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一、“地理”一词的由来与古代人的阐释
二、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三、历史地理学学科定义内涵简释
第二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孕育阶段(先秦、秦、西汉)
二、成长阶段(东汉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三、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二、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子系学科
第四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方法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
三、田野实地考察的方法
四、分步骤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历史地理学的意义
一、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促进历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三、促进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及其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
二、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历史自然地理
第一节 气候的变迁
一、考古时期
二、物候时期
三、方志时期
四、仪器观测时期
第二节 植被的变迁
一、天然植被的自然区划
二、植被的变迁
第三节 水系的变迁
一、黄河中下游河段的历史变迁
二、芍陂的由来与演变
三、泾河的“清”“浊”变化
第四节 沙漠的变迁
一、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沙漠化的发生
二、荒漠地带沙漠的发展
第三章 华夏祖居地与历代王朝疆域
第一节 华夏祖居地
一、传说中的华夏祖居地
二、西北内陆三“昆仑山”为华夏祖居地说不可信
三、华夏祖居地的方位
第二节 华夏族疆域的形成
一、夏部落的出现与部落联盟的形成
二、华夏族疆域的初步形成
三、商、周王朝疆域概况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族疆域
第三节 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一、东北边界的形成
二、北部边界的形成
三、西北边界的形成
第四节 近现代疆域的演变与形成
一、中俄边界的最终形成
二、中朝边界的形成
三、琉球群岛归属的变化
四、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真相
第四章 历代政区制度
第一节 历史上政区制度产生与形成原因
一、先天自然区域的影响
二、居民经济活动的特点与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
三、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
第二节 《禹贡》九州制与五服制
一、《禹贡》九州制
二、《禹贡》五服制
第三节 封国制与郡县制
一、封国制的产生与演变
二、郡县制的产生与演变
三、州制政区及其演变
第四节 道制和路制
一、道制政区的演变
二、路制政区的演变
第五节 行省制
一、中央机构与地方临时军政机构并存期
二、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区并存期
三、地方政区独存期
第五章 历代王朝都城
第一节 古都长安
一、长安成为七大古都之首的条件
二、在关中建都的历程
第二节 古都洛阳、开封与邺
一、洛阳
二、开封
三、邺
第三节 古都南京与杭州
一、南京
二、杭州
第四节 古都北京
一、地理形势
二、成为最后一个古都的历史原因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建都思想综述
一、“天下之中”说
二、“头项”说
三、“扼亢”说
四、“四塞之地”说
五、“沃土”说
六、“三善咸备”说
七、“徙都”说
八、“风水”说
九、“丧乱”说
十、“守德”说
十一、“万世”说
第六章 历史经济地理
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区
一、最早的三大农业经济区
二、最早的三大农业经济区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国之前长江中下游农业经济落后的原因
二、长江中下游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水陆交通道路的演变
一、陆路交通道路的演变
二、内陆运河的开凿与航运
三、海洋交通的发展
第七章 历史军事地理
第一节 分裂时期东西、南北对峙及其分界
一、东西对峙及其分界
二、南北对峙及其分界
第二节 历代长城的修筑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
二、秦汉时期的长城
三、北朝与隋长城
四、金界壕
五、明长城与九边镇
六、长城的性质与作用
第三节 历代关塞及其地理形势
一、长城线上诸关塞
二、边地山间道路上诸关塞
三、交通要道上诸关塞
第八章 历史文化地理
第一节 中华远古多源文化的发源地
一、“文化”的涵义与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
二、旧石器时代中华远古文化的地理分布
三、新石器时代八大氏族文化区
第二节 华夏正源文化的发源与概况
一、华夏正源文化的发源地
二、华夏正源文化早期概况
第三节 汉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一、汉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
二、汉文化中心区的南移
三、汉文化向海外的传播
第九章 历史地图
第一节 形象化历史地图
一、形象化历史地图及其创制
二、形象化历史地图的使用概况
第二节 “计里画方”历史地图
一、“计里画方”历史地图的创制
二、“计里画方”历史地图绘制与使用概况
第三节 经纬度历史地图
一、经纬度绘图方法的传入
二、中国测绘经纬度历史地图概况
第十章 历史地名
第一节 历史地名及其渊源
一、历史地名的定义
二、历史地名的渊源
第二节 历史地名的分类
一、普通历史地名及其分类
二、特殊历史地名及其分类
第三节 历史地名的史料价值
一、地名是打开历史研究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对经济开发与国家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文献
第一节 《尚书·禹贡》
一、《禹贡》的作者
二、《禹贡》的地理学价值
第二节 《山海经·五藏山经》
一、《山海经》简介
二、《五藏山经》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汉书·地理志》
一、对黄帝至西汉初疆域变迁概况的记载
二、对西汉地理的记述
三、对边疆与部分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 《水经注》
一、《水经注》的作者与来历
二、《水经注》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元和郡县图志》
一、《元和郡县图志》简介
二、《元和郡县图志》的地理学价值
第六节 《元丰九域志》
一、《元丰九域志》对路制的记载
二、《元丰九域志》对“化外州”的记载
三、《元丰九域志》对“羁縻州”的记载
第七节 《历代宅京记》
一、《历代宅京记》简介
二、《历代宅京记》的地理学价值
第八节 《读史方舆纪要》
一、具有丰富的沿革地理学资料
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学特色
三、对历代都城作了辩证论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