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引 子

1984年,“承包”“单干”正在崂山各个渔村大兴之际,一个27岁的小伙子却要到属于大集体性质的中韩人民公社专业捕捞队来报到。

“王船长,让这小伙子上你那艘渔船跟你干怎么样?”专业捕捞队的干部把小伙子的名单递到了王京岁船长的跟前。比小伙子大13岁的王船长随即点头,说是他乐意干就让他上俺那条船跟着干呗。不等专业捕捞队的干部进一步介绍小伙子的情况,王船长就又道:“这小青年跟俺一个村,俺看着他长大的,能不清楚他的情况嘛!咱国家对越自卫反击战头一批上前线的战士就有他,好样的!”

小伙子当然对王船长也不陌生,本村的兄长,厚道的渔民,自然是敬重有加,能跟着这样的船长出海打鱼应该是很光荣的事情。王船长从未打听小伙子上前线打仗的事儿,小伙子也从不说枪林弹雨的经历,俩人心里都明白,打仗的事儿跟打鱼的营生扯不到一起,干活挣钱,养家糊口,什么也不用多说。

小伙子也姓王,虽说跟王船长没有血缘关系,但在一个村的族谱上,总是能找到点家族关联的渊源。俩人能在一条船上打鱼,应该也算是一种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