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马车”二:运动治疗

2.1.2 “马车”二: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重点就是迈开腿,通过科学的适量运动来让糖尿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适当、适量的运动不但可以保证血糖不升高,还可以控制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

(1)运动总原则

1)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个体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建议运动频度和持续时间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达到50%~70%最大心率,以自我感觉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为宜。

2)运动形式要与个体、年龄、病情、社会文化背景及体质相适应,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和高尔夫球,较强有氧运动包括跳舞、做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上坡骑车等;如无禁忌证,每周最好进行2次轻或中度抗阻运动,如阻力为轻或中度的举重训练。

3)注意事项: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评估,特别是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医学评估;运动时避免发生运动低血糖,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注意运动禁忌证,空腹血糖>16.7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止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的注意事项和注意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拉伸。

(2)运动项目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也称抗阻运动)相结合,能获得最好的运动效果。特别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适应能力,可能对体重控制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最大,可以增强心肌力量和肺活量,加快脂肪燃烧。抗阻训练(也被称为力量训练),指的是任何一种抵抗阻力的肌肉运动,它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机体处置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其他健康益处。有氧锻炼主要包括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游泳、水中行走、跳舞、做健身操等。

首先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要基于个人喜好,因为只有选择个人爱好的运动方式,才有利于长期坚持。当然,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患者的体力状况及并发症的情况决定。适合于糖尿病患者运动的项目很多,如散步、快走、慢跑、练太极拳、游泳、跳舞、做健身操、水中行走等。一般说来,快走和散步是最常见的比较适合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形式,尤其是年长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有膝关节损伤的,适合膝关节不负重的运动方式,如水中行走、游泳等。在这里对常见的有氧运动作一详细的介绍。

1)散步:在现实社会中,散步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和最适合人类防治疾病、健身养生的好方法,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运动方式。糖尿病患者在餐后散步将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散步不需成本,随时随地可以启动;散步也不受体重和年龄的限制。但散步却有缓步、快步、疾步和自由步等多种形式,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年龄、体质和血糖控制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应选择缓步走,即每分钟步行60~70步。缓步走不易引发低血糖,还有助稳定情绪,消除疲劳。6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快步走,即每分钟步行120步左右。但快步走可能会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故选择这一运动形式的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以防意外发生。对于体质好、血糖波动不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轻型的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疾步走,即每分钟步行150步以上。当然,选择此种运动形式的糖尿病患者也要随身携带一些糖果,以应对低血糖的发生。至于自由步这一散步形式,适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散步时很随意,可时快时慢、走走停停,有运动伴侣时还可以边散步边交谈。这一运动形式能让糖尿病患者精神放松,感觉轻松愉快。

2)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糖尿病患者游泳有以下好处。

●提高免疫力:游泳时,水的波浪对机体不断拍打可起到全身按摩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胰岛素抵抗,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进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减轻体重:人在游泳时,水中的阻力是空气中的12倍,克服这些阻力要靠消耗较大的能量来完成,其中部分脂质及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原被消耗,从而获得减肥的效果。

●保护关节:当人在水中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整个身体被水支撑着,因此身体的各个关节、肌肉和其他组织结构受到的压力就会减少,从而可以降低关节受损的危险。研究表明,当水没至腰部,身体只需承受体重的50%;若水没至颈部,则只需承受体重的10%。

●陶冶情操:游泳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锻炼意志,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如果糖友们不会游泳,那就用水中行走来代替,同样有不错的效果。

3)打太极拳: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其动作涉及全身各主要关节和肌肉群,长期练习可增进关节灵活性,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延缓骨的退行性改变。还可以明显改善人体的平衡功能。此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概率很高,打太极拳时全神贯注,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能很好集中,对改善脑功能、防治老年性痴呆有好处;打太极拳时要求腹式呼吸,能促进腹腔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太极拳的舒缓运动,还可明显改善肺脏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4)做健身操:有氧健身操也是有氧运动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活动时间长、强度适中、能有效控制体重、能有效提高练习者各种身体素质。健身操运动对场地要求不高、四季都能开展,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耐力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肺活量,促进体内血红细胞的氧代谢功能,全面提高患者的身体耐力,而且有氧健身操较其他运动更有趣味性,动作也简单、易学,音乐节奏鲜明,有较强的愉悦身心和增强身体健康的实效性。如果每天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肢体锻炼,可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加强体内物质代谢,既能延缓糖尿病的病程进展,还能预防并发症的提早出现。

