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1993年,刚刚开春的季节,四川资阳辖区乐至县偏远的一个乡村有个19岁的年轻人就要告别自己的父母远行。
“你这娃子硬是要到外面去闯,‘老汉儿’我也拦不住。只要你能挣钱养活自己,就算是有出息的……”父亲就这么撂一句给儿子,便不再言语。
母亲早已为儿准备好远行的铺盖,年轻人却不肯将这铺盖背走。儿行千里母担忧!年轻人心里明白,嘴上懒得说什么。虽说是家中的老小,而且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但母亲很少娇宠。年轻人的4个亲姐姐一个比一个呵护他,却没有一个在物质上给他多少帮助。在“女儿堆”里长大的年轻人按理说该有些娇惯劲儿,他却是比一般的男孩子还倔强。
“他二姐夫,你要是给我带坏了蒋家的这个老幺(小儿子),看我饶不了你!”母亲冲着二女婿唠唠叨叨,这样的话反反复复已经在年轻人的耳朵里起了老茧。
二姐夫像年轻人的父亲一样,只保证一句“放心”的话就不再多言语。只有二姐的话多多少少才能让母亲心里踏实一些。她不知讲过多少次有关崂山打鱼的一二三四,母亲仍旧是要问那海边的人如何如何,她压根儿没见过海里捞鱼的情形,问的问题五花八门,二女儿回答不上来,二女婿也回答不上来,逼得自己的老幺一跺脚,硬生生地说:“我还没见过大海呢!”
母亲才不管老幺的态度,她刨根问底,极力想弄明白自家老幺的远行,究竟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到达那个在海里捞鱼的地方。
老幺跟父母亲挥手说再见的时候,话语比先前温和了好几倍,他说要是自己在海边打鱼混好了的话,一定带着父母亲到海边去耍耍。父亲摇摇头,一副不肯应诺的样子;母亲点点头,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她是相信自家的老幺会有出息的。
年轻人跟着自己的二姐和二姐夫踏上了东去的行途,他想象过大海的样子,预想过打鱼的艰辛,但他启程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的打鱼生涯能够坚持多久,更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跟打鱼的生活能有多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