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文化研究》简介
《乾陵文化研究》这本书是由.丁伟主编创作的,《乾陵文化研究》共有238章节
1
《乾陵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
顾 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兴邦 齐东方 张建林 秦建明 曹发展 蒙 曼 葛承雍 樊英峰 编委会主任 杨宗战 编委会副主任 丁 伟 编 委(以姓...
2
目录
目 录 《乾陵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 武则天研究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一 背景回顾 二 汪篯先生的观点 三 出生地与故乡 唐高宗议立明堂史事初探 一 高宗即位初...
3
武则天研究
...
4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孟宪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问题多有讨论,成为武则天研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一个话题。此题之争,不仅反映了武则天的史学地位,也反映了有关...
5
一 背景回顾
郭沫若先生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意见,首先是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2期上发表的话剧剧本《武则天》中做了表达,他利用剧中人之口宣布武则天是出生在“巴蜀的剑阁附近”...
6
二 汪篯先生的观点
汪篯先生对于武则天出生地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其文如下: 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点的问题。郭老说武则天生于利州,我看不可能。历史上记载武则天的年龄,有几种说法,有的说...
7
三 出生地与故乡
郭老最初讨论武则天,是用出生地与故乡连接起来的,剧中人武则天的台词就有“巴蜀才是我的故乡”的说法。或许,郭老在武则天的行为中,看到了某些巴楚文化的信息。作为文学...
8
唐高宗议立明堂史事初探
曹建强 明堂礼作为我国中古时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祭祀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当我们细究史料会发现,从隋朝建立(581)到武后执政的垂拱四年(68...
9
一 高宗即位初的议立明堂事件
永徽元年(650),在经过贞观后期立嗣风波的洗礼之后,高宗李治登上皇位。虽然李治在贞观后期才被确立为继承人,就其自身而言并没有多少优势,只是因为承乾太子和魏王泰...
10
二 总章年间高宗建立明堂的努力
在上文中我们探讨了高宗即位初期永徽至总章年间两次明堂动议,虽然高宗两次动议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其实我们会发现,对于高宗来说,难的不是进行明堂礼...
11
三 总章年间明堂修建搁置和后期放弃修建明堂原因
关于高宗总章年间创建明堂活动失败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此次总章年间明堂创置活动失败以及高宗朝以后再未提及此事,与高宗中后期高宗与武后的争权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隋唐史事钩沉
...
13
从“文、吏之争”到“政事分途”——再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用人择相问题
丁 俊 玄宗朝的政治,由于事关安史之乱,始终都是唐史研究的重大课题。汪篯先生在这方面有两篇重要的文章,一是关于唐玄宗稳定皇位的政策;二是吏治与文学之争[1]。这...
14
一 主相把控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姚崇、宋璟时期。姚、宋二人分别以中书令或者侍中的身份把控朝局,卢怀慎与苏为副[12],此即一主一从的宰相格局。这一时期,朝局平稳,各项政务也能够顺利...
15
二 政见分歧与政事分途
开元四年,突厥默啜败死,从此东突厥的势力退出了西域[25]。与此同时,契丹、奚降,唐朝复置松漠、饶乐二都督府,并且通过和亲关系稳定了两蕃,营州都督府也顺利重置于...
16
三 新的宰相格局
1.萧嵩、裴光庭与宇文融 根据王小甫先生的研究,吐蕃自开元五年就已经与突骑施苏禄结成同盟,与唐朝在西域展开较量。开元十五年,吐蕃攻陷瓜州,王君㚟被回纥部落杀死,...
17
汪篯与隋唐之际政局研究
段真子 身为隋唐史研究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的高徒,汪篯先生一生治学之主要阵地,当属隋唐历史。回顾其短暂一生,先生于隋唐史之论著虽数量不多,却涉及了这一时期较为核心...
18
一 上承陈师:汪篯研究隋唐之际政局的背景
汪篯先生一生治学严谨,所写文稿、札记之多数未曾公开发表,而“文化大革命”初期先生的不幸逝世,更使大多论著惨遭散失,现今仅得见于《汪篯隋唐史论稿》(以下简称《隋唐...
19
二 下启后学:汪篯隋唐之际政局研究的地位
从20世纪40年代重点关注隋唐之际群雄盛衰兴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跟随农民起义研究浪潮,讨论隋朝灭亡之原因,汪篯先生对于隋唐之际政局的讨论持续推进,并逐渐系...
20
三 薪火相传:隋唐之际政局研究的一点思考
与汪篯先生所生活的20世纪相比,今日的政治史研究已开始在传统模式之外,寻找新的思路。农民起义导致改朝换代,从而推动历史发展的规律,虽由近代革命理论催生,但已与当...
21
唐睿宗的“让位”经历及政治取向
吴小龙 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期间共21帝(包括武则天),皇帝“中途”让位者不少。如高祖让位于太宗,武则天让位于中宗,睿宗让位于玄宗,玄宗让位于肃宗,顺宗让位于宪宗...
22
一 唐睿宗的“让位”经历与心理塑造
《旧唐书》载:“龙朔二年六月己未,生于长安……及长,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3]这是对唐睿宗为人的整体描述,与他后期从政的表现基本吻合。唐...
23
二 唐睿宗微妙的政治取向
唐睿宗夹在两位颇有政治建树的统治者之间,因而显得平庸。在母后武则天统治下,他被立为太子并取代哥哥中宗即皇帝位,但犹如傀儡,权归母后,其后降为皇嗣,武则天称帝,在...
24
三 唐睿宗政治取向与心理塑造的关系
睿宗李旦作为李唐皇室的一员,尤其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嫡子,他注定不能与朝堂之事分开,不论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还是后期塑造的心理,都对他的政治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二...
25
四 结语
不同的“让位”情况,隐藏在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也不尽相同,让位者的政治取向及心理亦有所不同。唐朝统治者中有些“让位”并非正常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唐睿宗“三让皇...
26
论唐玄宗对武则天的继承发展
李 淑 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如是评价武则天在唐朝历史发展中的意义: 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若依此义言,则武周之代李唐较...
27
一 玄宗对武则天时代的否定
唐玄宗先天元年以父亲睿宗禅位的方式成为唐朝的第五位皇帝。此前,唐朝经历了武周窃断唐朝国脉,中宗、睿宗虽恢复国祚,然政治上一直受武则天时代影响,纷争混乱不断的历史...
28
二 无法摆脱的政治影响
玄宗如此急切地想要抹去武则天的政治遗迹,努力建立全新的朝廷气象,然而他真的能完全斩断与武则天的政治联系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武则天合法掌握唐朝权力多年,武周期...
29
三 玄宗对武则天的政策继承
君主制度之下,“人亡政息”是基本规律,主政者的政治影响,往往伴随他的自然生命的结束而结束。唐玄宗对武则天的否定,是基于武则天生命的终结与其政治影响的逐渐消亡。但...
30
四 结语
玄宗继位后,在政治形象上进行了宣传和打造,表示要回归以贞观时期为正统的唐代格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武则天的政治遗存展开了一系列的清除和否定,但无论是从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