5)力量训练(抗阻训练):可以强壮骨骼和肌肉,同时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平衡感,增加肌肉力量,还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每周至少做非连续的2~3次中等强度的力量练习,每次15~60分钟。但不建议连续2天内锻炼同一部位的肌肉。每次力量练习可选8~10个动作,涉及不同肌群,即至少1个动作作用于1个核心肌群(例如,胸部、背部、四头肌、股后肌群、肩部、二头肌、三头肌、腹肌),每个动作做3组,每组重复10~15次,每组间休息1~2分钟。力量练习应从小负荷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加量。力量训练主要包括杠铃、器械训练、平板支撑、俯卧撑、引体向上、箭步蹲和深蹲等。

(3)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你在一项运动或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它体现了你在这项活动中有多费劲。增加体育运动的强度可以帮助你改善心脏功能。你的心脏也是肌肉。如果你锻炼你的心肌(使它更快跳动),它会渐渐变得更强壮。正如每天举重的话,你的上臂肌肉就会变得更发达。随着心脏变得越来越强壮,你会发觉走楼梯和提重物越来越轻松。这是因为随着你的心脏变得更强壮,你的有氧耐力会得到改善。有氧耐力是指你的心脏通过血液提供氧气给你的肌肉的能力,如上臂和下肢的肌肉。有两种方法可以测量你的体育运动强度,一种是心率,另一种是主观强度感觉评分。因为呼吸频率和出汗量是因人而异的指标,因此心率倾向于成为指示体育运动强度更可靠的指标。

合理的运动强度一般以个人“最大运动心率”来反映,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最适宜的锻炼强度为最大心率的60%~85%或最大摄氧量的35%~70%。

主观强度感觉评分(RPE)是一种测量进行体育运动强度的工具。RPE有6~20级,6级表示这项运动非常轻松而20级表示这是你最费劲的1次。12~16级(大致能代表你最大心率的60%~80%)是能锻炼心肌的比较合适的范围。大多数人在运动时都能感知到自己的运动强度。

(4)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

除了总原则里提到的每周3~5次中强度有氧运动(总计150分钟以上)和2次抗阻训练,还需注意:

1)运动前应有10~15分钟热身活动,运动后应有5~10分钟整理运动。

2)选择运动时机很重要,由于机体的生物节律周期性变化。参加同样的活动,下午与晚间比上午多消耗20%的能量,故晚餐前2小时进行运动锻炼比其他时间更有效。

(5)运动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注意什么呢?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最好先做评估。

●体格检查。在开始进行运动疗法之前,最好做1次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不适于运动疗法的严重疾病,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检查的项目包括血糖、血压、心电图、尿常规或微量白蛋白尿、眼底检查、足部和关节及神经系统检查等。

●最好与你的医师进行一次运动治疗方案的讨论,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所从事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等具体情况,确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准备好合适的鞋袜,选择好合适的运动场所。

2)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一般不要在空腹时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以后开始运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准备进行运动之前,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应该在腹部注射,如果在大腿和上臂注射,肢体的运动可能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如果要进行中等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长,可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各测1次血糖,以便了解哪种运动形式、多大的运动量可降低血糖及降糖程度。运动中要随身携带备用食物,如饼干、糖果。如果在运动中一旦出现明显饥饿感、心悸、冷汗、头晕、手颤抖等情况时,提示可能出现低血糖,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食随身携带的食物或糖块,轻度低血糖一般休息1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缓解。若未能缓解,应再进食,并立即由他人护送去医院。运动时应随身携带资料卡片,设计一张“糖尿病低血糖求助卡”随身携带。卡片上应写上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并写明你是糖尿病患者,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得到他人的及时帮助。

3)如何避免运动损伤: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病情、年龄、爱好,选择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爬坡、登楼梯、骑自行车、游泳等非剧烈或非对抗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常常足部感觉减退,运动时发生足部损伤也感觉不到。所以一定要穿合脚的、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运动鞋,注意足部保护,袜子也应舒适。因为患糖尿病时双脚是最易受伤害的部位,而运动时也最易伤害双脚,所以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损伤。运动结束时,不应突然停止活动,应该再做10分钟左右的整理运动。运动后,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足是否损伤,如发现有青紫、红肿、水疱或血疱等要及时进行处理或到医院就诊。

