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窒息自己的生机。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不断提升资源汲取整合能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这里我主要强调两点。
1.要增强开放意识
从办学传统来看,我们所引以为自豪的湖大精神和文化传承中,一直包含着湖湘文化的开放性基因。张栻在岳麓书院提出“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办学宗旨,体现了经世、开放的教育理念;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改革书院教育,在经学之外增设历史、地理、数学、图画,强调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研究西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并付诸实践的人物,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无一不是岳麓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将岳麓书院“经世致用”原则发扬光大为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精神”,并彪炳于湖南大学的校训之中。
湖南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交通压力大,周边环境治理难,大家都觉得这是劣势,希望能把公交线路迁出去、建设围墙。大家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也希望学校有一个安静怡然的校园。但近些年来学校多次与省市政府进行协调争取都没有成功。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现在我们再要迁走公交车辆、封闭校园估计更不可能,将来全国许多高校可能都要向建设开放式社区发展。从国外来看,在西方发达国家,多数大学也都没有围墙和校门,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就是城镇,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从这点上来讲,湖大最具“国际范”,已经是领风气之先了。
我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把客观办学环境上的被迫开放,升华为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上的主动开放、更加包容与务实,主动与地方、与国家、与社会对接,积极谋求社会支持,开放办学。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没有围墙的封闭,我们的师生能够更加直接、主动地与社会接触,在面对重大活动、重要人物时显得更加从容,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出湖大师生大气、坚定、自信的特质;我们的学校由于客观条件上的被迫开放,少了一些庭院意识,在办学上更加趋向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岳麓书院曾经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今天我们这一代湖大人能否再续写新的辉煌?岳麓山风景很美、环境舒适宜人,但我们决不能把她当成“安乐乡”,自我陶醉、故步自封。我们在立足三湘大地的同时,还要放眼神州大地,心中想着全世界,要跳出岳麓山、跳出湖南,将学校放置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大格局当中,用国际视野、世界眼光来考量,紧紧盯住国际上的一流大学,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2.要提升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不是简单地多招几名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开几门英文课程,办几场国际会议,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包括学生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学术标准的国际化、科研合作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等等。学生国际化,既要看留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也要看留学生来源国分布、专业分布情况,还要看与国外高校互换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既要看外籍教师以及拥有海外经历教师的比例,更要看长聘外籍教师、全职外籍教师、国际知名教师的比例;课程国际化,既要看原版教材的使用及双语教学情况,还要看学科、专业国际认证情况,开设国际性问题课程的能力;学术标准的国际化,就是要在可以比较的领域用国际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学术水平,看学校ESI学科排名情况,SCI、SSCI论文发表情况、他引情况;科技合作的国际化,就是要把握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课题合作,主办、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管理的国际化,就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