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可怜天下父母心(二):求医之路,一波多折

5.3 可怜天下父母心(二):求医之路,一波多折

患者信息:

马先生,男,32岁,BMI:35.88kg/m2

2型糖尿病史3年,伴发肛周脓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饮食运动控制不佳,药物使用不规律,效果不佳。长期吸烟史。

来自辽宁抚顺的马先生,3年前因“肛周脓肿”到医院治疗,期间发现血糖升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161cm身高的他,却拥有93kg的体重,BMI高达35.88kg/m2,行动极其不便,平地走路都会气喘不停,可想而知家住5楼的他每次回家爬楼梯时的痛苦了。马先生的妈妈还说,儿子睡觉时鼾声如雷,且常出现呼吸中断,有时甚至会憋醒。由于晚上睡眠质量差,白天他经常精神不佳,连开车都会睡着,上班也是昏昏欲睡,工作表现不佳,经常被领导批评,最后只能赋闲在家。更糟糕的是,近两年马先生出现了视物模糊的现象,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已经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导致失明。

2013年5月,马先生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医院。在咨询中,马妈妈焦急地向接诊医师回顾了儿子一直以来的糖尿病发生发展情况:她说儿子才30出头,还很年轻,家里有个贤惠的妻子及5岁的可爱女儿,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是这么年轻就出现了并发症,很叫人担心,以后该怎么办。说到这里,这位母亲眼角泛起了泪花。如今在网上了解到上海有了可以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的方法,她就赶紧陪着儿子过来了。医师深受这位母亲的触动,他请马妈妈放心,让马先生安心地做好术前检查和评估,减重代谢团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解决马先生的烦恼。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马先生有多年的吸烟史,且本身肥胖后胸腔容积相对减少,术前检查发现马先生肺通气功能不算理想,若是当即手术,会增加术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定于周二的手术被推迟了,医师让马先生通过吹气球、适量增加运动量来锻炼肺储备功能,以减小术后肺功能不全的风险。好不容易再次把手术提上日程时,却又出现了一个考验:胃镜检查时发现马先生胃窦部位有个异常的导管开口。由于手术时需要截断胃体,在弄清这个导管的来源与走向之前,医师们不能贸然手术。

马妈妈知道情况后心急如焚。这两天在向医师的反复的咨询中,在其他病患手术后的成果中,她都看到了代谢手术带来的巨大希望。她找到了担任主刀的张主任,请求一定要为她儿子做手术,儿子的后半生就看这次了。张主任也早已关注到了这个患者的特殊病情,他让马妈妈不要着急,只要用超声胃镜检查确定导管的来源,就能决定如何施行手术了。他联系了胃镜室主任、超声科主任,得到他们的协助。三方合作下,超声胃镜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马先生胃窦部的导管开口来源于“异位胰腺”,而这异位胰腺位于胃窦黏膜之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医师们发现这种情况在人群中的比例为1/100000,而这种情况施行胃转流手术的患者更是鲜有报道。在明确了导管来源之后,减重团队的手术医师组立刻进行了讨论,充分评估了手术的利弊,并最终决定为马先生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于是在推延2次后,5月21日马先生终于得偿所愿,顺利接受了手术。

到了5月末,是马先生出院的日子了。此时他已用奶瓶抿下了术后的第1口水,还能在病区里散好多圈步,除了腹部有点隐痛外,没有其他不适。本次住院期间,马先生的体重就已下降了7kg,血糖也呈现下降的趋势。马先生答应出院后全力配合执行术后饮食运动计划。1个月后随访时,看到了焕然一新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