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班会主题
主持人甲:同学们,刚才为了测试一下大家的卫生习惯,班主任故意把一团废纸扔到了地上,有的同学视而不见,有的同学用脚踩过,而刘梓琪同学进入教室发现后,很自觉地弯下腰把它捡了起来,并放进了垃圾桶。她捡起的仅仅是一团废纸吗?不,她捡起的是一种美德啊!让大家为刘梓琪同学的这种文明行为喝彩吧!
主持人乙:她的这种行为,与我们今天举行的班会“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创先进班集体”的主题相吻合。希望通过活动,在我们班中树立一种“人人学礼仪,人人讲礼仪,人人争当文明好少年”的良好风气!
活动二 以活动为主,感知理解文明礼仪
◎环节一:引导激趣,走进文明。
主持人甲:说到文明礼仪,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家里受父母的熏陶,在学校也常听老师的教导。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讲文明、知礼仪呢?
(学生回答,班主任简单总结并引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经典导引,明确礼仪。
主持人乙:其实,教育部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听《中小学生守则之歌》。
◎环节三:走进生活,共同探究。
主持人甲:同学们,要真正地讲文明、知礼仪,只会唱守则歌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它落实到咱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么,现在校园中的同学们在讲文明、知礼仪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用课件播放一段学校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知学校风光的秀美。)
主持人甲:是的,我们美丽的校园就像是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又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大地上冉冉升起!
主持人乙:文明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滋养着每一届学子的心田。但遗憾的是,就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在我们身边却有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品《校园里的不和谐音符》吧!
活动三 联系实际,反思自己身上的不和谐音符
◎环节一:模拟情境,还原生活。
学生模拟学校上课和课间情境,表演小品《校园里的不和谐音符》,需要准备的道具有课外书、水杯、手机、瓜子、小刀等。
【情境一】
(旁白)自习课上,老师不在,同学们正在自习。
(甲在哼哼唱歌,很是陶醉。)
乙:(正在看课外书,气愤地对甲大声说)唱什么唱,烦死了,我耳膜都快被你震碎了!
甲:不至于那么夸张吧?
乙:别唱了,烦死了!
(甲趴在桌子上。)
乙:过线了!
(甲没理会。)
乙:过线了,死胖子!死胖子超线了!
甲:你说什么?死胖子?我还说你死瘦子呢!
乙:(转身向后位同学借了一把小刀,重新划了一下桌子,并恶狠狠地说)三八线在这儿!别超线!
甲:不超就不超。(一会儿,突然对乙说)喂,帮我把眼镜盒捡起来。
乙:谁叫“喂”?我不管。
丙:(伸了个懒腰说)哎呀,终于写完作业了。
丁:喂,借给我看看?
丙:想得美,不给!
【情境二】
(旁白)丁零零,下课了。
(乙喝水,顺手把水杯放到桌子边上。丁披着衣服,搂着乙出去玩。甲突然起来向外走,把乙的水杯和书碰到地上,乙闻声回来……)
甲:(结结巴巴地说)对……对……对不起。
乙:你看,全湿了,你有病吧?赔赔赔,你给我赔!
甲:赔赔赔,我就不给你赔!
丁:别吵了,都是同学,别伤了和气,甲快给他擦擦吧。
(乙嗑着瓜子走开,边走边扔瓜子皮,甲低头看手机,一下把乙绊倒,两人又吵了起来。丁手持汽水瓶罐上台,走到台中间,随手将罐子一扔。丙出现后,后跨几步,挡住丁。)
丁:不好意思,请让下路!
(丙执着地挡着他的路。)
丁:(不耐烦)好狗不挡道啊!
丙:对不起,首先我不是好狗,其次我也不是狗!
丁:哼,你到底想干什么?
丁:(试探着)咋啦?
丙:这是什么呢?
丁:瓶子啊!可乐瓶子啊!
丙:不!这不是一个瓶子,这是垃圾!
丁:啥垃圾不垃圾的,不就扔了一个瓶子嘛,地球都没意见,轮不到你来教训我!够了!(一脚踢开罐子)好了,现在没事啦!
(4人鞠躬退场。)
◎环节二:借你慧眼,揭露现象。
主持人甲:从刚才4个同学表演的小品中,你们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呢?
