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论证,我们发现有关仙州初置“四年说”的史料价值要高于“三年说”。再结合西平、舞阳二县皆于开元四年重置,笔者否定了开元三年设置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仙州在开元二十六年后又废,大历年间又有一次置废。仙州存在时间,前后加起来不过二十五年。何以置而废、废而置,笔者认为尚有探讨的余地,拟再作文进行探讨。
注释
[1]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五县清华学报》(自然科学版),1933年,第17——63页。
[2]岑仲勉:《唐史余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第257页。
[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1——5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416页。
[4]冯惠民等编:《通鉴地理注词典》,齐鲁书社,1986年,第118页。
[5]马强:《新出土唐人墓志与唐代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4期,第77页。
[6]冻国栋:《唐“仙州”史事素描》,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4辑,2008年,第138页。
[7]复旦大学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224页。
[8][12][20]《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河南道叶县”条,中华书局,1975年,第1431页。
[9][17]《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二》“河南道叶县”条,中华书局,1975年,第984页。
[10][14](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叶县”条,中华书局,1983年,第167页。
[11][19]《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汝州襄城县”条,第168页。
[13]此处笔者只制表列举有关开元三年或开元四年两说,因开元二年说已为闻一多先生和岑仲勉先生所驳,笔者亦表示赞同,故在此不做赘述。详细请参看前引二位先生著作。
[15]《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第174——175页。
[16]《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二》“唐州”条,第1544页。有关此处“三“之误为”五“,岑仲勉先生指出“唐州下作五年,‘五’‘三’字易互换,似又三年之反应”,笔者深表赞同。见岑仲勉著《唐史余渖》,第257页。
[18](宋)欧阳忞著,李勇先、王小红点校:《舆地广记》卷九《京西北路》“叶县”条下,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20页。
[21]《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河南道襄城县”条,第1431页。
[22]《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河南道许州”条,第1431页。
[23](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七《河南道七》“许州条”,中华书局,2007年,第125页。
[24]《太平寰宇记》卷八《河南道八》“汝州襄城县”条,第152页。
[25]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中华书局,2015年,第99页。
[26]汤勤福主编:《中国史学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36页。
[27]谢保成:《〈旧唐书〉的史料来源》,载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63页。
[28]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5页。
[29]《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二》“豫州西平县”条,第989页。
[30]《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蔡州”条,第1434页。
[31](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十“河南道”条,中华书局,1955年,第1253页。
[32]《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河南道舞阳县”条,第1431页。
[33]《元和郡县图志》卷八《河南道四》“许州舞阳县”条,第210页。
[34]《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二》“河南道舞阳县”条,第988页。
[35]《太平寰宇记》卷八《河南道八》“汝州舞阳城”条,第148页。
[36]《太平寰宇记》卷七《河南道七》“许州舞阳县”条,第136页。
[37]《太平寰宇记》卷八《河南道八》“汝州叶县”条,第146页。
(吉东梁,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