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中国古代明堂礼制研究论著目录初编
胡耀飞 整理
按:关于中国古代明堂礼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古今学者的关注焦点。故本编拟就1949年以来关于明堂的出版著作和学位、刊物论文全面搜罗,以便学界参考。其中著作、学位论文以时间为序,以示先后;刊物论文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以便了解某一学者的所有研究情况。当然,在一些关于武则天、古代建筑、古代城市、古代礼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专著)中,也会辟有关于明堂的内容。但这些都比较分散,且篇幅不大,论述目的各不相同,故本编未予整理。本编仅仅是一个开端,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支持和补充。
一、著作(以时间为序)
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艺文印书馆,1971年。
Antonino Forte,Mingtang and Buddhist Utopia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stronomical Clock:The Tower,Statue and Armillary Sphere Constructed by Empress Wu.,Roma and Paris,l988.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
张一兵:《明堂制度源流考》,人民出版社,2007年。
赵一德:《北魏平城明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二、学位论文(以时间为序)
曹春平:《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
邱静绮:《明堂制度研究》,中央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高永东:《明堂的特点、建制与分类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陈文婷:《隋唐之际大型建筑研究——兼论武则天明堂》,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曾军瑜:《〈地理新书〉中明堂意涵之探析》,台北艺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卞伶俐:《北宋明堂礼仪制度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陈明治:《唐代的明堂制度文化及其政治》,佛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张力智:《双重祭祀——“由庙到墓”的三个层次》,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王旭东:《商周至汉末帝王祭天礼制与观念演变的考察》,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刘娜:《中国传统建筑中“亚”字型图式及其文化内涵》,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薛茜:《汉代的明堂制度——兼明堂制度源流概述》,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日〕南泽良彦:《南北朝隋唐明堂研究》,京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秦娟:《〈礼记·明堂位〉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徐蕊:《北魏平城明堂形制探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陈康:《北魏建筑复原设计探析——基于礼制、官府建筑》,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史鹏飞:《隋唐洛阳规划设计的佛道文化元素研究》,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三、单篇论文(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白晓银、罗红侠:《扶风召陈三号建筑基址为西周明堂考》,《文博》2011年第5期。
曹春平:《明堂初探》,《东南文化》1994年第6期。
曹峰:《“天礼”、明堂制度及其儒道关系——以出土文献为线索》,载《中国儒学》第九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陈惠芬:《武周“明堂盟誓”事件真相》,《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第2期。
陈侃理:《从阴阳书到明堂礼——读银雀山汉简〈迎四时〉》,《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1辑。
陈连洛、郝临山:《大同北魏明堂方位与平城遗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陈文龙:《稀阔之典——皇佑二年明堂礼发微》,载邓小南、程民生、苗书梅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2012》,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Piero Corradini,“Ancient China’s Ming Tang(明堂)Between Reality and Legend,”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Vol.69,Fasc.1/2,1995.
〔日〕村田治郎:《明堂略史》,《日本建筑学会论文报告集》第60卷第2号,1958年10月。
邓佩玲:《东周画像纹铜器所见礼射图探论——试论礼射与“辟雍”、“明堂”之关系》,《逢甲人文社会学报》第21期,2010年12月。
D.Elisseeff,“Reviewed Work:Tang dongdu Wu Zetian mingtang yizhi fajue jianbao(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Kaogu 1988,3,”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 NOUVELLE SÉRIE,Vol.6,1988.
方智果、张林书:《明堂制度研究及汶上明堂的复原设计》,《古建园林技术》2013年第3期。
范正娥:《论两汉时期太学与辟雍、明堂的关系》,《文史博览》2007年第6期。
〔日〕丰田裕章:《石清水八幡宮所藏〈异朝明堂指图记〉と阮谌〈周室王城宗庙明堂图〉》,《史料:皇学馆大学史料编纂所报》第208号,2007年4月10日。
Antonino Forte,“On the Subject of the Mingtang,”Monumenta Serica,Vol.40,1992.
Antonino Forte,“Communications to the Editor,”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52,No.1,Feb.,1993.
