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1975年末,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港东村热闹起来。不等大队支书正式发出号令,村里的大嫚儿已跃跃欲试,三五成群,前前后后,足有100来号梳大辫子的年轻女性纷纷涌向大队办公室。
“俺要报名!”
“俺也要报名!”
港东村生产大队刘主任端坐在办公室的正方,凝视着一个个前来报名的热血女青年。他心里很清楚,只要自己一点头,眼前这百十来号的大嫚儿们对各自的选择没有一个会反悔。刘主任心里还明白,大嫚儿们一个个信心百倍,可不见得一个个都是顺顺畅畅来报名的。
“俺娘原先是不同意俺出海打鱼的……”
“俺爹到现在还没同意俺凑热闹的……”
大嫚儿们的实诚话,并未叫刘主任感到意外。自古以来,崂山渔家,何曾有过让家里女人出海打鱼的事情?新社会好多年,这千年古训也没断了不成文的“章法”。眼下港东村却是要打破这古训,不但立了新“章法”,而且还要说干就干。成立渔船“妇女三八”号的大事摆在了港东村的头等位置上。这事儿新鲜吗?崂山沿海的众多渔家确实听着新鲜,但放眼北望,隔着渤海湾的辽宁大连已经有了渔船“妇女三八”号,女渔民的事迹隔三岔五就要见诸报端,广播宣传也是接二连三。港东村的干部们这就坐不住了,不成立渔船“妇女三八”号显然是落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咱港东村是崂山县渔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什么事儿都抢在先。扳起指头数数几件大事吧——1963年村里建起从石湾桥至文武港的拦海大坝,围海造田300余亩,并分别在南埠顶下、村东和野鸡山下修平塘,实现三级提水,浇地600余亩。1966年,村里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1973年柬埔寨宾努亲王曾来港东村参观访问,中央和省市领导亲自陪着来视察……这些事儿哪一件不都是在崂山县打头炮、立标杆?《人民日报》、新华社向全国报道港东村围海造田的先进事迹,搞得全国也是很叫响哩!
搁其他行业,“妇女三八”号有意义,也有实现的可能,然而在出海打鱼特别是出远海打鱼这个营生上怕是很难实现。村里的干部们起先并未能完全达成共识,七嘴八舌嘀嘀咕咕,争议不小,很是有人为此疑虑纠结。村支书力排众议,除了历数十几年来港东村的辉煌成就,还搬出港东村的光荣传统史——抗战时期,港东村百姓村民组建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救国活动。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村里的渔民不仅多次从海上向解放区运送紧缺物资,1949年解放全中国时,还开动渔船随解放军南下支援作战……港东村的历史总是创造奇迹的历史!如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彻中国大地,“巾帼英雄”上百成千,“女劳模”的光辉形象一大批一大批得像潮水一般涌现。在这种情形下,港东村能落下紧跟时代的新步伐吗?村支书发出豪迈的雄心壮志——要让港东村的“妇女三八”号在崂山县的渔村里头一个打响、头一个叫响、头一个名震四方!风声乍起,全港东村即刻有了回应。长辈们有摇头反对的,家中爹娘有不支持的,但这都无法阻挡大嫚儿们的热血澎湃。若不是设了年龄、身体以及其他条件的门槛,比如家庭出身非贫下中农的女青年不被允许等等,还会有若干大嫚儿涌向报名的地方。
刘主任瞅着一个皮肤白净的大嫚儿,心里盘算着什么。
“‘老头儿’,赶紧给俺报上名昂!”大嫚儿冲着刘主任没大没小地高声吆喝。“老头儿”是刘主任的大众昵称,村里的年轻男女都喜欢这么称呼他。刘主任从不为这个称呼上火,反倒是听年轻人这么一叫,脸上表情还挺喜滋滋儿的。
“你给我做好当船长的准备!”刘主任冲着皮肤白净的大嫚儿非常严肃地下达着不容抗拒的命令。
“俺?当船长?”
“对,‘妇女三八’号的船长!”
“俺一天海还没有出哩,再说‘妇女三八’号连个影也没有……”
“从零开始,什么都会有的!你是村团支部委员,相信你会创造奇迹的!”
刘主任收回目光,皮肤白净的大嫚儿不再言语。
来年一开春,港东村的渔船启航。16名“英姿飒爽”的女渔民开启了崂山渔民的新历史。她们分别在4艘大型渔船上跟着男渔民学习。奇迹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