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概况】学院设有6个教学单位:车辆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设计系、机械制造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工程力学系等。拥有汽车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装备先进设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个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基地。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2个。学院现有教职工214人,其中教授72人,副教授50人。

【人才培养】全年招收本科生480人,硕士研究生336人,博士研究生66人。在读本科生2 034人;应届本科毕业生512人,硕士毕业生401人,博士毕业生42人。新增博士后12人,在站博士后32人。开展了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组织40项SIT校级项目立项,并获得省级立项2项,国家级立项12项;组织2014年度立项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和2015年度立项的校级SIT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共26个项目组提交结题申请,评议推荐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通过结题5项。

组织15支队伍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1项;获省一等奖7项,大学生方程式车队(FSAE)获中国FSC赛事总亚军,其中多项单项获得第一名;由70余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潇湘之鹰学生车队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成绩优秀;在第十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6人。

学院研究生获2016年“维盛杯”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二等奖,获“大众汽车杯”儿童乘车安全保护系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金武在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落星教授团队获2016中国好设计银奖,2015届博士毕业生李敏的学位论文《剪切增稠抛光方法的基础研究》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学院与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签订合作培养博士生协议,获批2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召开了6个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自评估会议。

【科学研究】全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74项,横向科研项目50项,实到科研经费6 529万元。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收录189篇、EI收录200篇。组织申报专利104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87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学科与队伍建设】新增省级科研基地1个(智能激光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全年引进人才14人,其中海外优秀青年博士或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者13人;新增专职科研岗1人;新增“岳麓学者”3名。韩旭教授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姜潮教授申报“长江青年学者”,杨旭静教授获“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文桂林教授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胡德安教授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合作交流】全年有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行学术报告30余场,涉及力学、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工业工程等领域。

【党建与思政工作】学院现有教师党员135名,学生党员934名,发展预备党员81名,预备党员转正51名;新发展师生党员135名,转正140名。学院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建创优”工程,推行“学生党员示范寝室”挂牌,开展“七一”党建评优,组织以党员为主的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到洪江、隆回、社区小学、孤儿院、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拉手工程”,实行共建。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制定《学术活动学分认定办法》《研究生违纪违规处理办法》等文件;“关爱春苗”公益助学活动荣获“湖南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院团委获校“五四红旗团委”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重要工作及标志性成果

【汽车实验室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定】11月20日,湖南大学汽车实验室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约挂牌仪式举行,汽车实验室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定,成为座椅及头枕和内饰材料两个项目的指定委托检测实验室。

【李落星团队荣获工艺技术创新设计银奖】李落星教授团队的“基于精确控温的高效短流程挤压加工”工艺技术创新设计荣获2016年中国好设计银奖。

【学院“三下乡”团队获荣誉称号】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获2016年共青团中央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荣誉称号,“关爱春苗”朋辈辅导计划活动获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荣誉称号。

(供稿人 何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