〔日〕福安敦(Antonino Forte):《武曌的明堂与天文钟》,载赵文润、李玉明主编《武则天研究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
〔日〕高田克己:《世室·明堂の意匠について:「考工記」にあらわれた造形的形式の研究》,《日本建筑学会论文报告集》第63卷第2号,1959年10月。
葛志毅:《明堂月令考论》,《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
古建军:《上古明堂形制与中国古代文化——一种新的中国古代文化观》,《唐都学刊》1994年第5期。
韩生存:《北魏平城明堂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何丽、刘管平、巫丛:《一座“明堂式”构图的边郡唐“亭”》,《中国园林》2010年第7期。
贺云翱、路侃:《南京发现南朝“明堂”砖及其学术意义初探》,《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
黄永健、薛坤:《试析明堂礼制建筑中的家具与空间》,《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年第11期。
贾晋华:《神明释义》,《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李海、侯峻梅、张兰英:《北魏平城明堂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第5期。
李海、张兰英:《北魏平城明堂初探》,载《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李文才:《明堂创制的构想与唐高宗的政治心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李文才:《武德、贞观时期关于明堂兴造问题的讨论》,载董劭伟主编《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日〕栗原圭介:《明堂に缠る思想的类同——中国古代の特に「宗祀」に见る构造论的诗学として》,《大东文化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26号,1988年。
刘畅:《紫禁城里的明堂?——乾隆皇帝建筑设计参与管窥》,《建筑遗产》2016年第2期。
刘曼春:《武则天明堂考》,载赵文润、辛加龙主编《武则天与咸阳》,三秦出版社,2001年;收入氏著《唐史研究辑存(1982——2006)》,中新出版社,2006年。
刘瑞:《西安“大土门遗址”为汉末“元始明堂”论》,载《秦汉研究》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
刘宪章:《泰山古明堂钩沉》,《岱宗学刊》2001年第4期。
刘子健:《封禅文化与宋代明堂祭天》,载氏著《两宋史研究汇编》,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
吕博:《明堂建设与武周的皇帝像——从“圣母神皇”到“转轮王”》,《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1期。
吕鹏志:《明堂的宗教意蕴初探》,《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John S.Major,“Reviewed Work:Mingtang and Buddhist Utopia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stronomical Clock:The Tower,Statue and Armillary Sphere Constructed by Empress Wu.by Antonino Fort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51,No.3,Aug.,1992.
孟繁森:《〈明堂赋〉作于天宝初年》,《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3期。
孟祥才:《关于青岛女姑山汉代明堂的几个问题》,《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日〕南泽良彦:《蔡邕の学问と思想——律历と明堂とについて》,《中国哲学论集》第28·29号合刊,2003年10月。
〔日〕南泽良彦:《南朝宋時代における明堂创建と谢莊の明堂歌》,《中国哲学论集》第33号,2007年12月。
〔日〕南泽良彦:《南朝齐梁時代の明堂》,《哲学年报》第69号,2010年3月。
〔日〕南泽良彦:《唐代の明堂》,《中国哲学论集》第36号,2010年12月。
〔日〕南泽良彦:《北魏と隋の明堂》,《哲学年报》第70号,2011年3月。
〔日〕南泽良彦:《裴頠の「一屋之论」と南朝北朝の明堂》,《哲学年报》第71号,2012年3月。
〔日〕南泽良彦:《魏晋の明堂改制论と王肃の五帝说》,《中国思想史研究》第34号,2013年3月。
裴松宪:《武则天与明堂》,载王双怀、郭绍林主编《武则天与神都洛阳》,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乔长阜:《〈明堂赋〉写作旨意和时间浅探》,载《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
秦建明:《北海团城为明堂考》,载《西部考古》,三秦出版社,2006年。
任林平:《宋金时期“明堂”浅议》,《中国文物报》2015年9月11日。
〔日〕三上顺:《明堂の位置に就いての一考察》,《哲学》第15号,1963年11月。
〔日〕三上顺:《明堂と家形埴轮(下)》,《東方宗教》第28号,1966年11月。
〔日〕三上顺:《明堂と家形埴轮(上)》,《東方宗教》第27号,1966年9月。
〔日〕三上顺:《明堂の起源とその发展に就いての一考察(上)》,《哲学》第20号,1968年10月。
〔日〕三上顺:《明堂の起源とその发展に就いての一考察(下)》,《哲学》第24号,1972年10月。
邵志伟:《〈周易〉象数对中国明堂礼制建筑的影响——以唐〈定明堂规制诏〉为例》,《周易研究》2011年第3期。
邵治国:《武则天明堂政治和明堂大火考》,《唐都学刊》2005年第2期。
〔日〕涉泽尚:《昆仑と祭祀坛——「明堂」との关系において》,《学林》第26号,1997年2月。
沈信甫:《论戴震〈考工记图〉的明堂形制及其意义》,《中国学术年刊》,第34卷第2期,2012年9月。
沈聿之:《西周明堂建筑起源考》,《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
苏颂:《武则天明堂考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孙英刚:《佛教与阴阳灾异:武则天明堂大火背后的信仰及政争》,《人文杂志》2013年第12期。
唐启翠:《圣俗之间:〈礼记·明堂位〉的礼仪空间探讨》,《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汪梦林、王宁:《中国传统礼文化下的明堂建筑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第1期。
汪宁生:《释明堂》,《文物》1989年第9期。