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保证进行“有氧运动”,以不出现过分疲劳、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一旦出现胸闷、心悸、气短、胸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必要时及时就近诊治。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最好与其他中老年朋友一起运动,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可以相互有个照应。

(6)注意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拉伸

1)手臂伸展:

站直,脚与你的肩同宽。

数到15或30,向天花板伸展右手臂,同时保持双脚平放在地板上,然后重复左臂伸展。

做这个动作3~5次。完成后,抖动手臂。

2)手臂绕圈:

膝盖微屈站立。

手臂从肩部处伸展,并保持手掌向下。保持臀部和腹部收紧。

向前旋转手臂10次,然后向后旋转10次。完成后,抖动手臂。

手臂在每个方向旋转达20个圆圈。

3)弯腰:

站直,脚与肩同宽。

向右侧弯曲,将左臂高举在头上,将右手放在腰上,视线向前,数15~30。慢慢回到直立的位置。

重复练习,向左弯曲。上述动作重复5次。

4)伸展胸部:

双手合十,掌心朝上。

慢慢地向内弯曲手肘,伸直手臂。

拉双手,并一同向下压肩胛骨,胸部应该伸展出来。保持15~30秒。

重复3~5次。

注意:如果肩部受伤不要进行拉伸。

5)伸展三头肌:

手臂高举过头,用手握住另一只手臂的肘部。

轻轻地拉头后面的手肘,尽量伸展。慢慢地移动。

保持15~30秒。

另一只手臂重复同样的动作。

6)伸展肩膀:

轻轻地把胳膊肘穿过胸前,朝着对侧的肩膀。

伸展时用对侧的手作为支撑。

保持15~30秒。

另一只手臂重复同样的动作。

7)坐下触碰脚趾:

坐在地板上,膝盖微微弯曲。伸出双手,慢慢地向脚趾方向伸展。保持呼吸。

保持15~30秒。

另一只手臂重复同样的动作。

8)伸展背部:

躺下,膝盖弯曲,双臂平放在地板两侧。保持脚平放在地板上。深呼吸放松。

保持脚平放在地板上。深呼吸放松。用双手抓住膝盖的后面(而不是膝盖的顶部),并尽可能地向胸部靠拢。

保持15~30秒,然后返回到起始位置。

双腿重复3~5次。

9)拉伸股四头肌:

左侧身体躺在一个舒适的地面上,然后弯曲右膝盖,在后面抓住脚踝。

保持15~30秒。

双腿重复3~5次。

10)伸展跟腱:

面对墙一个手臂的距离站立,膝盖伸直,脚跟平放在地板上。

搁在墙上,让身体向前倾斜,慢慢地弯曲手肘。保持腿和身体直立及脚后跟在地板上。

11)伸展小腿:

站直,脚与你的肩同宽。

双脚伸直,双脚分开。右脚向前1步,稍微弯曲右膝,膝盖前面应该与脚趾前面平齐。左腿应该保持相对直立,左脚后跟应该在地板上。

稍微弯曲左膝。

保持15~30秒。重复对侧膝。

(7)防止肌肉酸痛或抽筋

运用科学的运动方法,防止肌肉酸痛或抽筋。

1)一次稍微增加一点,无论是运动频率、困难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应少量地逐步增加。

2)运动前、中、后多喝水。穿合身和舒适的袜子,保持脚部干爽。

3)每次运动前应热身,运动后应拉伸。做任何想做的活动前,都要先进行短时间较低强度的活动和几分钟的轻度拉伸。大多数热身和拉伸只需要5~10分钟。拉伸是防止肌肉酸痛、抽筋和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伸展还能帮助你变得更加灵活和放松。

4)如果你的肌肉抽筋,伸展肌肉,然后进行按摩,重复,如果仍有疼痛,在抽筋处冰敷几分钟(10~15分钟),重复按摩和伸展。

5)小心伸展身体的两侧,保持平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伸展,慢慢地自然呼吸,不要屏住呼吸。永远保持稳定,不稳定的动作会导致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