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陆上丝路”概况

二 隋唐时期“陆上丝路”概况

西汉武帝时张骞两次“领队”出使西域,是最早的以“国家行为”进行的大规模域外探索,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从此开通了对东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陆上“丝绸之路”。而西汉帝国开拓边疆,经营西域,其控制权的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性质和价值。因此,“丝绸之路”通畅与否,同国家力量的“投入”直接相关[18]

而历史上“丝路贸易”历经曲折反复,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1)中国的丝绸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在西方市场上价钱昂贵(如为波斯、罗马帝国的上流社会阶层所喜好),是故控制“丝路贸易”具有很大的商业利益;(2)“控制或垄断商路贸易是古代游牧政权用来增长其经济实力的一种有效手段”[19],陆上丝路沿途游牧族类政权的经济社会形态(单一脆弱),决定了其对于“丝路中介贸易”势在必争。

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并非一直畅通无阻。在隋朝建立时(581),西域地区的霸主是突厥汗国。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控制天山南北,称雄中亚,占据着“丝绸之路”国际商贸交流(中转)的枢纽位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