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化历史地图的使用概况
2025年10月13日
二、形象化历史地图的使用概况
在《山海图》以后问世的历史地图,形象化的特点很鲜明。如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管子·地图篇》说:“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泾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廓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5]这条记载表明,战国时的军用地图,是绘有实物形象的,如山、川、草、木、城、关塞、邑等等,如果地图上未绘有实物形象,兵主者是无法对山、川、谷、草、木等“尽知之”的。
到了两汉,地图的形象化特点仍旧保留着。《汉书·李广传》附李陵传说:“(李)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6]《后汉书·李恂传》说:李恂“慰抚北狄,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余卷”[7]。仅此两例我们就可明显看出,两汉时期的地图仍然保留着形象化地图的特点。据此,我们虽不能断定两汉时期所有地图都具有形象化特点,但可以说两汉时期历史地图仍处在形象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