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
1.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推进实施2015版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管理,推进课程考试改革。稳步推进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专业。完善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试点专业评估,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各部门协同合作。推进招生“阳光工程”,严格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考试,配合做好国家和各省高考改革工作。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修订国防生培养方案。抓好军训工作和在校生应征入伍工作。
2.改进和完善研究生选拔培养机制
优化研究生招生计划配置。根据学科发展水平、科学研究条件、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教师数等因素配置博士生招生指标,依据生源质量、培养条件、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等配置硕士生招生指标。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学术学位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探索与国家级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完善博士研究生分流与淘汰机制。加强安全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继续推进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加大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力度。做好全校学位授权点预评估工作,推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3.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与支持政策,多途径、立体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形成创新创业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引进与开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建设若干个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基地。推进“虚拟创业学院”建设。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组织参加国家“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4.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
以“三季”育人工作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马工程教材建设。完善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文化氛围营造。提升园区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做好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迎评准备工作。
5.切实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
实施体育教师联系学院和指导学生社团体育活动制度。探索课堂教学与学生俱乐部锻炼相结合模式。组织开展校运会及校园足球等群众体育活动。整合学校美育资源,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开展校园民族文化艺术活动和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
6.加快教育教学国际化进程
推进国际通用专业主体课程国际化。扩大全英文授课课程比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开设、引进国际课程。建立学校、学院、教授三个层面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召开系列国际合作与交流会议。加强师生海外交流与合作研究,提高师生海外研习经历的比例。开展“韩国湖南大学孔子学院开办10周年”系列项目。推进“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