王柏中:《两汉明堂考实》,《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王贵祥:《古明堂秦极庙与宋明天子正衙》,载《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王贵祥:《明堂、宫殿及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王贵祥:《唐总章二年诏建明堂方案的原状研究》,载《建筑史》第二十二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贵祥:《唐洛阳宫武氏明堂的建筑性复原研究》,载《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四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世仁:《北魏平城明堂形制考略》,载《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二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王岩:《关于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的几个问题》,《考古》1993年第10期。
王岩、杨焕新、冯承泽:《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3期。
王银田:《北魏平城明堂遗址研究》,《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
王银田、曹臣明、韩生存:《山西大同市北魏平城明堂遗址1995年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3期。
王子林:《嘉靖帝所建玄机宝殿明堂考》,《故宫学刊》2012年第1期。
王子林:《玄机宝殿新证》,《故宫学刊》2013年第2期。
萧放:《明堂与月令关系新证》,《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
辛德勇:《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质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期。
徐峰、马廷中:《试析周“明堂”的文化内涵》,《文史杂志》2013年第3期。
徐峰、易耿:《夏商周三代明堂的文献与史料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徐峰、袁君:《论明堂研究的文化价值》,《学理论》2013年第26期。
徐蕊:《明堂制度源流概述》,《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7期。
许道龄等:《关于西安西郊发现的汉代建筑遗址是明堂或辟雍的讨论》,《考古》1959年第4期。
薛梦潇:《“周人明堂”的本义、重建与经学想象》,《历史研究》2015年第6期。
杨高凡:《宋代历次明堂大礼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2期。
杨鸿勋:《明堂泛论——明堂的考古学研究》,《东方学报》(京都)第70号,1998年;又刊《营造》第一辑,文津出版社,2001年。
杨鸿勋:《日本列岛的“黄帝明堂”》,《文物世界》1999年第4期。
杨鸿勋:《自我作古,用适于事——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洛阳明堂》,《华夏考古》2001年第2期。
杨鸿勋:《日本列岛的“黄帝时明堂”——日本神社源于中国说兼及“昆仑”即“干阑”即“京”说》,载《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鸿勋:《古蜀大社(明堂·昆仑)考——金沙郊祀遗址的九柱遗迹复原研究》,《文物》2010年第12期。
杨鸿勋:《宇文恺承前启后的明堂方案——宇文恺一千四百周年忌辰纪念》,《文物》2012年第12期。
杨可:《试析惠栋的明堂论》,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上海: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2012年。
杨泽:《自我而作,何必师古——论唐前期制礼过程中的怀疑经传思想》,《国学学刊》2015年第1期。
杨正兴:《武则天与洛阳明堂》,载武则天研究会、洛阳市文物园林局编《武则天与洛阳》,三秦出版社,1988年。
叶舒宪:《中国明堂·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阳庙》,《陕西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
尹荣方:《〈风雅〉与上古明堂歌舞考论》,载《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二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
〔日〕永井弥人:《前汉末期の明堂建设に於ける王莽の意图》,《日本中国学會报》第48号,1996年。
〔日〕永井弥人:《前汉武帝期の泰山明堂建设に关する一考察》,《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20号,2003年3月。
余扶危、李德方:《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探索》,载《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
虞甜甜、欧必胜:《唐东都“武则天明堂”建筑概览》,《兰台世界》2015年第6期。
〔日〕增田友也:《明堂》,《日本建筑学会研究报告》第21号,1953年3月。
詹石窗:《明堂思想考论》,《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
张鹤泉:《东汉明堂祭祀考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张蓉、王洪智:《探寻古蜀国的明堂建筑形象》,《南方建筑》2008年第2期。
张思齐:《从〈诗篇46〉看教堂与明堂之契合及差异》,载《圣经文学研究》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张兴国:《内蒙古巴林左旗发现的金代明堂石铭文试析》,载《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0)》,辽海出版社,2010年。
张兴国、裴雯、林丛华、刘志勇:《明堂亚形渊源初探》,《华中建筑》2007年第2期。
赵玲玲:《古明堂与希腊神庙——论中西方文化艺术精神之表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赵晓星:《莫高窟第9窟“嵩山神送明堂殿应图”考》,《敦煌研究》2011年第3期。
周宇、王策:《海淀区行知实验小学明代明堂发掘简报》,《北京文博论丛》2014年第4期。
(胡耀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