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
【概况】学院设有9个教学研究单位: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水工程与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造与管理工程系、防灾与安全工程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工程应用力学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基地、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93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51人。
【人才培养】全年招收本科生481人,硕士研究生383人,博士研究生46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06人。在读本科生2 493人;应届本科毕业生527人,硕士毕业生244人,博士毕业生40人。新增博士后8人,在站博士后19人。工程管理专业、给排水科学和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评估。获省教改课题3项,校教改课题2项。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10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7项。筹集、投入各类奖助项目等人才培养经费近两百万元。
【科学研究】全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12项,横向科研项目102项,实到科研经费4 620.20万元,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收录112篇、EI收录237篇。组织申报专利61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45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
【学科与队伍建设】全年引进人才10人,包括“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哈亚特·亨利·卡马尔教授(Kamal Henri Hayat);“青年千人”彭晋卿教授和张祖华教授。引进海外博士2人,优博留校2人,国内博士3人。进站博士后8人。新增“岳麓学者”13名。涂文戈获“熊晓鸽科技创新辅导教师”奖励,余加勇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合作交流】5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行学术报告61场,涉及结构、材料、桥梁、给排水、暖通、岩土、道路等领域。成功举办“第一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结构国际会议”“全国2016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桥梁发展论坛”和“2016软土工程前沿论坛”两次国内会议。师生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考察、交流等活动50余次。与3个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等工作。国家公派出国23人,其中联合培养博士9人,出国攻读博士9人。
【党建与思政工作】学院现有教师党员101名,学生党员702名(预备党员148人)。新发展师生党员124名,转正116名。3名教工、9名学生获校优秀党员称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院师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继续坚持本科生党支部与退休党支部结对,积极开展“强化四个意识”“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合格党员”等主题活动。组织春晖志愿者开展孝敬老人、义务支教和蓝领工人等社会公益服务工作;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书香子弟——流动儿童安全自护生命教育”公益活动项目被推荐参评2017年湖南省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
重要工作及标志性成果
【引进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哈亚特·亨利·卡马尔(Kamal Henri Hayat)教授;分别从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引进“青年千人”彭晋卿教授和张祖华教授。
【成功举办国际、国内会议】史才军教授组织举办了“第一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结构国际会议”,在本次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超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6月24—27日,举办了“全国2016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桥梁发展论坛”;8月26—28日,举办了“2016软土工程前沿论坛”。
【召开了湖南大学院士顾问聘任仪式】1月9日,邀请马克俭院士、周福霖院士、周绪红院士、聂建国院士、郑健龙院士、陈政清院士担任湖南大学院士顾问,校党委书记蒋昌忠教授、校长段献忠教授为院士们颁发顾问证书。
【科研获奖成绩喜人】华旭刚教授团队的“大跨度桥梁气动稳定的基本理论与灾变机理”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邵旭东教授团队的“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技术”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供稿人 曾带丽)