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孟宪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问题多有讨论,成为武则天研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一个话题。此题之争,不仅反映了武则天的史学地位,也反映了有关证据使用的多方面问题。主张“广元说”的,几乎都不重视《资治通鉴》引证的《则天实录》。汪篯先生否定“广元说”,是因为他更重视《则天实录》的史学价值。其实,出生地不等于故乡,在中古时期更该重视的是故乡问题,而武则天的故乡在并州文水,此并无异议。

历史学是实证科学,在证据不充分的前提下,言人人殊是很正常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如此争论突显了史学研究的相对性,这种印象过于深刻,很容易导致任人打扮的极端说法,从而否定了史学的科学性。证据多元是证据不充分的一种状况,证据信息不确定,是不充分的另一种状况,如此条件下,研究者的主观选择空间扩大,至少表面看上去比较随意。历史证据学,属于史学研究法的范畴,在相对的证据面前,如何保持客观冷静的观察,认真面对不同的证据显然是重要方面。武则天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关于她的出生地和故乡问题,就是一个很生动的历史证据学案例,认真讨论,不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