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霍山的官方祭祀与民间信仰
柯增玮
霍山,又名霍太山,古称太岳,地处古冀州,唐之晋州,即《尚书·禹贡》中所指的岳阳[1]。另有同名之山,地处荆州,又名天柱山,古称南岳[2]。本文意图探寻的对象,则主要是处于河东道晋州(今山西临汾)的霍山。“白衣野老与太祖的开国神话”[3]使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并不算少,目前国内学者对霍山也有所研究:常乐认为山西霍山从来就属五镇之一,盛唐时五镇之称十分明确,在宋代沿中镇名称[4];(台湾)蔡宗宪认为五镇的观念至迟在德宗朝即已出现,而以霍山为中镇的说法,在唐代末期亦已形成[5];王元林则认为隋唐之际尚为四镇格局,到宋初霍山才上升中镇,正式形成五镇格局[6]。霍山在隋唐镇山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而民间信仰中的霍山呈现出哪般面貌,宗教与霍山信仰有着怎样的关系,都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多有浅薄之处,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