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术后近期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1周内)
(1)术后出血
减重术后早期出血70%发生在术后4小时内,可来自胃肠腔内的吻合口,也可来自胃肠腔外的肠系膜边缘、腹壁及脾脏等部位。患者出血速度较快,可表现为面色发白、身体发冷、呼吸心跳加快、血压降低。出血原因除与手术操作不够轻柔有关外,还可能与术前吸烟史,应用抗凝药、激素类药、精神类药等,术后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等有关。
术后出血的预防在于术前仔细评估与术中规范化操作。术中通过对重要部位应进行充分显露止血,并根据胃肠组织厚度选择相应高度的吻合钉,必要时可对残胃切缘或吻合口进行缝合加固。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有助于腹腔内出血的及时发现。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止血、制酸、输血等保守治疗可达满意效果。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立即进行进一步操作,包括内镜、血管介入或再次手术探查。
(2)静脉血栓栓塞
包括深静脉血栓与肺静脉栓塞,其发生率为0.3%~1.3%。发生率虽然极低,但肺静脉栓塞可致死,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因此须引起高度重视。
可以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如术前检测凝血功能、血脂等,对于有静脉血栓栓塞史、高BMI、开放手术等高危患者可在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所有患者术中下肢均应持续使用弹力袜或绑带,并加强围手术期监测;术后督促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对静脉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也可考虑预防性放置下肢静脉滤器。
(3)残胃与胃肠吻合口漏
代谢手术后残胃漏或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2%,高BMI、糖尿病等均是高危因素。大多数的漏出现在减重术后1周左右,心动过速是60%~80%患者的最初表现。谨慎起见,若术后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发热等症状,即使上消化道造影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医师也会考虑发生吻合口漏的可能。
消化道漏诊断明确后,一般及时给予禁食、营养支持、制酸、抗感染等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开始确定性治疗,包括内镜治疗(夹闭或封堵漏口、覆膜支架置入)和手术治疗。
(4)吻合口狭窄术后吻合口
狭窄多发生于腹腔镜胃旁路术后,腹腔镜袖状胃形成术也偶有发生,发生率为3%~10%。患者表现为腹胀不适、恶心、呕吐等。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包括胃肠吻合口大小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缝合时应避免组织过度内翻。
内镜和手术是吻合口狭窄治疗的主要手段。大多数狭窄可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或覆膜支架进行有效治疗。腹腔镜袖状胃形成术狭窄也可以通过腔镜下胃浆肌层切开或狭窄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目前为止治疗效果满意。
(5)肠梗阻与内疝
肠梗阻主要发生在腹腔镜胃旁路术后,发生率为1%~4%。内疝是造成梗阻的重要原因,其次为系膜粘连,其他原因还包括吻合口狭窄、肠襻成角扭曲、腹壁疝及肠套叠等。腹腔镜胃旁路术内疝发生率约为2.5%。患者表现为餐后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其中1/3的内疝患者会发生急性肠梗阻。
术中注意关闭系膜裂孔及其间隙有助于预防发生肠梗阻。
影像学检查对于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减重手术术后肠梗阻诊断明确,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目前70%~85%的探查是通过腹腔镜完成。术后短期内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再次手术或药物保守治疗,多可获得良好效果,不影响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