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1.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制定专题教育方案,建立专题教育台账,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专题党课、学习研讨、征求问题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等环节扎实有序。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活力提升计划,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责任制和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对全校31个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进行实地核查。出台《湖南大学干部任免酝酿会议制度》。
2.意识形态和思政工作不断强化
出台实施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单位年度考核一票否决指标。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强化社团、自办刊物、报告会、论坛等思想舆论阵地的建设管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强化舆情监控引导,意识形态工作被中共湖南省委作为优秀案例向全省推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第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3.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办法,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制定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各二级单位签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承诺书。出台加强二级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暂行办法,推行二级单位纪检组织建设。强化干部选任监督,对新拟任干部进行廉政问诊。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有信必访、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4.民主监督管理实施新举措
完善教代会提案征集、交办、回复、督办、报告制度。提案征集改为每年征集一次。制定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落实民主管理并延伸至二级部门工会。全校36个部门工会定期召开教代会,讨论审定学院发展建设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检查全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和23个学院院务公开工作,规范校(院)务公开内容和形式。定期向党外代表人士通报学校建设发展情况,认真听取党外代表人士意见。
5.文化校园建设营造新氛围
贯彻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实施纲要(2014—2026)》,深入开展文化校园建设工作,启动实施原湖南财经学院校史馆建设、校园道路命名与标志等6个文化建设专项。以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为重点,积极推进院史编撰、工作史整理等二级单位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古尔邦节”文艺晚会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回顾“十二五”,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获准建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0部。获批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4个专业获准加入卓越计划并进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新版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投入1.8亿元建设九大基础实验中心和四大实训中心。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获湖南省优秀。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3篇。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金奖、一等奖78项。全校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表明,学生满意度明显提升,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专业课教师的投入程度和教学水平。
2.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十年学校论文平均被引10.01次,居“985工程”高校第10位。高被引论文比例为1.49%,居“985工程”高校第7位。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全球科研机构2015年自然指数排名居全球高校第92位,中国高校第14位。SCIE、EI收录分别上升至4 835篇和6 205篇,增幅分别达63%和35%。主持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项目73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新增国际合作研究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在《Science》发表论文1篇,《Nature》发表论文2篇。
3.学科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前10%。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商管理四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前20%。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排名进入前10位。应用经济学、化学等10个学科排名进入前20位。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新进ESI前1%,全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达到6个,位列国内高校第30位。学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专业学位授权22个。新一轮“985工程”建设在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评估中获得优秀。
4.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新增“两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0人、“青年千人计划”学者13人、“外专千人”特聘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及讲座教授2人、“万人计划”学者10人。16位教师入选爱思唯尔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专任教师中,高层次人才比例达5%,博士学位比例达68.2%,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12.2%,最后学历外校毕业的教师比例达59.2%,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达50%。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投入7 660万元支持青年教师570人。新增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2个。
5.基础办学条件逐年改善
学校年预算综合收入增至约24亿元。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近3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完成10.5万平方米科研、教学、实验等用房建设。德智园区、天马园区、南校区学生宿舍及北校区12舍完成空调安装。校园有线网实现千兆互联,校园无线网实现南北校区教学办公区全覆盖。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施逐步完善,信访稳定责任制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学校“十二五”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向大家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