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都思想综述
2025年10月13日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建都思想综述
从先秦至明清,许多帝王将相和历史学家都非常重视建都问题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并曾先后提出了内涵深邃和富于时代特点的见解,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建都思想。以上各节围绕七大古都简介了古代部分建都思想,本节将较全面综述古代建都思想,以利读者较深入、较全面了解古代治国理政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明代陈建的《建都论》一文,是中国古代建都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世杰作,而至今仍不乏现实借鉴价值。《建都论》曾云:“古今天下大都会有四:曰长安、曰洛阳、曰汴、曰燕四者,自昔帝王建都之地也。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何也?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幽燕形势,自昔称雄,会通漕运,今日颇便建都宜矣。然北太近口,南太远越,北距不二百里,无藩篱之固,而天子自为守……非所谓居中而应四方矣。”[32]陈建之论,主要从地理形势、经济条件和战略地位三方面阐述了自己关于建都问题的精辟见解,同时又对先秦秦汉以来的“风水”说,采取了不屑一顾、断然摒弃的唯物主义态度。然而,陈建《建度论》并未将古代丰富的建都思想涵盖以尽,尤其未能将古代建都思想中精辟而闪光的部分全面揭示出来。以此说来,详尽梳理历代建度思想诸见解无疑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建都思想,主要可梳理为以下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