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引 子

一位“老人”端坐于海中凝首遥望,月月年年,年年月月,不知分享过多少渔民收获的喜悦。在这位“老人”万年光阴的眼皮底下,有个村庄跨越了几个世纪的岁月,她的名字叫作“石老人村”。

时光进入2016年,一场旨在化育民风、涵养民德、启迪民智的崂山民间故事影像纪录,在“石老人村”拉开序幕。

“预备,开机!”发出号令的人并不是专业编导,4台摄像机的操作者也不是电视主流媒体的专业摄像师。他们有的供职于崂山文化部门,有的供职于青岛的大学动漫传播院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他们并非不专业。当镜头聚焦在一位长者的身影时,有关石老人村的历史便如一条清澈的河流缓缓而来——

“一提‘石老人’,青岛百姓没有不知道的。若是说还有个‘石老人村’,怕是会有人不知道呢。俺们村就在‘石老人’跟前,海水退大潮的时候,村里人特别是打鱼的人都能跟‘石老人’零距离。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年头了,俺们村整个被包围进来,北面依着温石山和大佛山,南边临着波涛大海,西面与王家村相邻,东边与姜哥庄村接壤,地势东高西平,山上林木茂盛,山下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地瓜、小麦、玉米等。1388年,应该是明朝洪武二十一年,高氏、孙氏先民从号称‘小云南’的大槐树下迁徙过来。差不多30年后,大约1418年,姜哥庄那边曲姓的一支迁来。他们开山辟土、出海捕捞、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在村子南海湾处有一酷似老人形态的巨大海蚀石礁,‘石老人村’这名字便传下来几百年……村子西南那里的渔港码头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新中国以后,五次翻建,可泊20马力渔船40条……”

“曲大叔,您给我们讲讲石老人村渔民的往事吧。”做影像记录的人抛出预先设定好的问题。

“嗨,俺一辈子修船,老了修史,关于石老人村渔民的往事,咱虽说能讲出个一二三来,不如俺给你们推荐个老船长。他跟俺同姓同宗,在石老人村的族谱上,俺们能论起辈儿来的。早先他爹在村里的私塾馆跟俺老爷爷念过书呢……”

长者说的老船长姓曲,名维民,地地道道的石老人村人。他的叙述离不开渔民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