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概况】学院设有8个教学研究单位:计算机科学系、通信工程系、软件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和实验中心。拥有“嵌入式与网络计算”“可信系统与网络”“先进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研究与应用”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做中学”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湖南省“信息类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示范性基础实验室“信息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以及“计算机网络与机器学习实验室”“网络软件与应用实验室”“超级计算机与云计算研究所”等研究实验室。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点2个。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57人。

【人才培养】全年招收本科生598人,硕士研究生(全日制)260人,博士研究生36人。在读本科生2 200余人,接收转专业本科生37人,应届本科毕业生618人,硕士毕业生492人(其中全日制293人,在职199人),博士毕业生35人。软件工程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1名教师获得全国微课程大赛一等奖。新增国家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13项,省级2项。学生获得科技竞赛国家级奖项101人次项,省级奖项365人次。

【科学研究】全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5项,横向科研项目27项,实到科研经费3 165.7万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其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应急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课题2项,参与课题4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高技术项目1项,新增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全年发表论文SCI源刊152篇,校定重点期刊11篇,EI源刊32篇,CCF国际会议、期刊论文95篇,其中CCF A类论文11篇。谢鲲、吴迪获得CCF B类会议最佳论文奖。专利申请33项,专利授权18项。

【学科与队伍建设】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进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网络空间安全硕士点的申报并通过校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成功申报计算机系统结构为国防特色学科。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进入ESI前1%,全球排名327名,国内排名25名。数据分析中心获批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引进人才6人,其中海外博士3人,新增“岳麓学者”特聘教授1人,1人获批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黄智勇奖教金”。

【合作交流】全年邀请3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行学术报告42场。成功举办IEEE第十二届自然计算、智能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及中国计算机学会“湘江”教育和教学高端论坛、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暨教学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师生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考察、交流等活动30余次。教师国家公派出国6人,4名博士获得博士联合培养公派留学资格。

【党建与思政工作】学院现有教师党员119名,学生党员572名(预备党员138名)。新发展师生党员136名,转正99名。12名师生获校优秀党员称号。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全院师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信仰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以生涯发展为主线,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以学院“家”文化建设为平台,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网络新媒体为阵地,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重要工作及标志性成果

【IEEE第十二届自然计算、智能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隆重举行】2016年8月13日至8月15日,由学院和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承办、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协办的IEEE第十二届自然计算、智能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ICNC—FSKD2016)在长沙枫林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学院“千人计划学者”李克勤教授、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Athanasios V.Vasilakos教授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殷建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共有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波兰、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土耳其等23个国家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其中境外参会嘉宾达69人,IEEE/ACM会士共有3人,围绕“面向大数据的自然计算与知识发现”的大会主题进行了讨论。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进入ESI前1%】根据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SCI、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学院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入ESI全球前1%,截至11月底,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全球排名327位,国内排名25位。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3年,这是我国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后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

(供稿人 向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