(同学们回答。)
主持人乙:的确,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校园中时有发生。大家刚才提到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咱们学校的文明观察员也早已发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图片,展示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
◎环节三:照照镜子,自我反省。
主持人甲:相信不少同学也从照片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想一想:你们曾经做过哪些不文明的事呢?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
(同学们交流。)
主持人甲:谁能够大胆地把自己曾做过的不文明事勇敢地告诉大家呢?(指名回答。)
◎环节四:智慧引领,震撼心灵。
主持人乙:谢谢大家的肺腑之言,咱们现在发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还来得及改正,如果把这些不雅之举带出校外,那可就太丢人了,请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视频——智慧引领,文明出行。(视频内容摘选。)
十一假期是出游的好时节,各大景区的人群熙熙攘攘,文明出游再次成为焦点。
有的人只穿一条短裤就在人群中穿梭,还有人为了拍照能取个更好的景观,不惜铤而走险。然而,在山东蒙山,一些游客嫌光拍照还不过瘾,便在云蒙峰顶喷油漆留下了大名。照片中这两个名字在景区顶峰的多处石崖上都有,字体还相当大。
玩得疲倦了,找个地方休息本无可厚非。可有的人直接躺在树下的凳子上,不但姿势有些不雅观,连鞋袜都脱掉了。一名女士带着孩子坐在楼梯边,吃喝之间,食物垃圾也随手丢弃在地上。景区里糖葫芦、矿泉水瓶、苹果核、爆米花包装、饮料包装,真是啥都有。
在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游客购票之后,拿到门票的同时会领到一个印有“垃圾带回家”字样的垃圾袋,鼓励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捡拾垃圾、带出景区。
事实上,在景区里游客不仅把自己的垃圾装在袋中,还会捡拾地上的垃圾。原来景区规定如果游客捡垃圾达到1千克,就可以换取下一个景点的门票。
虽然拿着1千克垃圾来换门票的游客数量不多,但大多数游客还是会把垃圾放到活动发送的垃圾袋中,这大大减少了乱扔垃圾的行为。据环卫工人介绍,他们的工作量因此减少了三成。
今天看到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其实过去也没少提起,可见风气的养成需要渐进的过程,习惯的改变也难免出现反复。要有耐心,但更要有决心。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地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相信文明的行为就会更多,和谐的风气就会更浓。
主持人甲: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现实中的我们某些同学的不文明的行为是何其相似。新加坡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是,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很多去那儿旅游的中国人感到气愤和脸红。为什么有些中国人拿着大把的钞票去给外国人赚,而人家反而不愿意接待他们呢?
主持人乙:文明是一张世界通行证,没有它,你寸步难行!走出国门,你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啊!所以,请谨记:你走出家门,肩上就扛着家庭的荣辱!你走出校门,肩上就扛着学校的荣辱!你走出国门,肩上就扛着国家的荣辱!
活动四 学习老家规,测试文明素养
◎环节一:学老家规,做文明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讲文明、知礼仪方面,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看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定下的老家规吧,我们学习一遍(齐读)。
不许吧嗒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斜楞眼儿;不许不称长辈为您;不许罗着锅儿;不许挽裤腿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抖落腿儿;不许不叫尊称或名字就说话儿;不许当众咋呼;不许说瞎话儿;夹菜不过盘中线;不许吃饭咬着筷子;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吃饭不能稀里呼噜出声;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出门要说一声。
主持人甲:同学们,你们是讲文明的人吗?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份调查问卷,让大家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做个判断。
◎环节二:填写调查问卷——你是一个讲文明的人吗?
1.升国旗时,你能肃立,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2.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
3.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上前问好吗?
A.是 B.有时 C.不
4.你有过破坏公物、乱扔粉笔的行为吗?
A.没有 B.有过 C.经常
5.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互相帮助吗?
A.是的 B.很少 C.没有
6.你会乱扔垃圾吗?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7.看见校园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8.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不做小动作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10.你参加各种集会能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主持人乙:得分为24~30分,说明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得分为16~22分,说明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得分为10~14分,说明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系可能很差,不是个受欢迎的人。
◎环节三:班委献言献策。
主持人甲:通过刚才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出还有部分同学稍有欠缺。为了让大家更加完美,我们的班委在此献言献策,建议大家:升降国旗肃立行礼;语言文明,懂礼仪;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举止文雅,着装得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乘车购物不拥挤;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爱护设施,节约资源;社会交往热情、友好、大方;兴趣健康,远离游乐场所。
◎环节四:班主任寄语。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多少。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楷模。一棵树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周围的环境气候,但是一片森林能给我们一片晴朗的天空。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