d。4~7岁:500~750μg/d;7~13岁:750μg/d;13岁以上:800μg/d。
(4)缺乏症:轻度缺乏者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皮肤毛囊角化及鳞状皮肤增多、头发变脆无光泽、弱视和夜盲、食欲减退等;重度缺乏者可患眼干燥症、角膜溃疡、肾结石、牙龈及黏膜红肿等。
(5)食入过多:维生素A原食入过多可产生胡萝卜素血症,致皮肤黄染;长期每日服用维生素 A 50 000U则可致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停滞、皮肤干燥、脱皮、肝脾肿大、四肢疼痛等症状。因此,婴幼儿时期服用鱼肝油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服用时间,以免引起中毒。
(6)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胡萝卜、奶及奶制品、干果类、鱼油。
2.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为水溶性维生素。
(1)作用:神经传导、脂肪、糖类和乙醇的代谢、能量代谢(作为α-酮酸脱羧酶及转酮基酶的辅酶)。
(2)RDA/SDA:每日摄食推荐量为1.5mg,每日摄入量不得超过500mg。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0.4~0.6mg/d;1~4岁:0.6~0.8mg/d;4~7岁:0.8~1.0mg/d;7~13岁:1.0~1.3mg/d;13岁以上:1.5~1.8mg/d。
(4)缺乏症:轻度缺乏可引起疲乏、头痛、食欲下降、恶心、便秘、烦躁易怒及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而重度缺乏则导致抑郁、记忆力差、肌肉软弱无力、神经麻木及烧灼感、进行性麻痹等不适。
(5)食入过多:无害。
(6)食物来源:奶及奶制品、肉、全麦面包、谷类(粗米)、家禽、坚果类(如栗子)。
3.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为水溶性维生素。
(1)作用:作为氧化还原酶类的辅酶,参与体内许多代谢和能量产生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参与葡萄糖、某些氨基酸和脂肪的氧化过程,为机体提供热能。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是1.7m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暂无规定。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0.4~0.6mg/d;1~4岁:0.6~0.8mg/d;4~7岁:0.8~1.0mg/d;7~13岁:1.0~1.3mg/d;13岁以上:1.5~1.8mg/d。
(4)缺乏症:早期出现畏光、视物模糊、眼睛烧灼和痒感,口角疮、舌面光滑并呈鲜红色。病势进展,角膜血管充血、角膜溃疡、生长障碍。多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出现。
(5)食入过多:无害。
(6)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肾脏、谷类、肉类、奶类、绿色蔬菜(维生素B2见光易分解)。
4.烟酰胺 烟酰胺又称烟酸、尼克酰胺、维生素PP,溶于水和醇。
(1)作用:参与组成脱氢酶的辅酶,在生物代谢中起着递氢的作用;并参与葡萄糖耐量因子的形成。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20m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暂无规定。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4mg/d;1~4岁:6~8mg/d;4~7岁:8~10mg/d;7~13岁:10~13mg/d;13岁以上:15~18mg/d。
(4)缺乏症状:皮炎(主要在身体裸露部位)、腹泻、末梢神经炎(肢体远端皮肤感觉异常,如痒感、烧灼感等);严重者可致葡萄糖耐量异常(血糖不高而尿中可检测到尿糖)。
(5)食入过多:每日摄入超过时,可引起血管扩张、面红等症状。
(6)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肾脏、肉类、花生、蛋类、酵母。
5.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可衍化为磷酸吡哆醛,参与氨基酸代谢,为水溶性维生素。
(1)作用:蛋白质、脂类、糖类辅助代谢因子,参与细胞正常分化和DNA的合成、血红蛋白合成、神经递质合成、性激素合成作用。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是2m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50mg。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0.3~0.6mg/d;1~4岁:0.9mg/d;4~7岁:1.3mg/d;7~13岁:1.6mg/d;13岁以上:1.8~2.0mg/d。
(4)缺乏症:轻度缺乏可致头痛、轻度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甚至抽搐等症状。重度缺乏可致低色素性贫血、嘴唇干裂、舌头红肿及皮肤烧灼感等。
(5)食入过多:对小儿的毒性作用尚未明了。但孕妇过量服用,可致胎儿畸形。
(6)食物来源:鱼、肉、禽、蛋、蔬菜、坚果类等。
6.叶酸 叶酸微溶于水,易被酸、热和光所破坏。
(1)作用: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是核酸合成的主要原料,同时有利于子宫神经束的正常发育。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400μ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为5 000μg。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30~45μg/d;1~4岁:100μg/d;4~7岁:200μg/d;7~13岁:300μg/d;13岁以上:400μg/d。
(4)缺乏症状:合成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抑制淋巴细胞的正常免疫功能。
(5)食入过多:毒性作用尚未明了。
(6)食物来源:全颗粒谷物、肝脏、汤菜、绿色蔬菜。
7.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是一碳基团代谢中的重要辅酶,为水溶性维生素。
(1)作用:参与叶酸代谢、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参与许多化合物的甲基化过程及神经鞘磷脂合成。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6μ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为200μg。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0.5~1.5μg/d;1~4岁:2μg/d;4~7岁:2.5μg/d;7~13岁:3μg/d;13岁以上:3μg/d。
