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引 子

2016年的秋天,树上的叶子开始泛黄,一辆轿车在青岛跨海大桥来回奔波。直到冬日寒风萧瑟,这辆轿车依然在跨海大桥上穿梭。车上的人是谁?他从哪儿来?一趟又一趟跨海的穿越,又是要到哪里?去做什么?

他是打鱼的渔民!不会吧?他从崂山南麓的海畔渔村驱车几十公里,要到胶州湾畔的一家渔船厂订制1条钢壳渔船!这,是真的吗?

跨海大桥只是见证,却无法回答。他要做的钢壳渔船,千真万确!渔船厂的工人不仅能够作证,而且回答得掷地有声——“放心吧,年轻人,咱这渔船厂比你年龄都大呢!质量那是杠杠的,一言为定,过了阳历年咱就给你交货。”

年轻人不放心,造渔船的每个重要环节,他都要专程来监督。渔船厂里干活的老师傅问年轻人,说是崂山那边的海,鱼是越来越难打了,听说很多老渔民都把渔船变价处理掉,你这后生怎得还要造这么大的渔船,打鱼的营生还能干得下去?

“崂山近海的鱼确实越来越少。打鱼的人也的确是一天比一天少。可咱就是打鱼的命,近海的营生没得忙活,咱还可以出远海忙活的呀!”年轻人的音调不是很高,但能听得出来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

一天天看着钢壳渔船像模像样地建造起来,年轻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元旦节一过,一条长34米、宽6米的大型渔船从青岛市城阳区河套造船厂驶出,先是航行穿过胶州湾海域,再经过青岛前海一带的几个海湾,直奔沙子口渔港码头。

“来了来了!快看东麦窑社区王家的那条钢壳渔船……”码头上的人以惊喜的目光迎接着一条新船的处女行。

新船驶进码头后,一面五星红旗和三角彩旗慢慢升起在新船的桅杆上。猪头、鸡鱼等供品一应俱全地摆在新船的显要位置,象征着吉祥收获的好兆头。

年轻人满脸喜悦,他亲自点燃手中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动静霎时间响彻整个渔港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