(4)缺乏症:可引起DNA合成障碍、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但血红蛋白却降低)、阻碍正常免疫功能。
(5)食入过多:毒性作用尚未明了。
(6)食物来源:肝脏、肾脏、肉、禽、鱼、蛋、奶。
8.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水溶性维生素。
(1)作用:抗氧化剂、促进铁的吸收和叶酸的代谢、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功能)、神经递质(提高人体的反应能力)等的合成。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60m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暂无。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30mg/d;1~4岁:30~40mg/d;4~7岁:40~45mg/d;7~13岁:45~50mg/d;13岁以上:60mg/d。
(4)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早期症状为烦躁不安、容易发生感染、皮下及长骨骨膜下出血(毛细血管脆性增高所致)、出牙后可见牙龈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牙质和骨样组织形成停滞。
(5)食入过多:超过每日2g,可引起腹泻、肾结石;骤然停服大剂量时可能会出现反跳性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
(6)食物来源:柑橘、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樱桃、土豆)。
9.维生素D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包括有维生素D2、维生素D3等一组类固醇衍生物。
(1)作用:调节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小肠黏膜细胞中钙结合蛋白(参与钙的运转)的合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通过与甲状旁腺素的协同用促进骨钙游离入血,转运到新骨使之钙化。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这三项作用相互协同,提高血中游离钙的浓度,促进骨的塑形和新骨的形成。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400U(10μ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不超过800U(20μg)。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10μg/d;1~4岁:10μg/d;4~7岁:10μg/d;7~13岁:10μg/d;13岁以上:10μg/d。
(4)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在骨有形态变化之前先有血浆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婴儿手足搐搦症,生长障碍,骨软化症(成人)。
(5)食入过多:一般每日服用20 000~50 000U,数周后可见中毒,或长期每日服用2 000U亦可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体重减轻、骨化过度甚至软组织钙化,如心、肾曲小管、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同维生素A一样,补充时应注意剂量和持续时间。
(6)食物来源:充足的日照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鱼肝油、鸡蛋、奶及奶制品。
10.维生素E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为脂溶性维生素,极易被氧化。
(1)作用: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保护胡萝卜素、维生素A、亚油酸在小肠内不被氧化;保护细胞膜(尤其是红细胞膜)免受自由基和氧化剂的损伤,以保持其稳定性;抗血管硬化。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30U,最大日安全摄入量为9 600U。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4mg/d;1~4岁:4mg/d;4~7岁:6~7mg/d;7~13岁:6~7mg/d;13岁以上:6~7mg/d。
(4)缺乏症:早产儿溶血(红细胞膜被破坏)、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眼肌瘫痪。
(5)食入过多:尚未明了(动物实验发现胆固醇沉着于主动脉)。
(6)食物来源:菜油、人造奶油、绿色蔬菜。
11.生物素 生物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1)作用:构成羧化酶的辅酶,维持头发、皮肤和指甲健康,参与脂肪酸、遗传物质(DNA)和三磷腺苷(ATP,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须不断合成)的合成代谢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0.3m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暂无规定。
(3)儿童需要量:暂无明确资料。
(4)缺乏症状:轻度缺乏可致皮肤干燥、脱屑、头发变脆等,重度缺乏时可有可逆性脱发、抑郁、肌肉疼痛、萎缩等。
(5)食入过多:暂无明确资料。
(6)食物来源:人体肠道细菌可合成一部分,动物肝脏、肾脏、蛋类、花生。
12.泛酸 泛酸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
(1)作用:参与蛋白质、脂类、糖类代谢,参与胆固醇、固醇类激素的合成。
(2)RDA/SDA:每日膳食推荐量为6mg,最大日安全摄入量暂无。
(3)儿童需要量:1岁以内:3mg/d;1~4岁:5mg/d;4~7岁:10mg/d;7~13岁:10mg/d;13岁以上:10mg/d。
(4)缺乏症状:轻度缺乏可致疲乏、食欲差、消化不良、易感染等症状,重度缺乏则引起肌肉协调性差、肌肉痉挛、胃肠痉挛、脚部灼痛感。
(5)食入过多:剂量超过10g可引起腹泻和胃肠功能失调。
(6)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肾脏、奶及奶制品、谷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